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樹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柴樹藩(1910年—1997年),又名柴述凡,祖籍山東濰縣,出生於山東煙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

1933年,柴樹藩同時考中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後因無力支付學費,只得進入免學雜費的稅務專門學校上海浦東陸家嘴分校[1]。1935年畢業後,進入天津海關工作。

抗日戰爭期間,他奔赴延安,進入延北公學,後擔當陝北公學栒邑分校政治部部長,之後進入延安馬列學院[2]。1940年後,在陝甘寧邊區統戰部和西北局邊區研究室工作,與于光遠彭平合撰《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3]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其擔任安東海關副關長,後調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南滿分局遼東經建處副處長、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計劃處處長[4]

1949年底,跟隨周恩來率領的代表團出訪蘇聯。1951年,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計劃局綜合處處長,後升任國家計劃委員會重工業局局長、設計局局長[5]。1952年,再次跟隨周恩來訪問蘇聯,最終達成蘇聯援華工程協議[6]。1952年,擔任國家計委任副主任。1958年,擔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72年,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部副部長[7];1972年5月24日,李先念副總理批准派柴樹藩主持同外商談判,四三方案的四大化纖成套設備引進項目進入談判階段,1972年6月談判開始。經過1個多月的談判,柴樹藩向國務院寫出《進口化纖設備談判進展情況的報告》。1972年9月2日,經周恩來、李先念、余秋里批准後,第一批進口化纖、化肥設備的報告正式確定。

1977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8]。1982年,出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董事長。此後為中顧委委員。

參考文獻[編輯]

  1. ^ 包陪慶. 《包玉剛 : 我的爸爸》. 香港: 商務印書館. : 186頁. 
  2. ^ 成仿吾. 《战火中的大学: 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 43頁. 
  3. ^ 范偉達, 王競, 范冰. 《中国社会调查史》.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年: 95頁. ISBN 9787309058727. 
  4. ^ 唐灝. 《毛泽东中苏结盟之行》.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5年: 1頁. ISBN 9787500835103. 
  5. ^ 劉國光, 張卓元, 董志凱, 武力.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1–22頁. ISBN 9787010054278. 
  6. ^ 葉寶園. 《自强之路: 从江南造船厂看中国造船业百年历程》.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年: 248頁. ISBN 9787507324754. 
  7. ^ 陳錦華. 《国事忆述》.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年: 11頁. ISBN 9787801992284. 
  8. ^ 人民日報社國內資料組,中國工業經濟協會調研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大事记(1949-1990)》. 湖南出版社. 1991年: 4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