跳至內容

慕容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慕容評
出生生年不詳
前燕
逝世4世紀
卒地不詳
職業前燕權臣

慕容評(?—4世紀),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前燕宗室,追尊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子,追尊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弟,封上庸王。

早期[編輯]

咸康二年(336年)正月十九日,慕容皝率領軍師將軍慕容評等從昌黎東行踏冰而進三百多里,在歷林口棄輜重,輕兵赴平郭,擒殺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的胞弟慕容仁[1]

咸康五年(339年),慕容評作為前軍師,和兄弟廣威將軍慕容軍及折衝將軍慕輿根、蕩寇將軍慕輿泥一同在對後趙邊境遼西的奇襲中取勝,掠千餘戶以歸,趙鎮遠將軍石成、積弩將軍呼延晃、建威將軍張支來追,慕容評等與之作戰,敗石成,斬呼延晃、張支首級。[2][3]

慕容儁統治時期[編輯]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儁繼位,仍用東晉封號稱燕王。五年(349年),趙帝石虎駕崩,趙陷入石虎諸子和養孫石閔的內訌中。石閔後來複姓冉,建立冉魏。慕容儁因此決定南征,以慕容恪為輔國將軍,慕容評為輔弼將軍,左長史陽鶩為輔義將軍,號稱「三輔」,沒幾年就占領了趙的大片土地。慕容評遣使招降擅長射箭的魏章武太守賈堅,賈堅不投降,率郡兵邀慕容評戰於高城,慕容評生擒之,斬首三千餘級。慕容儁以慕容評為章武太守。[4]七年(351年),慕容評於魯口攻打趙幽州刺史王午,軍到南安,王午遣其將鄭生拒戰,慕容評迎擊斬之,於是中山太守侯龕逾城出降。[5][6]

八年(352年)三月冉閔被俘後,五月,慕容儁派慕容評及中尉侯龕等率騎一萬包圍魏都城鄴城[7]與冉閔的皇后董皇后和兒子冉智相持,又派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率步騎二萬助之。魏大將軍蔣干率銳卒五千與晉援兵出城挑戰,被慕容評所敗,被斬首四千餘級,單騎回城。八月,長水校尉馬願、龍驤將軍田香開門投降慕容評,蔣干懸縋出奔,慕容評遂滅魏,將董皇后、冉智、太尉申鍾司空條攸中書監聶熊、司隸校尉籍羆、中書令李垣及魏諸王公卿士等及乘輿服御送回中山,魏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都自殺。隨後慕容評被任為司州刺史,守鄴城。[8]元璽三年(354年),已與晉決裂並稱帝的慕容儁命慕容評臨時主管洛陽地區的軍務(儘管當時燕並沒有占領洛陽的實力),為鎮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河南諸軍事。不久又封為司徒驃騎將軍,封上庸王。[6]原趙將李歷張平高昌呂護馮鴦等想在燕、前秦和晉之間謀求獨立。光壽二年(358年)二月,慕容評討馮鴦,不克。慕容儁派領軍將軍慕輿根率兵助之。慕輿根想急攻,慕容評認為馮鴦壁壘堅固應該緩攻,慕輿根說如果緩攻,馮鴦部下會以為燕軍不過如此,懷有僥倖,反而團結,急攻之下才會恐懼離心。馮鴦與黨羽果然在急攻下互相猜忌,馮鴦奔野王投靠呂護,其黨盡降。九月,慕容評討張平於并州,并州百餘壁壘皆降,張平奔平陽請降。三年(359年),又與長樂太守傅顏率步騎五萬在東阿大敗率水陸軍二萬伐燕的晉太山太守諸葛攸[5][9]

建熙元年(360年)正月,慕容儁病重,任命能幹的弟弟大司馬慕容恪為太子慕容暐的攝政,由慕容評、司空陽鶩、慕輿根輔佐。不久,慕容儁駕崩,慕容暐繼位。[10]

慕容恪攝政時期[編輯]

慕容暐以慕容恪為太宰、錄尚書,行周公事,慕容評為太傅,副贊朝政,慕輿根為太師。慕輿根作為將軍,職位高於慕容恪和慕容評,不甘居於慕容恪之下,與左衛慕輿干同謀殺慕容恪、慕容評,再行篡位,於是先對小皇帝和可足渾皇太后誣告慕容恪、慕容評謀反,請求率禁兵誅殺他們。太后誤信了,但小皇帝不相信,拒絕下詔。慕容恪很快察覺,和慕容評商議後,密奏慕輿根罪狀,於是慕輿根及其妻子黨羽伏誅。[10][11]

