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城市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柏林城市鐵路
Berliner Stadtbahn
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哈克市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Hackescher Markt。圖中左側列車為區域快車,右側列車為柏林城市快鐵列車。
概覽
營運地點 德國 柏林
目前狀況營運中
起點站柏林東站
終點站柏林-夏洛滕堡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Charlottenburg
路線編號6024柏林城市快鐵
6109(主線鐵路)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11.2千米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電氣化方式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882年2月7日
動工年份1875年
路線圖

柏林城市鐵路(德語:Berliner Stadtbahn)是一條橫貫德國首都柏林市區的一條幹線鐵路,線路大致呈東西走向,東起柏林東站,西至柏林-夏洛滕堡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Charlottenburg,連接柏林腓特烈斯海恩夏洛滕堡。這一鐵路線路共設11站,其中包括柏林火車總站。在有些定義中,「柏林城市鐵路」的定義更廣,包含連接柏林東十字車站柏林西十字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Westkreuz的鐵路,儘管這一定義並不準確。這條鐵路線始建於19世紀80年代。現為全高架四線鐵路,與城市道路的交口全部為立交道。同時供柏林城市快鐵區域列車區域快車城際列車歐城列車城際快車使用。

與柏林城市快鐵的關係[編輯]

柏林城市快鐵(德語原名:S-Bahn Berlin)常被誤譯為「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城市快鐵」德文原名中的「S-Bahn」為「Stadt-Schnellbahn」的縮寫,中文為「城市快鐵」,含義為「穿梭於城市內部與市郊間的旅客列車,能夠將乘客以較快的速度送達目的地」;「Berlin」為「柏林」。也就是說,將「S-Bahn Berlin」誤譯為「柏林城市鐵路」丟失了部分原意,並會和柏林城市鐵路(德語原名:Berliner Stadtbahn)混淆。[1][2][3][4]

柏林城市鐵路(德語原名:Berliner Stadtbahn)的名稱含義是「貫穿柏林市區的鐵路線路」。[2][3][4]

柏林城市快鐵」行經「柏林城市鐵路」全線,「柏林城市鐵路」也不僅被「柏林城市快鐵」使用,區域列車區域快車城際列車歐城列車城際快車均使用「柏林城市鐵路」。[1][2][3][4]

結構和軌道[編輯]

柏林城市鐵路擁有一座總長8千米的鐵路高架橋,其擁有731個拱。另有2千米的線路建於64座橋上,這64座橋上跨多條街道並三跨施普雷河,其餘部分位於路堤上。

柏林城市鐵路為電氣化四線鐵路。其中北側兩線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電氣化制式為「750伏 第三軌供電」,柏林城市快鐵行徑柏林城市鐵路全線並停靠全部11座車站。南側兩線共主線鐵路列車使用(包括區域列車區域快車城際列車歐城列車城際快車),電氣化制式為「交流 15千伏 16.7赫茲 架空電纜供電」,主線鐵路僅停靠其中的6座車站。[5]

現車站和里程[編輯]

「柏林城市鐵路」的里程自東向西計算,現車站和里程見下表:[5]

車站 里程 備註
柏林東站 0千米
柏林亞諾維茨橋站德語Bahnhof Berlin Jannowitzbrücke 1.1千米 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車站 2.2千米
柏林哈克市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Hackescher Markt 2.9千米 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
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 4.0千米
柏林火車總站 5.4千米
柏林貝爾維尤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Bellevue 7.1千米 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
柏林蒂爾加滕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Tiergarten 8.2千米 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
柏林動物園車站 9.0千米
柏林薩維尼廣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Savignyplatz 10.0千米 僅供柏林城市快鐵使用
柏林-夏洛滕堡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Charlottenburg 11.2千米

歷史[編輯]

規劃[編輯]

1871年時的柏林擁有8條幹線鐵路,其在柏林的主要火車站為多座建於外圍城區、郊區且不能直接互通的盡頭式車站。這對須在柏林換乘的鐵路旅客十分不友好,旅客往往無法在同一火車站內換乘火車,而是需要通過倒車在相距甚遠的不同火車站間換乘火車。因而規劃了穿越柏林市區連通不同盡頭式鐵路樞紐站的鐵路線。

