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童利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童利民(1969年),中國物理學家,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97年從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工作於浙江大學物理系哈佛大學應用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浙江大學光電系。納米光子學、介觀光學結構、微納光子器件、光纖材料與器件是其主要研究領域。曾獲國防科學技術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王大珩光學中青年科技獎等榮譽。[1]

2003年童利民及其同事闡明了藍寶石棒輔助拉伸製備低損耗光波導的方法,並製成直徑150pm的結形諧振腔,測得其Q值可達1500。2005年,童利民等人用藍寶石棒輔助拉伸實現了由塊狀玻璃材料製備高質量納米線的工作,擴展了納米光纖的種類。2011年,他指導的學生肖堯實現了波長738 nm附近的低閾值單模激光輸出。[2]

參考資料[編輯]

  1.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童利民. [2013-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2. ^ 肖堯. 半導體單納米線單模激光器. 浙江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