慕容恪雖然是攝政,但在重大決策上都和慕容評商議。他的攝政很成功,把燕管理得很有效率,同時向南擴張蠶食晉領土。但慕容評對慕容恪的成功的貢獻不清楚。建熙二年(361年),慕容暐寵信的方士丁進想討好慕容恪,勸他殺掉慕容評,但慕容恪被惹惱了,上奏捕丁進斬之。[10]

建熙五年(364年)二月,慕容評與龍驤將軍李洪略地河南,襲許昌,殺潁川太守李福,遂侵汝南諸郡,太守朱斌遁於壽陽。慕容評克懸瓠,又進圍陳郡,太守朱輔嬰城固守,晉大司馬桓溫江夏劉岵擊退之。[12]但慕容評仍將萬餘戶百姓遷入幽、冀。[10][11]

七年(366年),慕容恪、慕容評提出辭職,還政於慕容暐,被慕容暐拒絕。[10][13]

八年(367年),慕容恪患病。他認為慕容評性多猜忌,而弟弟都督荊、揚、洛、徐、兗、豫、雍、益、梁、秦等十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荊州牧吳王慕容垂是一個能幹的將領,試圖說服慕容評、慕容暐及慕容暐的庶兄樂安王慕容臧把軍權交給慕容垂。但當年慕容恪死後,慕容評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讓皇弟中山王慕容沖擔任大司馬,掌軍權。慕容評成為攝政,和可足渾皇太后共同掌權。秦天王苻堅聞慕容恪死,有圖燕之心,派西戎主簿郭辯出使,郭辯意圖策反本是秦人且家屬多在秦為官的燕司空皇甫真,皇甫真怒告慕容暐請求治其罪,慕容評不許。郭辯回報燕朝政無綱紀,可圖。[10][11]

攝政[編輯]

慕容評雖然顯然有軍事才能,但作為攝政,他無能且腐敗。前秦晉公苻柳、趙公苻雙、魏公苻廋、燕公苻武背叛苻堅,九年(368年),他們向燕求援。包括皇叔魏尹范陽王慕容德在內的眾多官員都認為這是滅秦的良機,但慕容評卻認為秦是大國,即使遭內亂也不易奪取,何況皇帝不如先帝,自己的智略也不如慕容恪,只要保境就可以了,滅秦不是他能做的。於是沒有對秦採取任何軍事行動,十二月,前秦四公的叛亂被撲滅。[10][11]

同年九月,尚書左僕射悅綰注意到貴族把百姓遷到自己的封地以讓他們只給自己而非燕朝廷納稅的腐敗行為愈演愈烈,導致國庫空虛,無力支付官員俸祿,嚮慕容暐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方案。慕容暐同意了,並且讓悅綰負責此事,悅綰也成功地讓20萬百姓重新為朝廷納稅。貴族因此忌恨悅綰,悅綰在當年十一月就去世了。雖然史學家大多認為他本就有病,是自然死亡,[10]但《晉書》稱他是被因他的改革而蒙受很大損失的慕容評毒害。[11]

十年(369年)四月,桓溫大舉伐燕,慕容評派出的軍隊都被打敗,六月,甚至由慕容臧所率的主力也在向都城鄴城附近行進時戰敗。七月,慕容評和慕容暐害怕了,想逃回舊都和龍(在今遼寧錦州)。而被慕容評削權的慕容垂想做最後一搏。同時,慕容評派使者去秦求援,許諾以慕容恪於建熙六年(365年)攻占的洛陽地區為謝。秦輔國將軍王猛認為慕容評非桓溫對手,對苻堅分析利弊,一旦桓溫成功,秦也大勢已去,建議苻堅救燕,等桓溫被擊退,燕也已被削弱,可趁機取之。苻堅從之。九月,慕容垂、慕容德大敗桓溫,不久秦軍也趕來,再敗桓溫。桓溫再也沒有能力對燕發動大規模進攻了。[14]