1872年,德國鐵路建設公司(德語原名:Deutsche Eisenbahnbaugesellschaft,德語縮寫:DEG)規劃了貫穿柏林市區,連接柏林西里西亞車站(今柏林東站)至夏洛滕堡,再至波茨坦的鐵路。1873年,普魯士王國和私營鐵路公司柏林—波茨坦—馬格德堡鐵路公司德語Berlin-Potsdam-Magdeburger Eisenbahngesellschaft馬格德堡—哈爾伯施塔特鐵路公司德語Magdeburg-Halberstädter Eisenbahngesellschaft柏林—漢堡鐵路共同買入了德國鐵路建設公司(德語原名:Deutsche Eisenbahnbaugesellschaft,德語縮寫:DEG)的股份,並聯合成立了柏林城市鐵路公司(德語原名:Berliner Stadteisenbahngesellschaft)。然而,事情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進行,德國鐵路建設公司(德語原名:Deutsche Eisenbahnbaugesellschaft,德語縮寫:DEG)在1878年破產,這迫使普魯士王國政府接管,用國家資金支付鐵路建設費用,並償還德國鐵路建設公司(德語原名:Deutsche Eisenbahnbaugesellschaft,德語縮寫:DEG)前私人投資人的投資。[6] 轉由國家投資建設柏林城市鐵路的原因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汲取了1870年—1871年普法戰爭中因鐵路線路不暢通而使得軍事運輸受阻的教訓。[7]

1878年7月15日,皇家柏林城市鐵路工程指揮部(德語原名:Königliche Direktion der Berliner Stadteisenbahn)開始接手這一工程,主管為恩斯特·迪爾克森德語Ernst Dircksen

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哈克市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Hackescher Markt附近路段。

那時對柏林城市鐵路的規劃為複線鐵路,客貨混跑。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倫敦紐約類似的鐵路線為貨車讓客車。還有,這條鐵路新線不僅要連接柏林不同的盡頭式鐵路樞紐站,還要連接柏林環線鐵路德語Berlin Ringbahn並且行走市郊列車。

柏林城市鐵路的選線不僅要考慮既有鐵路及火車站的位置,並且還受制於市中心區域動遷難度。早期曾計劃讓新建的柏林城市鐵路沿萊比錫大街行進,但因動遷成本太高而放棄。建於17世紀的柏林城牆德語Festung Berlin邊的護城河柏林哈克市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Hackescher Markt柏林亞諾維茨橋站德語Bahnhof Berlin Jannowitzbrücke段被填平用以修建柏林城市鐵路,該段選擇這一線路的原因在於用地為公共土地。柏林城市鐵路線路彎彎曲曲的原因在於動遷難度較大,這點在柏林亞諾維茨橋站德語Bahnhof Berlin Jannowitzbrücke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車站區間尤為明顯。[8]

柏林城市鐵路採用高架設計,避免了之前於1851年開通1871年停運的柏林鐵路聯絡線德語Berliner Verbindungsbahn存在大量平交道而產生的嚴重交通衝突。

建設[編輯]

柏林城市鐵路於1875年開工建設。1882年2月6日,即正式開通的前一天,德國皇帝威廉一世乘坐專列視察了柏林城市鐵路全線。[9] 1882年2月7日正式開通,並對短途列車開放。1882年5月15日開始對長途列車開放。當時每千米造價為5百萬德國金馬克(包括購買土地的費用)。這條鐵路後來成為柏林城市快鐵的核心路線。柏林城市鐵路最初使用鋼質枕木,20世紀初更換為木質枕木。

1888年5月1日,柏林城市鐵路向東連通箭頭半島-魯梅爾斯堡車站(1933年至今稱柏林東十字車站)和向西經柏林西十字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Westkreuz連通柏林-西區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Westend的鐵路線啟用。

初始車站[編輯]

(按自西向東順序排列)

後期增加車站[編輯]

運營初期[編輯]

市郊列車[編輯]

市郊列車運行在市郊股道。市郊列車初期包括連通柏林市中心和市郊的列車、連通柏林城市鐵路和柏林環線鐵路德語Berlin Ringbahn的市郊列車(即「半環列車」,「半環列車」分別為連通柏林城市鐵路和柏林環線鐵路德語Berlin Ringbahn南半環和北半環的市郊列車)。這些列車使用蒸汽機車牽引(包括普魯士T12型蒸汽機車德語Preußische T 12),其使用焦炭為燃料以降低廢氣排放。所使用的鐵路客車無走廊包廂鐵路客車,每個包廂均有通車外的車門(需乘客自己開關),車廂內部沒有連通包廂與包廂間走廊。

