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田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田稼(1919年6月6日—1984年1月14日),原名葉林康,曾用名葉秋平,筆名景陽,男,江蘇常州人,中國話劇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1][2][3]

早年喜愛文藝,幼年喪父母后失學。之後的數年內,在學徒生涯中繼續求學於中共地下黨創辦的中學夜校部。

1937年抗戰爆發後,參加學校師長(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武進青年抗敵服務團。

1938年在武漢加入上海救亡演劇隊第八隊(湖南省話劇團的前身)。至此開始從事演員和導演工作, 宣傳抗日救亡。早期參加多起劇目演出,後期導演《未婚夫妻》、《寄生草》。

1942年底因在駐地湖北恩施的報刊發表詩文,受到戰區當局特務機關調查,遂離隊赴重慶, 參加中國藝術劇社。1945年曾替《新華日報》編輯部排演劇目《同志,你走錯了路》招待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並出席毛澤東秘密召開的重慶影劇界人士座談會。

1945年冬, 參加上海劇藝社。

1947年內戰全面爆發後,進入山東解放區,先後在山東新安旅行團及大連建設大學擔任編導及藝術教育工作。

1949年9月調任山東省人民文工團業務主任。

1950年任華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主任(華東大學與山東大學合校後仍任原職), 並被選為山東省劇協副主席。

1952年9月全國院系調整, 領隊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師生遷往上海,參於組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改稱上海戲劇學院)。歷任教務處副主任及表演系副主任。為上戲學生導演《我們就是神仙》、《紅旗處處飄》、《櫻桃園》、《小八路》、《決裂》、《遠方》等劇目。

1958年在「反右傾運動」中,因其在57年「反右運動」中曾試圖保護被劃為「右派」的師生而遭到批判,被定性為上海戲劇學院黨委內的「右傾代表人物」,同時被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內定為「內部控制使用」。其任班主任的表演系58屆學生亦受牽連,全班被評為「政治不及格」,留校一年延期畢業。

1961年為上戲第一屆藏族班排演畢業劇目《文成公主》。

1963年調上海青年話劇團。歷任導演、副團長、團長。其間導演過《紅色宣傳員》、《南海長城》、《代代紅》、《年輕的一代》(安徽省話)、《青春謠》、《東進、東進!》等劇目。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急劇衝擊,前後被「隔離審查」達數年之久。因其在《中國話劇運動50年史料集》中的《試述演劇隊的發展經過及其特點》一文招致了重點調查批判。1971年又因其在創作京劇《南海長城》過程中質疑江青對該劇指示再度受到批判,到「九一三」事件後解除調查。

1980年調回上海戲劇學院任表演系主任。

1984年1月14日,在執導戲劇學院表演系80級畢業班畢業劇目《狡猾的寡婦》時,勞累過度引發心臟病復發,在該劇目彩排成功翌日逝世。


參考資料:

《田稼戲劇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主編:李祥春。ISBN7: 7-313-01932-8 /J.036)


參考資料[編輯]

  1. ^ 蔡開松, 於信鳳主編; 曾卓明, 周溯源, 趙書剛副主編. 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 
  2.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3. ^ 徐為民編. 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 瀋陽: 瀋陽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