但慕容評和可足渾皇太后不久做出了兩項毀滅性的決定:儘管慕容垂的正妃是太后的親妹妹,但慕容垂並不愛她。慕容垂為部將孫蓋等請功,被慕容評擱置不錄,慕容垂因而數次在朝堂上與慕容評相爭。太后詆毀慕容垂戰功,還想殺掉慕容垂,慕容評出於忌憚,也參與了謀殺計劃。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與慕容垂舅父蘭建聞訊告訴慕容垂,建議慕容垂先發制人除掉慕容評和慕容臧,慕容垂不願骨肉相殘,十一月,出逃奔秦,慕容評報告慕容暐,派西平公慕容強率精騎追殺,追到范陽,未果。慕容垂被苻堅封為冠軍將軍。[8][15]尚書右丞申紹建議慕容評從左右僚屬中提拔賢者以止謗,於是慕容評提拔高泰為尚書郎。先前十月時給事黃門侍郎梁琛使秦,苻堅問及燕名臣,梁琛答「太傅上庸王評,明德茂親,光輔王室」。梁琛歸國,和侍中皇甫真都警告慕容評秦有威脅,但慕容暐、慕容評都不以為虞。[11]同時,慕容評和太后拒絕應諾割讓洛陽地區。秦遣黃門郎石越來使,慕容評奢侈以待,想誇耀燕富裕強盛。高泰和太傅參軍劉靖對慕容評說應該耀兵,展現奢靡反而會讓秦更看輕,慕容評不從,於是高泰告病回家。慕容評貪昧無厭,任官不以才,下屬怨憤。靈台令許敦嫉妒太史令黃泓有寵,諂事慕容評,慕容評毀謗黃泓,以為太史靈台諸署統,加給事中。[16]十二月,憤怒的苻堅派王猛率軍六萬伐燕。[14]

十一年(370年)正月,王猛進逼洛陽,洛陽被迫投降。七月,王猛兵臨壺關(在今山西長治),於路擊敗了所有抵抗的燕軍,隨後又攻占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八月,慕容暐命慕容評、下邳王慕容厲率三十萬(一作四十萬)精兵對抗王猛。當時慕容暐左右還有人認為秦國小兵弱,王猛不過平凡之才,並非慕容評對手。但慕容評害怕王猛,又認為王猛是孤軍深入,於是屯兵潞川(也在今山西長治),意欲打持久戰。十月,王猛的軍隊很快到了,兩軍對壘。王猛遣游擊郭慶率精銳騎兵五千,趁夜走小道到慕容評大營後放火燒慕容評輜重,鄴城中能看見火光,慕容暐因而害怕。與此同時,慕容評命士兵看管森林和河流,要求百姓甚至自己的士兵要獻上錢帛才能伐木、打漁。這被視為他當時最腐敗的行為。他雖然因此聚斂了財富,但軍隊的士氣卻完全喪失了。慕容暐聞訊遣侍中蘭伊予以譴責,命慕容評把這些財富都分配給士兵,催其速戰,但大錯已經鑄成。十月,兩軍交戰,王猛見慕容評軍多,對洛州刺史鄧羌許以官職,於是鄧羌和虎牙將軍張蚝、將軍徐成等跨馬運矛馳入慕容評軍殺進殺出,旁若無人,占絕對多數的慕容評軍被王猛打得潰敗,死五萬餘人,又被乘勝追擊降斬十萬,慕容評等單騎逃回鄴城。慕容暐放棄鄴城想逃回和龍,與慕容評等數十騎奔昌黎,在高陽被郭慶追擒,燕亡。[12]慕容評逃到和龍,被郭慶追上,[11]又逃到高句麗,被高句麗縛送於秦。[17]苻堅寬恕了他,任他為給事中。而慕容恪、慕容評的家宅和家產則被賞賜給王猛。[8][14]建元八年(372年),慕容垂向苻堅指出慕容評導致燕亡,是商朝惡來一樣的罪臣,該殺;苻堅出慕容評為范陽太守。此後,沒有慕容評的記載,他的去世時間和原因都不詳。[18]

建元十九年(383年)十一月,苻堅伐晉,在淝水之戰戰敗,秦軍潰散,只有慕容垂所率三萬人完整,苻堅率以千餘騎投奔。慕容垂子慕容寶建議慕容垂趁機復國,不要為了顧念舊恩忘了社稷。時任奮威將軍的慕容德也贊成報秦滅燕之仇。慕容垂雖然同意伺機復國,但也提到自己昔日被慕容評不容之際,苻堅對自己有收留禮遇信任之恩,不可忘,最終沒有聽親黨所言趁機殺苻堅。[19]

孫子[編輯]

  • 慕容懿,慕容垂建立後燕後,慕容懿官至鎮西將軍、幽州刺史,爵封上庸公。建始元年(407年)降魏,為平州牧、昌黎王。[20]

評價[編輯]

  • 魏元忠:故魏用柏直以拒漢,韓信輕為豎子;燕任慕容評以抗秦,王猛謂之奴才。即柏直、慕容評智勇俱亡者也。夫中材之人,素無智略,一旦居元帥之任,而意氣軒昂,自謂當其鋒者無不摧碎,豈知戎昭果毅、敦《詩》說《禮》之事乎![21][22]
  • 司馬光:彼慕容評者,蔽君專政,忌賢疾功,愚暗貪虐,以喪其國,國亡不死,逃遁見擒。[18]

注釋及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