市郊列車運行時間為早上4點至凌晨1點,通常間隔2到5分鐘(視不同時段)。20世紀初時,三等座票價為10芬尼,二等座票價為15芬尼

車站擴建和高架橋加固[編輯]

1914年,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進行了擴建,長途列車股道增至4條,今車站大廳即在這時修建。1922年至1932 年間,柏林城市鐵路的高架橋進行了加固,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火車重量。此外,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車站柏林西里西亞車站(今柏林東站[註 3]的站台雨棚也進行了更換。市郊列車站台的高度也增至960毫米。[11]

柏林動物園車站的第二座長途列車站台和一間新車站大廳建於1934年至1940年間,但這間車站大廳的玻璃幕牆直至20世紀50年代才完工。

電氣化[編輯]

1928年6月11日,波茨坦⟷柏林城市鐵路⟷埃爾克納的市郊鐵路線路電氣化工程竣工,使用直流第三軌供電。[12] 全新的5列被稱為「城市鐵路號(德語原名:Stadtbahner)」的德意志國鐵路ET 165型電力動車組德語DR-Baureihe ET 165在柏林城市鐵路上線運行,這時仍和蒸汽火車共用軌道。[註 4] 截至1928年11月,所有由考爾斯多夫德語Berlin-Kaulsdorf施潘道格林瑙德語Berlin-Grünau出發連通柏林城市鐵路的鐵路線和柏林環線鐵路德語Berliner Ringbahn均已完成電氣化。通往施潘道的市郊列車亦隨之由長途股道改行市郊股道。柏林城市鐵路上最後一批使用蒸汽火車的市郊列車於1929年退役。半環列車僅在高峰時段運行。1930年,使用柏林城市鐵路的柏林城市快鐵啟用廣為人知的綠色圓形底+內部白色大「S」字樣的標識。


二戰結束至冷戰時期[編輯]

二戰結束之時,柏林城市鐵路因在戰爭中遭到破壞而癱瘓,但不久後即被修復。因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希望乘坐火車參加波茨坦會議,所途徑的柏林城市鐵路軌距隨之改為蘇式的1524毫米寬軌。因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區占領(英、美、法占區後成為西德,蘇占區後成為東德),途徑柏林城市鐵路連接德國蘇占區和英、美、法占區間的列車大幅減少。部分來自德國蘇占區的列車以柏林城市鐵路沿線車站為終點。

途徑柏林城市鐵路的長途列車在柏林封鎖期間幾乎完全停運。二戰結束後不久重建的柏林城市快鐵依然使用柏林城市鐵路,這時途徑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城市快鐵還可到達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施特勞斯貝格斯塔肯德語Staaken法爾肯塞

1952年5月18日,柏林城市鐵路西柏林段除柏林動物園車站外的長途鐵路車站、鐵路樞紐站全部關閉。1953年,最後一列行走柏林城市鐵路的東德國內列車開出。

1961年建成的柏林牆使得柏林動物園車站成為西柏林事實上的火車總站柏林東站成為東柏林事實上的火車總站

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這時成為東西柏林鐵路線路的邊境關卡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柏林牆存在期間是東德和西柏林西德間的邊境口岸,連接東德西德西柏林的「跨境列車德語Interzonenzug[註 5]也在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停靠。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雖位於東柏林境內,但設有供西柏林使用部分,西柏林人可在不經過東德邊境檢查的情況下在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互相換乘西柏林柏林地鐵6號線柏林城市快鐵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東柏林使用部分和西柏林使用部分以鋼牆隔離。[13]

柏林動物園車站柏林東站也有國際列車停靠,目的地包括巴黎華沙。後來也有通往斯堪的納維亞的夜間國際聯運車廂跨越兩德邊境在柏林城市鐵路上行駛。

由於特殊的法律原因,柏林城市鐵路西柏林段屬東德德國國營鐵路,使得德國國營鐵路及其背後的東德政府成為了西柏林最大的地主之一。這令西德政府、東德政府、西柏林市政府、駐德盟軍之間矛盾重重。

