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法屬赤道非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屬赤道非洲
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
1910年—1958年
法屬赤道非洲國徽
國徽
國歌:
馬賽曲
"La Marseillaise"
綠色的為法屬赤道非洲
綠色的為法屬赤道非洲
地位法國殖民地聯邦(1910–1934)
法國殖民地(1934–1958)[1]
首都布拉柴維爾
官方語言法語
宗教
天主教和其他[2]
總督 
• 1908–17
Martial Henri Merlin
• 1951–57
Paul Louis Gabriel Chauvet
高級專員 
• 1957–58
Paul Louis Gabriel Chauvet
• 1958
皮埃爾·梅斯梅爾
歷史 
• 建立
1910年1月5日
• 終結
1958年9月
貨幣法屬赤道非洲法郎
法屬中非法郎
前身
繼承
烏班吉-沙立
法屬乍得
法屬加蓬
法屬剛果
中非共和國
乍得
加蓬
剛果共和國

法屬赤道非洲法語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簡稱AEF)是1910年到1959年期間法國非洲中部殖民地聯邦政權。疆域範圍從剛果河向北延伸到撒哈拉沙漠。主要包括四部分,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加蓬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乍得。總督設在布拉柴維爾

歷史

[編輯]

此區於1910年初設時,由四個法屬行政委任區(加彭、剛果烏班吉-沙立乍得)組成,接鄰八個國際行政區域:葡屬卡賓達 、西屬幾內亞、德屬喀麥隆聯合王國奈及利亞殖民地保護國、法屬尼日軍管地、的黎波里王國聯合王國屬埃及蘇丹地區保護地比屬剛果

1911年,由於阿加迪爾危機,法國政府將此區和德屬喀麥隆接鄰邊界互作調整,割讓面積近卅萬平方公里權充德屬新喀麥隆,幾乎形成三塊飛地:乍得-烏班吉-沙立、剛果-烏班吉、加彭-剛果地區,而且不再與西屬幾內亞接壤;亦間接導致義大利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國爆發戰爭,並於1912年簽署洛桑條約和解,此區始與義屬北非地區接壤。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於德國爆發政變,帝制政府改組成威瑪共和,並宣佈無條件投降;德屬新喀麥隆領域歸還此區;1911年劃歸法屬乍得的德屬喀麥隆東北部份領土維持不變,並且復與葡屬卡賓達接壤。

1920年,此區與新設國聯二等託管地法屬喀麥隆接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費利克斯·埃布埃領導下,自由法國政府的軍隊在法屬赤道非洲重整旗鼓,加蓬在1940年6月16日至11月12日期間一度由法蘭西國統治;自由法國政府進行整合統治後,此區成為該運動在非洲的活動中心。

1940年代,法屬尼日軍管地列入法屬西非,此區始與法屬西非轄區接壤。

1943年,義大利王國戰敗退出北非地區,此區始與法管費贊聯合王國昔蘭尼加二區接壤。

1944年7月,自由法國政府解散,由法蘭西共和國進行統治。

1946年,聯合國取代國際聯盟,此區始與聯合國託管地:法屬喀麥隆接壤,並且加入法蘭西聯盟

1947年,聯合王國屬奈及利亞聯邦政府成立,此區始與聯合王國屬奈及利亞聯邦政府轄區接壤。

1949年,聯合王國管昔蘭尼加地區獨立,此區始與昔蘭尼加酋長國接壤。

1951年,昔蘭尼加酋長國、聯合王國管的黎波里塔尼亞及法管費贊三地區聯合組成利比亞,此區始與利比亞聯合王國接壤。

1958年9月經過全民公決,法蘭西聯盟解散,此區四部各自分立實行自治(除了烏班吉-沙立地區改名成立中非共和國以外,加彭、剛果、乍得三區大致沿用法屬殖民地時期名稱),並且加入新設的法蘭西共同體

解散之後(自治政府&中非聯盟)

[編輯]

1959年,前法屬赤道非洲四部分立的自治政府組建名謂中非共和國聯盟(法語:Union des républiques d'Afrique centrale,簡稱URAC)的過渡性質政體。

1960年8月,中非共和國聯盟瓦解,前法屬赤道非洲四區自治政府各自獨立為共和國。

行政

[編輯]

1934年以前,法屬赤道非洲與法屬西非均為殖民地聯邦。到了該年,法屬赤道非洲改為單一制,構成殖民地變成大區,再後來於1937年成為領地。[3]在這統一之前,各成員有自己的財政,而統一後就由單一的財政部門處理。[4]

截至1942年,法屬赤道非洲由總督管理,該職位有「民事和軍事,所有服務的最高決策權」。[5]不過,其權力在實踐中受到法國集中化殖民政策的限制。1942年英國海軍情報殖民地手冊的作者寫道:「巴黎當局制定大多最重要的立法,而總督則只補充一些小細節和懲罰。」[5]總督得到行政協商委員會的協助(行政局,Conseil d'Administration),由重要的地方官員和一些非洲和歐洲成員間接選舉組成。[5]

在單一制時期,其中三個構成領地由州長管理,而剛果地區則由總督直接管轄。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Naval Intelligence Division (1942), French Equatorial Africa and Cameroons, 258.
  2. ^ Abidogun, Jamaine M.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Education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2 June 2020: 193 [2021-05-10]. ISBN 97830303827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1). 
  3. ^ Naval Intelligence Division, 258-260.
  4. ^ Naval Intelligence Division, 445.
  5. ^ 5.0 5.1 5.2 Naval Intelligence Division, 258.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