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董懋中 (萬曆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董懋中(?—?),字建叔,號黃庭,浙江紹興府山陰縣籍,會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懋中事親以孝聞,敬二兄如嚴父,萬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應天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授直隸常州府武進縣知縣,有惠政,校士多拔單寒,出諸生劉光斗於獄,擢刑部廣東清吏司主事,晉員外郎,出知寧國府知府,均徭役,抑豪強,士民立祠。升大理寺右寺副,天啓六年八月升尚寶司卿[1]。七年丁卯任山西鄉試副考官[2]。崇禎元年三月,以先前紏袁崇煥議欵之非,為科臣張承詔所駁,至是河南道御史范復粹復紏之,遂免官回籍閒住[3]。崇禎二年,以察處借題辨復,改升京堂,列名逆案第八等[4]

家族[編輯]

文簡公董玘曾孫。祖父董思近雲南府知府。父董祖慶,號久所,父卒於官,哀毀扶柩北歸,事母盡孝,卒祀鄉賢。生三子:懋史、懋策、懋中。

長兄董懋史,字周噩,萬曆二十八年庚子科舉人,授鄞縣學教諭,遷國子監博士,升撫州府同知,三署縣篆,有「董外公」之謠,升福建運同,以前事罷歸,崇禎二年己巳(1629年)卒。次兄董懋策,字揆仲,太學生,精於易理,學者稱為「日鑄先生」,設帳於蕺山之陽,受徒講業,四方從游者歲踰數百人,學舍不足,皆租屋而居,其月旦總課必糊名易書,列以等第,時人比之白鹿書院,游成均,大司成馮夢楨待以國士。兄懋史,弟懋中相繼登第,而策獨不售,亡幾病卒,其友提學副使張汝霖為之私諡,置祠蕺山之巔。著述甚富,惟大易、床頭私錄、大學中庸講意、與徐渭合評李賀詩,藝林寶之[5]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五》:天啓六年八月,升大理寺右寺副董懋中為尚寶司司丞。十二月,大理寺右寺副董懋中言:臣在刑曹以署司事階各司官會審遼東經遼一案,時司官顧大章狥情慾援八議,寬宥熊廷弼,臣執法不阿,為大章所憾,陰捏款單,假手於臣堂官少司寇楊東明,中以察典,今公論大明,乞賜昭雪。吏部具覆,稱懋中為疾風勁草執法貞臣,乞優以不次。得旨:董懋中以執法不阿,受擯邪黨,沉淪有年,輿論既明,准行優擢,以彰公道。
  2.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六》:天啓七年七月,禮部題三省正副考官,河南:吏部主事王應泰、聶慎行、禮部員外郎劉伸、史高胤;山東:戶科左劉先春、吏科右虞廷陛、中書張養、陸一騏;山西:光祿寺少卿蔣一驄、尚寶司卿董懋中、戶部主事馬任遠、陳賓盛。得旨:這三省考官著點丫的去,內張養即充山東正考官,劉先春、虞廷陛、馬任遠俱系門戶,都著削了籍為民,追奪誥命。
  3. ^ 《崇禎長編卷之七》:崇禎元年三月,河南道御史范復粹上言:臣每念東事,知守蓋套之議,無煩再計,然守蓋套必先守南北汛口,宜將文龍島兵分一半於其子承祿,以守汛口,以成南衞逼敵之勢。仍令文龍駐於皮島,以終東江牽制之名,度文龍父子必不秦越視而水火搆也。袁崇煥全城拒敵,誰不功之,而尚寶司卿董懋中謂逆黨庇之,語多狂謬,悞皇上之封疆,阻邊才之効用,懋中之罪大矣。旨令分兵屯守汛口,該部作速議覆。董懋中回籍閒住。懋中先紏崇煥議欵之非,為科臣張承詔所駁,至是復粹復紏之。
  4. ^ 《會稽縣誌》八
  5. ^ 《紹興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