柏林城市快鐵西柏林部分車資比西柏林柏林公共交通公司所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更低。柏林城市快鐵東柏林部分,直至1991年無論遠近票價均為0.20馬克。西柏林政客和大多數西柏林民眾完全抵制了由東德運營的柏林城市快鐵西柏林部分,並引入了與柏林城市快鐵西柏林部分、柏林城市鐵路平行的地鐵和公交線路。

儘管阻力重重,東德德國國營鐵路仍對柏林城市鐵路進行了升級,並花費巨資翻建了建於從前的沼澤地的柏林西十字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Westkreuz

與此同時,由於1980年9月德國國營鐵路西柏林的員工舉行了大罷工,柏林城市快鐵西柏林部分減少到只有3條線路。1984年1月9日,根據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柏林市之間簽訂的協議,柏林城市快鐵西柏林路段移交西柏林公營企業柏林公共交通公司。此後不久,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開始就改善柏林城市鐵路西柏林段以及柏林動物園車站的現代化改造進行談判。柏林-萊爾特城市鐵路車站德語Berlin Lehrter Stadtbahnhof也被精心修復至19世紀80年代建成初期的樣貌,並被列入保護建築名錄。在東柏林段,柏林東站於1987年柏林建城750周年之際部分重建並更名為「柏林火車總站[註 6][14]

兩德統一前後[編輯]

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後,柏林城市鐵路的重要性急劇上升。1990年開始有經柏林城市鐵路開往科隆區際列車。1991年起,開往卡爾斯魯厄科隆城際列車經柏林城市鐵路運行。柏林漢堡的列車隨之經柏林城市鐵路延線至德累斯頓布拉格柏林慕尼黑的「跨境列車德語Interzonenzug[註 7]也隨之改為「城際列車」並途經柏林城市鐵路。

通往柏林動物園車站的西段主線鐵路股道於1993年7月4日完成電氣化,通往今柏林東站的東段主線鐵路股道於1987年完成電氣化(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城市快鐵股道早已完成電氣化)。柏林城市鐵路主線鐵路股道通往柏林動物園車站的路段電氣化工程完工後,城際快車開始使用柏林動物園車站


1994年現代化改造及以後[編輯]

1994年至1998年柏林城市鐵路現代化工程[編輯]

1994年10月,柏林城市鐵路現代化工程開工,全線大興土木。高架橋進行了檢測和加固,軌道更換了新混凝土枕木以增加耐久性和舒適性。全線所有車站均進行了投資較大的現代化工程。在此期間,長途列車暫不使用柏林城市鐵路,柏林城市快鐵暫時使用主線鐵路股道。1998年3月24日,柏林城市鐵路現代化工程竣工,城際快車城際列車區域快車恢復在柏林城市鐵路運行。[15]

新柏林火車總站[編輯]

位於新柏林火車總站接入柏林城市鐵路工程於2001年開工,2002年7月完工,此次工程包含構成柏林火車總站的鐵路高架橋和上跨洪堡港德語Humboldthafen的鐵路高架橋。直到2006年夏天,柏林城市鐵路一直是長途火車的主要通道,通常停靠柏林動物園車站柏林東站。在新柏林火車總站2006年5月28日啟用後,柏林城市鐵路的重要性略有減弱,因為在此之後許多列車改經柏林南北幹線鐵路德語Nord-Süd-Fernbahn進出柏林火車總站。僅有的途徑柏林城市鐵路的城際列車,多開往漢諾威科隆,通常停靠柏林火車總站柏林東站[16]

截至2023年4月7日,停靠柏林火車總站柏林城市快鐵線路有3號線、5號線、7號線、9號線。這4條柏林城市快鐵線路全部行走柏林城市鐵路全線,在柏林火車總站均使用上部軌道層(柏林城市鐵路所在軌道層)。[17]

注釋[編輯]

