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揚·瓦迪斯瓦夫·沃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揚·瓦迪斯瓦夫·沃希波蘭語Jan Władysław Woś,1939年4月19日波蘭裔歷史學家,現居於意大利佛羅倫薩

生平[編輯]

在波蘭華沙結束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業後,沃希於1958年就讀於華沙大學哲學系波蘭語言和文學專業。次年,轉入華沙第一教育學院學習波蘭語言學,1961年畢業。此後至1963年8月就職於華沙第197中學,任語文教師及校圖書館管理員。

1963年,重回華沙大學哲學系,主攻中世紀哲學史,研究論題為「有關但丁神曲》中愛情問題的言論」。在此期間,進修了方法論課程,並通過相關考試,於1967年7月5日獲滿分畢業。

1967年-1968年,在意大利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進修中世紀哲學及拉丁文學,進一步加深了對但丁哲學體系的理解和研究;同時學習了十三世紀的拉丁語文學,並舉辦了兩次相關的講座。

由於1968年波蘭國內局勢動盪,沃希被迫延長在國外居留的時間。作為「自由研究員」先後工作於比利時魯汶大學中世紀研究中心(1968-1969年)和意大利佛羅倫薩(1969-1970年),研究十五十六世紀波蘭文化與意大利文藝的關係。這些關于波蘭和意大利歷史的研究成果先後在意大利國內外發表。

1970年,通過考試他獲得了在意大利比薩大學文學和哲學系進修一年的機會,隨後又獲得延長進修一年的機會。期間,他着重研究保羅∙弗拉德米里,從「中世紀哲學和人文系進修班」畢業時(1975年10月27日),他的論文「有關保羅弗拉德米里研究的介紹「榮獲滿分,其部分內容於1979年發表。此外,他的研究內容還涉及亞歷山大·齊力(一位十六七世紀著名的音樂家和學者)和教宗國司儀加尼·保羅·穆卡特等人,不少相關的研究論文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在比薩大學求學期間,他還擔任了波蘭語言和文化的教學工作。

1972年至1973年他獲得意大利文學院那不勒斯歷史研究所的獎學金並成功延長一年。此時,他的研究轉向安尼巴・卡布阿在波蘭十六世紀末的外交活動。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