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夫人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 {{Translated page}} 標籤。 |
關於與「羅蘭夫人」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羅蘭」。
瑪莉-簡·羅蘭 Marie-Jeanne Phlippon Roland | |
---|---|
出生 | Marie-Jeanne Phlippon (1754-03-17)1754年3月17日 法蘭西王國巴黎 |
逝世 | 1793年11月8日(1793歲—11—08)(39歲) 法國巴黎 |
死因 | 恐怖時期時期被送上斷頭臺 |
居住地 | 法國巴黎 法國里昂 |
國籍 | 法國 |
別名 | 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 |
民族 | 法蘭西人 |
公民權 | 法國 |
政黨 | 吉倫特派 |
競爭者 |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 |
配偶 | 讓-馬利·羅蘭 |
羅蘭夫人(法語:Madame Roland;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全名為瑪麗-讓娜·羅蘭·德拉普拉蒂埃(法語:Marie-Jeanne Roland de la Platiere),父姓菲利龐(Phlipon)。法國大革命時期女性政治人物。吉倫特派領導人之一。其配偶讓-馬里·羅蘭亦為吉倫特派領導人之一。
其被控為保皇派之同情者並被不公正地判處死刑,事實上,其為因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對吉倫特派的大清洗而在1793年11月8日被恐怖時期送上斷頭台。臨刑前,其於斷頭台上朝着協和廣場(la Place de la Revolution)上的自由雕像鞠躬並留下了一句話: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1]
一周後,其配偶於魯昂郊外的一處簡陋住所自殺。
注釋
[編輯]隱藏分類:
- 含有法語的條目
- 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G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cB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HD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