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多黎各歷史始於公元前3000至2000年Ortoiroid人在波多黎各群島的定居。

波多黎各旗幟

殖民前波多黎各[編輯]

波多黎各人類的定居始於來自南美洲奧里諾科河流域的Ortoiroid文化的建立。一些學者認為他們最早的定居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1]

西班牙統治(1493年——1898年)[編輯]

1493年11月19日,哥倫布登陸至島上,將其命名為聖胡安巴蒂斯塔。1508年8月8日,胡安·龐塞·德萊昂建立卡帕拉。

在16、17和18世紀,由於巨大的財富激發了歐洲列強試圖奪取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19世紀波多黎各在社會和政治上有着許多變化。1809年,為了對抗拿破崙,西班牙政府在南部加的斯召開會議。在宣誓效忠國王的同時,最高中央軍政府邀請了來自殖民地的代表一起與會。

19世紀後期,波多黎各人民開始爭取主權。

波多黎各獨立運動旗幟

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美國的戰略目標是獲取西班牙在大西洋的殖民地(波多黎各和古巴)以及太平洋的殖民地(菲律賓和關島)。[2]

美國統治(1898年至今)[編輯]

在1898年巴黎條約生效之後,波多黎各處於美國軍事統治之下。

1968年11月5日,波多黎各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成為美國第51個州,結果43.6%未通過。

參考資料[編輯]

  1. ^ Rouse, Irving. The Tainos :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People Who Greeted Columbus ISBN 0-300-05696-6.
  2. ^ The World of 1898: The Spanish-American War. Hispanic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200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