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希河畔蘭茨貝格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 Landsberg am Lech | |
---|---|
市鎮 | |
坐標:48°03′10″N 10°52′08″E / 48.0528°N 10.8689°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州 | 巴伐利亞州 |
縣 |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縣 |
面積 | |
• 總計 | 57.89 平方公里(22.35 平方英里) |
海拔 | 485−630 公尺(−1,582 英尺) |
人口(2011) | |
• 總計 | 28,408人 |
• 密度 | 491人/平方公里(1,271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編 | 86899 |
區號 | 08191 |
網站 | www.landsberg.de |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德文:Landsberg am Lech)是德國巴伐利亞州上巴伐利亞行政區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縣內的一座城市,是該縣的縣府。總面積57.89平方公里,總人口28408人,其中男性14441人,女性13967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491人/平方公里。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位於慕尼黑以西約55千米、奧格斯堡以南約38千米處。它位於浪漫之路上,根據德國氣象局的數據萊希河畔蘭茨貝格是德國陽光最多的城市之一。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是舊巴伐利亞和施瓦本之間萊希河流域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一個中心城市。
蘭茨貝格位於萊希河畔,其河岸非常高,地勢優越。它的老城優美,保存完好。
通過將許多企業吸引到市內,加上新興產業的形成,蘭茨貝格也是巴伐利亞的一個繁茂的經濟地區。
地理
[編輯]市區
[編輯]蘭茨貝格的市中心也是其老城區,它位於萊希河和東岸的高地之間。萊希河西岸的市區和東岸高地上的市區是在19世紀後形成的。
除此之外一些過去獨立的鎮今天被合併入蘭茨貝格成為其市區。
歷史
[編輯]中世紀
[編輯]1135年在一份文獻中提到今天蘭茨貝格市區內的一個地名。當時這個地方還沒有城市權利。1158年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將重要的鹽道改成走偏南的一條新路,他在今天的蘭茨貝格造了一座橋。為了保護這座橋他擴大了原有的城堡設施,並將這座城堡命名為「蘭德斯普希城堡」(Castrum Landespurch)。這座城堡除保護重要的鹽道橋梁外還有兩個其它的作用:它是韋索布倫修道院(Kloster Wessobrunn)的保護城堡和與奧格斯堡大主教領地的邊界城堡。
在這座城堡的保護下其周圍很快形成了一個居民區。13世紀裡這個居民區獲得了城市權利,很快就被稱為Landesperch。這是今天的蘭茨貝格的來源。
1315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與奧地利公爵腓特烈三世的戰爭中蘭茨貝格被焚毀。但是由於該市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它被重建。巴伐利亞公爵幫助重建。
1320年蘭茨貝格獲得收鹽稅的權利。蘭茨貝格因此變得相當富。
1353年在市內建造了一座鹽庫,至17世紀共建造了三座。這些鹽庫不僅被用來存放鹽,而且也用來買賣鹽。除此之外其它貿易(主要是糧食和木材)在蘭茨貝格也發展迅速。
城市不斷擴建。1415年至1435年間不得不建造一座更大的城牆。通過這座城牆城市向北和向東擴張了許多。1419年巴伐利亞公爵恩斯特一世授予蘭茨貝格收河稅的權利。每條在萊希河上通過蘭茨貝格的船隻必須交三分尼稅,這筆錢被用來建造城牆。1425年巴伐利亞城門建成,這座城門是蘭茨貝格的東門。從慕尼黑過來的鹽道從這裡進城。
1429年恩斯特一世又像蘭茨貝格授予其至今使用的市徽。1437年他又下令蘭茨貝格每年從其稅收中拿40分尼獎賞市內賢良的少女作為嫁妝。
近代
[編輯]可以驗證的是從1762年開始市內使用街道號碼。1790年規定的號碼至今一直在沿用。
納粹時期
[編輯]由於阿道夫·希特勒在蘭茨貝格監獄坐過牢,因此這座城市對納粹主義擁有特殊意義。1924年他在這裡寫了他的《我的奮鬥》。從1937年至1945年蘭茨貝格被納粹主義看作繼慕尼黑和紐倫堡後第三重要的城市。希特勒青年團每年在這裡聚會,蘭茨貝格因此被稱為「青年城」。為此還計劃了一座龐大的運動場,但是這座運動場未被建造。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蘭茨貝格周圍建造了11座集中營,這是德國本土境內最大的集中營裝置。1944年6月18日首批(共1000人)關押者被從奧斯威辛集中營運來。他們被迫在當地建造三座巨大的地下生產線來生產新的Me 262戰鬥機。集中營內的狀況非常惡劣。被關押者必須忍受飢餓、寒冷、疾病(如傷寒)和極其勞苦的工作。因此蘭茨貝格也被稱為「冷火化室」。至1944年10月為止無法工作的被關押者被送回奧斯威辛。從11月開始他們死在集中營內。他們的屍體被埋在周圍的萬人坑中。只有1.5萬人得以倖存。1945年4月27日美國軍隊解放了集中營中的苦工。
戰後
[編輯]1945年5月9日盟軍在蘭茨貝格的一個兵營中設立了一個接納從集中營中被解放出來的猶太人的總部。至當年末在該兵營中約有7000人被接納。這個總部共接納了約2.3萬猶太人。接納營和蘭茨貝格的居民之間的感情非常壞,雙方的關係也很糟糕。營內有學校、工場、九座基布茲和一份自己的報紙。
從1947年至1948年在這裡還拍了一部關於猶太人受迫害的電影。
以色列成立後蘭茨貝格的接納營逐漸成為一個過渡營。許多過去的集中營被關押者移居到以色列、美國和其它國家。
1950年4月營內還有約1500人。11月1日該接納營被關閉。
1945年至1958年美軍在蘭茨貝格的監獄裡關押德國戰犯。1946年它成為一號戰犯監獄。至1951年被處死刑的戰犯在這裡被處決。其精確數字有爭議,在279人至300人以上之間。
政治
[編輯]市議會
[編輯]蘭茨貝格的市議會有30席:
自由市民聯盟是2006年9月通過多個黨派合併後產生的。
市長
[編輯]蘭茨貝格的現任市長是馬蒂亞斯·諾伊納(Mathias Neuner,基民盟)。
姐妹城市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