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羅塞尼亞語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塞尼亞語
古盧森尼亞語
руский языкъ ruskij jazykŭ[1][2]
母語國家和地區波蘭立陶宛聯邦治下的東斯拉夫地區(1699年前立陶宛大公國的行政語文)
滅亡演化成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盧森尼亞語.
語系
早期形式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立陶宛大公國[3][4](後被波蘭語取代[4]
語言代碼
ISO 639-3
語言學家列表orv-olr
Glottolog
斯蒂潘·斯馬爾·斯多茨基英語Stepan Smal-Stotsky編著的羅塞尼亞語語法

魯塞尼亞語(рускаꙗ мова, рускїй ѧзыкъ[1][2])是一組東斯拉夫語支變體的名稱,主要指15至18世紀在立陶宛大公國波蘭立陶宛聯邦東斯拉夫地區使用的語言,分布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日白俄羅斯烏克蘭領土。到18世紀末,這些語言逐漸分化為地方變體,隨後演變為現代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盧森尼亞語[5][6][7][8]

書寫語文被稱作秘書室斯拉夫語Chancery Slavonic)。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一直用同一個術語(德語:ruthenische Sprache匈牙利語Rutén nyelv)稱呼境內所有東斯拉夫語。[9]

有幾個語言學問題上午定論:與該語言的書面語及地方口語有關的各種問題;各種內名與外名的含義及適當使用有關的問題;改語言與現代東斯拉夫語支語言的關係。以及和古東斯拉夫語(10至13世紀基輔羅斯的口語)的關係問題。[10]

術語

[編輯]
《立陶宛大公國法法律》(1588)一個片段,規定了「rusky」語(рꙋскиⸯ єзыкь)的官方使用。[11]
《魯塞尼亞語聖經》,印於1517年
Stepan Smal-Stotsky與Theodor Gartner合著的《魯塞尼亞語語法》

由於「魯塞尼亞語」實際上是外名,其使用在歷史與現代學術術語中都非常複雜。[12]

當時用名

[編輯]

15至18世紀,這種語言使用的現代名稱可分為兩個基本類別,一個是內名(使用者自己的稱呼),一個是外名(外部其他語言的稱呼)。

常見內名:

  • Ruska(ja) mova,有多種寫法,例如:руска(ꙗ) мова;рускїй ѧзыкъ。
  • Prosta(ja) mova(意為「簡單(白)話」),也有多種寫法,例如:прост(ѧ) мова或простй ѧзыкъ(古白俄羅斯語/古烏克蘭語:простый руский (язык)或простая молва, проста мова)–出版商赫雷霍里·霍德凱維奇(16世紀)。「簡單白話」指它們與教會斯拉夫語相對。[13][14][15]
  • 在當時的沙皇俄國,有時也被稱為Litovsky(俄語:Литовский язык,即立陶宛語),或Zizaniy(16世紀末)、Pamva Berynda(1653)。

常見外名:

  • 拉丁語lingua ruthenicalingua ruthena[16]
  • 德語ruthenische Sprache,來自拉丁語外名
  • 匈牙利語Rutén nyelv,也來自拉丁語外名

現代使用的名稱

[編輯]
1389年的東斯拉夫語。顏色對應口語方言,虛線代表書面語:綠色為魯塞尼亞語,橙色為古俄語,藍色為古諾夫哥羅德語。

語言學家所用的這種語言及其現代後裔的名稱也可分兩類,第一類是從內名派生出的名稱,第二類是從外名派生出的名稱。

來自內名的名稱:

  • 一個「s」的詞:Rus』ianRusianRuskyRuski,明確只用一個s,以與俄語區別。[17]
  • 西部俄語(俄語:западн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паднорусское наречие),主要由原始俄語說的支持者使用,尤其是19世紀末以來,Karskiy、Shakhmatov等人都用過。[18]
  • 古白俄羅斯語(白俄羅斯語Старабеларуская мова)–白俄羅斯多位學者和一些俄羅斯學者使用的術語,Kryzhanich也使用過這種術語。在19世紀末俄羅斯學者Fyodor Buslayev、Ogonovskiy、Zhitetskiy、Sobolevskiy、Nedeshev、Vladimirov及白俄羅斯學者(如Karskiy)的著作中,白俄羅斯語(俄語:бел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既指19世紀後的語言,也指更古老的語言。[19]
  • 古烏克蘭語(烏克蘭語Старо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烏克蘭學者和其他一些學者使用的術語。
  • 立陶宛-俄語(俄語:литовск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以地區為導向的名稱,由19世紀一些俄國學者使用,如Keppen、archbishop Filaret、Sakharov、Karatayev。
  • 立陶宛-斯拉夫語(俄語:литово-славянский язык)–另一個地區性名稱,由19世紀俄國學者Baranovskiy使用。[20]
  • 秘書室斯拉夫語(Chancery Slavonic或Chancery Slavic)–用於書面形式的術語,以古教會斯拉夫語為基礎,但受各地方言影響,用於立陶宛大公國的大法官辦公室(chancery)。[14][21]

來自外名的名稱:

  • 魯塞尼亞語(Ruthenian、Ruthene)–現代學術術語,源於較早的拉丁語外名(拉丁語lingua ruthenica, lingua ruthena),常見於英語及其他西方語言文獻,以及立陶宛和波蘭學者。[22][23]
  • 魯塞尼亞書面語(Ruthenian literary language、Literary Ruthenian language)–同一批學者使用的術語,更明確地指這種語言的書面語。[7]
  • 魯塞尼亞大法官語(Ruthenian chancery language或Chancery Ruthenian language)–同一批學者使用的術語,更明確地指這種語言的大法官變體,見於立陶宛大公國的官方文件中。[24]
  • 魯塞尼亞共通語(Ruthenian common language、Common Ruthenian language)–同一批學者使用的術語,更明確地表示這種語言的方言種類。[25]
  • 北魯塞尼亞語(North Ruthenian)–一些學者用於指北部的語言變體,產生了現代白俄羅斯語[26]也被稱為「白魯塞尼亞語」。[27]
  • 南魯塞尼亞語(South Ruthenian)–一些學者用於指南部的語言變體,產生了現代烏克蘭語[28][29]也被稱為「紅魯塞尼亞語」。

術語上的二分體現在各種內外名的並行上,導致不同學者對特定術語使用了多種模稜兩可、相互重疊甚至相反的含義。針對這種複雜情況,西方學者傾向於使用魯塞尼亞語的外名。[30][31][23]

分期

[編輯]
Casimir Delamarre的東歐語言、人種與政區圖,1868
  魯塞尼亞

Daniel Bunčić的書面語分期如下:[32]

  1. 早期魯塞尼亞語,從立陶宛語和莫斯科教會語分離(15世紀)到16世紀初
  2. 高魯塞尼亞語,自Francysk Skaryna(fl. 1517–25)至Ivan Uzhevych(Hramatyka slovenskaia, 1643, 1645)
  3. 低魯塞尼亞語,1648至18世紀末烏克蘭語和白俄羅斯標準語的成立

喬治·謝維廖夫據文獻特點為烏克蘭語編年,最終反映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原始烏克蘭語(~11世紀中)、古烏克蘭語(~14世紀)、早期中古烏克蘭語(~16世紀中)、中古烏克蘭語(~18世紀初)、晚期中古烏克蘭語(~18世紀末)、現代烏克蘭語。[33]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0 1.1 Ж. Некрашевич-Короткая. Лингвонимы восточнославянского культурного региона (историчесикий обзо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ngvonyms of the East Slavic Cultural Region (Historical Review)] (俄語) //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славянских языков и литератур в высшей школе: достижения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и тезисы доклад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Research on Slav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Information and Abstr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Под ред. В. П. Гудкова, А. Г. Машковой, С. С. Скорвида. — М., 2003. — С. 150 — 317 с.
  2. ^ 2.0 2.1 Начальный этап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 языка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ussian national language], Ленинград 1962, p. 221
  3. ^ Magocsi, Paul Robert. A History of Ukra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 131, 140. ISBN 0802008305. 
  4. ^ 4.0 4.1 Kamusella, Tomasz. Politics and the Slavic Languages. Routledge. 2021: 127. ISBN 978-0-367-56984-6. 
  5. ^ Frick 1985,第25-52頁.
  6. ^ Pugh 1985,第53-60頁.
  7. ^ 7.0 7.1 Bunčić 2015,第276-289頁.
  8. ^ Moser 2017,第119-135頁.
  9. ^ Moser 2018,第87-104頁.
  10. ^ Ukrainian Language. Britannica.com.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11. ^ Statut Velikogo knyazhestva Litovskogo Статут Великого княжества Литовского [Statute of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Section 4 Article 1)]. История Беларуси IX-XVIII веков. Первоисточники. 1588 [2019-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А писаръ земъский маеть по-руску литерами и словы рускими вси листы, выписы и позвы писати, а не иншимъ езыкомъ и словы. 
  12. ^ Verkholantsev 2008,第1-17頁.
  13. ^ Мозер 2002,第221-260頁.
  14. ^ 14.0 14.1 Danylenko 2006a,第80-115頁.
  15. ^ Danylenko 2006b,第97–121頁.
  16. ^ Verkholantsev 2008,第1頁.
  17. ^ Danylenko 2006b,第98-100, 103–104頁.
  18. ^ Danylenko 2006b,第100, 102頁.
  19. ^ Waring 1980,第129-147頁.
  20. ^ Cited in Улащик Н. Введение в белорусско-литовское летописание. — М., 1980.
  21. ^ Elana Goldberg Shohamy and Monica Barni,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 (Multilingual Matters, 2010: ISBN 1847692974), p. 139: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adopted as its official language the literary version of Ruthenian, written in Cyrillic and also known as Chancery Slavonic"; Virgil Krapauskas, Nationalism and Historiography: The Case of Nineteenth-Century Lithuanian Historicism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2000: ISBN 0880334576), p. 26: "By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 centuries Chancery Slavonic dominated the written state language in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Timothy Snyd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Poland, Ukraine, Lithuania, Belarus, 1569–1999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30010586X), p. 18: "Local recensions of Church Slavonic, introduced by Orthodox churchmen from more southerly land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Chancery Slavonic, the court language of the Grand Duchy."
  22. ^ Danylenko 2006a,第82-83頁.
  23. ^ 23.0 23.1 Danylenko 2006b,第101-102頁.
  24. ^ Shevelov 1979,第577頁.
  25. ^ Pugh 1996,第31頁.
  26. ^ Borzecki 1996,第23頁.
  27. ^ Borzecki 1996,第40頁.
  28. ^ Brock 1972,第166-171頁.
  29. ^ Struminskyj 1984,第33頁.
  30. ^ Leeming 1974,第126頁.
  31. ^ Danylenko 2006a,第82-83, 110頁.
  32. ^ Bunčić 2015,第277頁.
  33. ^ Shevelov 1979,第40–41, 54–55頁.

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