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頭時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街頭時尚日語ストリートファッション風格多樣,融合了日本當地風格和外來元素。其中一些風格獨具一幟、前衛,與歐洲T台上的高級定製時裝類似。 從1997年起,青木正一就在日本有名的街頭時尚雜誌《Fruits》中用鏡頭記錄了日本時尚的發展和潮流風向標的變化。 

2003年,日本Hip-hop開始對日本主流時尚產生影響。[1]Hip-hop音樂的影響力極大,東京的年輕人開始模仿Hip-hop偶像的穿着風格,套上了松松垮垮的超大外套,熱衷於將皮膚曬成小麥色。 [2]

現代日本街頭時尚[編輯]

時尚總是隨時間變換,但街頭時尚至今在東京依然風頭不減。年輕人常常穿着次文化元素的服裝出現在都市時尚區,例如原宿銀座御台場新宿區澀谷等地。 

蘿莉塔[編輯]

哥特蘿莉塔

包含眾多主題的蘿莉塔風格成為了日本街頭時尚中一種辨識度和人氣較高的風格,如今在世界範圍內也受到了關注。蘿莉塔風格中幾種較為出名的風格包括以下幾種:  

  • 哥德蘿莉塔 - 深受西方及維多利亞時期哥德風格影響的蘿莉風。代表元素包括深沉的顏色,十字架圖案,蝙蝠和蜘蛛圖案,及其他流行的哥德代表元素。維多利亞時代的鐵門和建築設計也常出現在連衣裙的印花上。半身裙通常是及膝長度,內里搭配襯裙,讓裙襬更蓬鬆。上衣和襯衫均以維多利亞風格的蕾絲邊或荷葉邊裝飾。穿上及膝襪和靴子,別上胸針,帶上無邊帽,撐一把太陽傘,這就完成了一身哥德蘿莉風格的裝扮了。 
  • 甜美蘿莉塔 - 最童真的蘿莉塔風格,代表元素包括小動物圖案,童話主題及具無辜感、童真感的服裝,深受維多利亞時代孩童的裝束和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服飾搭配的影響。Hello Kitty, 輕鬆熊和其他可愛的流行人物在甜美蘿莉塔風格中深受歡迎。 多使用溫柔的淺色系,同時包括黑色、深紅色和藍色的啞色系也經常出現。大蝴蝶結頭飾,可愛的小包,優雅的陽傘和洋娃娃均為甜美蘿莉塔風格中深受歡迎的飾品。  
  • 龐克蘿莉塔 - 一種試驗性的風格,將龐克文化融入進蘿莉塔。有時候看起來很雜亂,甚至瘋狂,但仍有蘿莉塔風格的影子。 
  • 古典蘿莉塔是一種很傳統的蘿莉塔風格。這種風格體現出更成熟的風采,多使用淺色,如藍色、綠色、紅色等。
  •  Kodona, 也叫王子風, 是蘿莉塔中帶有男性元素的風格,深受維多利亞時期男孩着裝的影響。短款卡普里風格的「王子褲」長度剛到膝蓋,通常會有蕾絲褲邊等細節點綴,搭配男性風格短上衣、禮帽/膝襪等。.[3]

Kuroi系[編輯]

Kuroi系(日文. 黒い虹, 意為「黑色彩虹」) 這種街頭時尚產生於2012年,創始人是大崎坊。這種風格主要是將彩虹和黑色混合在一起,將可愛元素和怪異元素融為一體。(Kuroi Niji Facebook) (Bou Osaki Facebook)

Gyaru系[編輯]

2009年在池袋拍照的Gyaru系女生

Gyaru系, 也稱為日本黑妹(ganguro)。日本黑妹實際上是gyaru系中的一個小類, 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Gyaru系注重展示女孩魅力的打扮,多使用人造物品如假髮、假睫毛、指甲貼等。Gyaru系深受西方時尚風格的影響。 

Ganguro系[編輯]

2008年4月在東京的日本黑妹

日本黑妹風格流行於20世紀90年代,在21世紀初盛極一時。黑妹風格從屬於gyaru系,典型元素包括亮色系衣服、迷你短裙、扎染紗籠。其他元素還包括漂染的頭髮、黑皮膚、假睫毛、黑色和白色的眼線、手鐲、耳環、戒指、項鍊和帶有防水台的鞋子。

Kogal系[編輯]

穿着泡泡襪和超短裙的kogal系女生

Kogal系(也作kogyaru)靈感來自於高中校服,搭配比校服裙更短的超短裙、泡泡襪,通常頭髮需要染色,並且配以圍巾。Kogal系女生有時稱她們自己為辣妹(gyaru)。這種風格在90年代盛行,但之後便不再流行。

