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起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起濤(1906年1月6日—1997年2月13日),中華民國大陸晚期報人、台灣教育家浙江鄞縣人,20世紀50年代曾任中華民國國軍佔據舟山群島機關報浙海日報》的總經理[1]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生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早年擔任教師,先後在鄞縣南鄉文山小學,寧波城內柳汀小學,翰香小學任教。[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解散,胡離開教職,擔任鄞縣抗敵後援會秘書,鄞縣糧食儲備倉庫秘書兼鄞縣農會秘書等職務。[1]

1944年,與陳秋陽發起創辦鄞縣私立堇南初級中學(今姜山中學),並擔任首屆董事[1]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胡出任鄞縣農會理事長,並當選國民政府參議員(鄞縣選區),並是中國國民黨鄞縣黨部的執行委員。《寧波日報》創辦後,擔任報社副社長,兼任總管理(即現今的總經理)。[1]

《浙海日報》[編輯]

1949年5月,國軍在大陸撤退,舟山群島成為國軍沿海主要據點。蔣中正親自電命原寧波日報社隨國軍遷往舟山,時《寧波日報》遂奉命復刊並改組為《浙海日報》,成為國民黨大陸統治晚期的喉舌。當時不少國民黨上層文士撤退遷移至舟山,遂抽調其中聞達幹練者組成輿論陣容,胡被命為《浙海日報》總經理兼任報社副社長,沈友梅任報社社長;而報社董事長為蔣中正肱骨俞濟民出任,俞嘉庸為名譽發行人。[1][2][3]

國民黨在舟山的統治在舟山戰役後迅速喪失,國軍施行了舟山撤退,《浙海日報》不得不於1950年5月14日停刊。胡於1950年3月先抵台北[1]

台灣時期[編輯]

胡赴台灣後,重拾舊業,從事兒童教育,與姜梅英共同創辦了中和幼稚園,是台灣著名私立幼稚園[1]

1951年6月起至1990年5月,胡先後任台北寧波同鄉會總幹事、理事、常務理事、駐會常務理事等職務。[1][4]

胡也熱衷於台灣歷史,曾組團在台灣搜尋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在台遺跡文獻和墓址.

1990年中秋節前夕,胡回到大陸家鄉寧波定居。[1]

著作[編輯]

  • 《國軍保衛大舟山時期之浙海日報》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鏈接[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堇南初级中学创始人之一——胡起涛先生. 姜山中學. 更新時間:2011-11-7 10:34:26 [2013年9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2. ^ 民国时期《宁波日报》缩微胶片鄞州“露脸”. 中國寧波網. 7月23日 6:41 [2013年9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22日) (中文(簡體)). 
  3. ^ 寧波文史資料第二十二輯·寧波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沈友梅主办的《宁波日报》迁舟山前后. 寧波文史資料匯集. [2013年9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中文(簡體)). 
  4. ^ 徐良驥 執筆.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历史发展概况. 寧波文史資料匯集. [2013年9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