  1. ^ 該站1951年至1992年間稱「馬克思-恩格斯廣場站」,1992年至今稱柏林哈克市場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Hackescher Markt
  2. ^ 柏林東站歷史上曾多次更名。1842年至1881年稱「柏林-法蘭克福車站,1881年至1950年稱「柏林-西里西亞車站」(即柏林城市鐵路首通所在時間段),1950年至1987年稱「柏林東站」,1987年至1998年稱「柏林火車總站」,1998年至今稱「柏林東站」。
  3. ^ 柏林東站歷史上曾多次更名。1842年至1881年稱「柏林-法蘭克福車站,1881年至1950年稱「柏林-西里西亞車站」(即柏林城市鐵路首通所在時間段),1950年至1987年稱「柏林東站」,1987年至1998年稱「柏林火車總站」,1998年至今稱「柏林東站」。
  4. ^ 德意志國鐵路ET 165型電力動車組德語DR-Baureihe ET 165的別稱「城市鐵路號(德語原名:Stadtbahner)」即因其曾在柏林城市鐵路上運行而得名。
  5. ^ 此處的「跨境列車德語Interzonenzug」專指兩德分裂時期連接東德西德西柏林間的列車。
  6. ^ 柏林東站歷史上曾多次更名。1842年至1881年稱「柏林-法蘭克福車站,1881年至1950年稱「柏林-西里西亞車站」,1950年至1987年稱「柏林東站」,1987年至1998年稱「柏林火車總站」,1998年至今稱「柏林東站」。
  7. ^ 此處的「跨境列車德語Interzonenzug」專指兩德分裂時期連接東德西德西柏林間的列車。


延伸閱讀[編輯]

  • Die Stadtbahn, Signal-Sonderausgabe, Berliner S-Bahn-Museum. Berlin: Verlag GVE. 1996. ISBN 3-89218-046-6 (德語).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易雲. 柏林规划建设新的城市铁路.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 2008年, (6): 第87頁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S-Bahn. Wikipedia. 2023-03-24 (德語). 
  3. ^ 3.0 3.1 3.2 Bley, Peter. Berliner S-Bahn [柏林城市快鐵] 5. Aufl. 德國杜塞爾多夫. 1991: 第19頁. ISBN 978-3-87094-343-1. OCLC 75441303 (德語). 
  4. ^ 4.0 4.1 4.2 Reichardt, Hans D. Berliner S-Bahn [柏林城市快鐵] 3. Aufl. 德國杜塞爾多夫: Alba. 1975: 第22頁. ISBN 3-87094-307-6. OCLC 430227880 (德語). 
  5. ^ 5.0 5.1 Eisenbahnatlas Deutschland [Railway Atlas for Germany]. Verlag Schweers + Wall GmbH. 2009: 128–29. ISBN 978-3-89494-139-0 (德語). 
  6. ^ Die Berliner Stadtbahn. Illustrirte Zeitung. February 25, 1882 (德語). 
  7. ^ Elkins, Thomas Henry. Berlin: Spatial Structure of a Divided City. Routledge. 1988: 114. ISBN 0-416-92220-1. 
  8. ^ Die Linienführung der Berliner Stadteisenbahn. Zeitschrift für Bauwesen. 1884 (德語). 
  9. ^ Gottwaldt, Alfred B. Regierungszüge : Salonwagen, Kaiserbahnhöfe und Staatsfahrten in Deutschland : 1889-1989 1. Aufl. 慕尼黑: GeraMond. 2006: 第38頁. ISBN 3-7654-7070-8. OCLC 162228229 (德語). 
  10. ^ (德文)Christian Drescher. "Schlesischer Bahnhof" in Berlin. Die Grafschaft Glatz. 2000-08-09 [2014-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1. ^ Fünfzig Jahre Berliner Stadtbahn. Die Reichsbahn. 1932 (德語). 
  12. ^ Bousset, Johannes. Die Berliner U-Bahn. W. Ernst & Sohn. 1935: 140 (德語). 
  13. ^ Katona, Marianna S. Tales from the Berlin Wall. Recollections of Frequent Crossings.. BoD. 2005: 31–35. ISBN 3-8334-0439-6. 
  14. ^ Deutsche Bahn AG. Stations in Berlin, the railway capital. September 23, 2006 [February 28,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1, 2007). 
  15. ^ Wehling, Hans-Georg. Die deutschen Länder: Geschichte, Politik, Wirtschaft. VS Verlag. 2004: 78. ISBN 3-531-43229-X (德語). 
  16. ^ Die Bahn am Ball. Deutsche Bahn AG. 2006: 130–36 (德語). 
  17. ^ Interaktives Liniennetz für Berlin. 柏林城市快鐵官網. [2023-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英語、德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