暴走族[編輯]

穿着暴走族服飾的日本cosplay變裝者

暴走族風格在90年代前不受歡迎,典型的暴走族裝扮基本是出現在書本描寫、漫畫中,在日本動漫、漫畫和電影中能找到暴走族形象。典型的暴走族成員會身着制服,包括類似體力勞動者穿着連身衣褲,特攻服(tokko-fuku),印着日本漢字的軍人外套。 通常敞開穿着,內里不搭汗衫,展示纏着繃帶的身體,下身着匹配的寬鬆褲裝,褲腳塞在高筒靴中。

德可拉[編輯]

德可拉風格出現於20世紀後期、21世紀初,在日本國內國外都聚集了大量人氣。服飾通常為黑色、深粉色或嬰兒粉,其他熒光色也同樣可以使用。簡單的襯衣或連帽衫搭配短裙穿着。髮型(綁成低馬尾,留有長劉海)和妝容趨向於簡單樸素的風格。德可拉風格最顯眼的地方在於大量使用可愛的配飾,直到它們基本蓋住下層的劉海和襯衣,也會疊穿長襪、護腿、袖套、及膝襪。一些常見的細節包括豹紋圖案和牙齒面具圖案。雖然在國外德可拉風格依然廣受歡迎,但在日本國內,德可拉在21世紀前10年便逐漸被仙女系(fairy kei)和OTT蘿莉塔風格融合和取代。

視覺系[編輯]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音樂家開創了視覺繫着一風格。這種風格強調誇張的妝容,怪異的髮型和絢麗的服裝,類似於西方華麗搖滾華麗金屬的風格。雙性性格是這種風格中相當受歡迎的一個元素。視覺系著名的藝術家包括:X Japan, 月之海, Versailles, The Gazette, Mejibray, Royz, 彩虹樂團, An Cafe, Malice Mizer, and Diaura.

Oshare系[編輯]

oshare系是視覺系的一種,被視為是所有風格中最時髦、最前衛的一種風格。它強調混搭不同的圖案、亮色和龐克元素來形成一個獨特的着裝風格。跟視覺系不同的是,oshare系的妝容少了一絲誇張,只着重強調眼妝的部分。臉部穿環也十分常見。和視覺系一樣。oshare系也深受音樂家的影響,包括 An Cafe, Panic Channel, Ichigo69, Lolita23q, SuG, Delacroix, LM.C, and Aicle.

暗黑系[編輯]

暗黑系是視覺系中最黑暗的風格。 服裝顏色基本為黑色,裝飾有鉚釘和鏈條。妝容很濃,以黑色為主。暗黑系常被視為摩登哥特風。和上文提到的兩種風格一樣,暗黑系同樣深受地下音樂的影響,一些較為出名的藝術家包括:MUCC, Floppy, Guniw Tools, Metronome and Nookicky. 

邪教系[編輯]

邪教系一名來源於原宿一家叫做邪教(cult party)的店(現在店名改為Virgin Mary),這是基於西方宗教物品(如十字架、聖經等)創造出的一種風格。常見的一些元素包括:用紗線繞成的十字架,柔和色彩衣物的疊穿,大量的奶油色蕾絲花邊,綢緞蝴蝶結和聖經圖案印花。妝容和髮型沒有上述提到的風格那麼誇張。事實上,邪教系妝容通常趨向於裸妝,沒有過分強調眼妝,髮型也是簡單的風格。邪教系也被視為娃娃系的一種。

娃娃系[編輯]

娃娃系深受中世紀和歐洲童話的影響,尤其是格林兄弟安徒生的作品。它使用很多古着風衣物,有時帶有宗教元素。位於日本的魔法書這家店被看作是「娃娃系時尚背後的先鋒服裝店」。[4]

仙女系[編輯]

穿着愛心熊服裝的模特

仙女系是一種童真的風格。服飾多使用柔和淺色(如薰衣草色、嬰兒藍、淺粉色、薄荷綠、嫩黃色等),同時也有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西方玩具中的天使、玩具和嬰兒主題的元素和飾品出現,如小馬寶莉、草莓妹妹、彩虹仙子、popples、lady lovely locks、芭比、wuzzles和愛心熊。淺發色也很常見,自然發色也同樣受歡迎,髮型多為簡單的風格,裝飾以可愛和淺色的飾品。蝴蝶結的使用很常見。仙女系一詞來源於zipper雜誌。(儘管大眾認為這個詞是東京一家名為spank!的時裝店的老闆sauri tabuchi提出的,實際上這家店只是偶然成為仙女系的創始)。.[5]

森女系[編輯]

森女系服飾多使用柔軟的面料,寬鬆的剪裁重疊穿搭,比如飄逸的連衣裙和開襟衫。強調使用天然的面料(如棉、亞麻、羊毛),以自然為主題的手工製作或古董飾品。服飾顏色多為淺色和中性色,格紋和花色的圖案也經常出現。髮型方面,燙卷的劉海和辮子很受歡迎。森女系和仙女系類似,兩種風格都試圖創造出娃娃一樣的外形,但森女系更隨性,更與自然元素掛鉤。[6]總歸說,「森女」的穿著打扮、生活形態等,更貼近森林裡那種輕鬆愜意的感覺。[7]

和服風[編輯]

日本時尚深受歷史文化影響,現在在日本街頭,尤其是銀座,還能看到身着和服的日本人。日本人依然會在特殊和重要場合穿上和服,如成人禮、葬禮等。年輕一代會將和服和其他現代元素混搭,形成獨特的時尚風格。他們通常在他們自己的風格中混搭和服,比如將傳統的籃子包換成設計師品牌包,或者將木屐換成高跟鞋。有些設計師甚至受和服啟發設計出新的系列,如三宅一生的TANZEN 系列。

時尚產業和流行品牌[編輯]

日本街頭時尚強調不同風格元素的混搭,沒有一種固定的風格一直受所有人的青睞,人們對時尚敏感度很高,因此產生的大量需求都被蓬勃的時尚產業支持着。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常被認為是日本時尚的三個奠基石品牌的時裝設計師。因為大量單色產品的運用和前沿時髦的剪裁,在80年代,它們被看作是日本時尚先鋒。 

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本就出現了一些專注街頭時尚的品牌,如鬼冢株式會社(現在被稱作ASICS),但是直到九十年代,街頭時尚品牌才蓬勃發展起來。最受歡迎的日本品牌包括:A Bathing ApeComme des Garçons, Kenzo, Evisu, Head Porter, OriginalFake, 優衣庫,Neighborhood Technical Apparel, Visvim, WTAPs, Undercover, mastermind Japan, Number (N)ine and Hysteric Glamour。街頭時尚品牌經常和高人氣藝術家、設計師合作推出服飾系列,也會推出限量款作為一種銷售手段。也有專門針對一種風格的時尚品牌,如Angelic pretty是洛麗塔風格服飾,Sex Pot Revenge是專做龐克風。

日本對於外國奢侈品品牌的購買力同樣很強。2006年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奢侈品消費中有41%來自日本。[8]巴寶莉的藍線在日本尤其受歡迎。

國際影響[編輯]

美國西海岸深受日本街頭時尚的影響。[9]從八十年代起,Comme des Garçons等高端時尚品牌在世界時尚產業中一直擁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通過和其他品牌的合作設計。2008年,川久保玲路易威登H&M設計了服飾系列。 [10]

Tomoko Yamanaka的設計作品在2010倫敦時裝周上展出。[11]

社會動力[編輯]

促進日本時尚發展的因素很複雜。首先,日本年輕一代收入中可支配的部分比重很大,許多人稱這是由於日本年輕人都跟父母一起住,從而減少了生活開支。[12]此外,六、七十年代年輕人文化的興起和流行一直延續至今(尤其在原宿一代),讓年輕人不停追逐新鮮、不同的穿着打扮。八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形成的消費主義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後來泡沫經濟破碎,這個因素依然影響着人們對於追求時尚的熱情。這些因素導致了不同時期時尚風格的變化.。[13]

注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Takatsuki, Yo. Japan grows its own hip-hop. BBC News. 2003-12-17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0). 
  2. ^ Condry, Ian.
  3. ^ Kodon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4. ^ Grimoire Shibuya - Japanese Dolly-kei & Vintage Fashion Wonderland. Tokyofashion.com. 2010-03-13 [201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5. ^ McInnes, Paul. Spank! – Japanese "80s Pop Disco" Fashion in Tokyo. tokyofashion.com. tokyofashion.com. [28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6. ^ SHOJI, KAORI. Cult of the Living Doll in Tokyo. NY Times. February 8, 2010 [March 3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7. ^ 「森女」是什麼? 森林系穿搭長什麼樣?. 
  8. ^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Japan is the world's most concentrated source of revenue for luxury brand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2.
  9. ^ 存档副本.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10. ^ 存档副本.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1. ^ Designer profile : Cabinet by Tomoko Yamanaka. London Fashion Week. 2011-09-21 [201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 
  12. ^ Letter from Tokyo: Shopping Rebellion – What the kids want.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13. ^ Godoy, T. (200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