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珀雷里在遠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蒂珀雷里在遠方〉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一戰期間該樂曲第一次出版時的封面

 英國(大英帝國陸軍)士兵戰戰歌
別稱It's a Long, Long Way to Tipperary
作詞亨利(「哈利」)·詹姆斯·威廉姆斯(Henry James "Harry" Williams)和傑克·佳治(Jack Judge)
作曲亨利(「哈利」)·詹姆斯·威廉姆斯(Henry James "Harry" Williams)和傑克·佳治(Jack Judge)
音訊樣本
由阿爾伯特·法靈頓(Albert Farrington)1915年表演的《蒂珀雷里在遠方》

蒂珀雷里在遠方》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是一首由亨利·詹姆斯·威廉姆斯(Henry James "Harry" Williams)和傑克·佳治(Jack Judge)共同創作於20世紀10年代的愛爾蘭民歌。[1]

在歌曲剛剛問世時,佳治被傳名為主要作曲者而威廉姆斯僅僅被稱為歌曲的「協作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二人才逐漸被共同認為歌曲的創作者[2]。1912年1月30日,該歌曲第一次在曼徹斯特的斯泰利布里奇的一處當地小酒館內被創作出。雖然現今歌曲的英文名已經被定為「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但剛問世時,歌曲採用的名字則是稍長的「It's a Long, Long Way to Tipperary」。由於歌曲包含的思親與懷鄉內容引起了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士兵的廣泛共鳴,《蒂珀雷里在遠方》在大戰中成為了最廣受傳唱的歌謠之一,並隨着軍人的返鄉退伍,在全英各地引起了流行,成為了英國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戰時歌謠」之一。

由於該歌曲廣為傳頌的文化影響,蒂珀雷里成為了愛爾蘭在世人眼中最知名的地區之一。在愛爾蘭的蒂珀雷里郡,歡迎遊客的路標上大大地寫着「蒂珀雷里已不再是遠方」,即是源於這首歌謠。

流行過程[編輯]

早期發行的歌曲封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之時,每日郵報的戰地記者喬治·科諾克(George Curnock)在1914年8月14日發表的一篇通訊報道中就提到其親眼目睹了英國陸軍的愛爾蘭軍團高唱着《蒂珀雷里在遠方》投入了濱海布洛涅地區的戰鬥。這是該歌曲第一次在大戰中揚名。但隨後在極短的時間裡,《蒂珀雷里在遠方》的旋律就風靡了全英軍。1914年11月,彼時紅極一時的愛爾蘭男高音演唱家約翰·麥克科馬克(John McCormack)翻唱了這首歌曲,更為該曲目添加了許多的知名度。[3] 在1915年,《蒂珀雷里在遠方》已經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開始廣為流傳。美國演奏家阿爾伯特·法靈頓(Albert Farrington)也在此時為該歌曲留下了一個極有里程碑意義的表演版本,更使得該曲目在大洋兩岸大為流行。 [4]

曲目特色[編輯]

布爾戰爭開始,為士兵們所廣為傳唱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在歌頌大英帝國的武德豐沛與帝國士兵的忠誠勇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萊斯利·斯圖爾特在1895年譜寫的《國王的士兵》(Soldiers of the King),該歌曲至今依然是皇家威爾士王子步兵團的團戰歌。《蒂珀雷里在遠方》與時其他主流的戰時歌謠相比最大的不同的就是在內容上可以說看不到一絲一毫有關於戰爭、帝國和士兵的影子,更不要提榮譽和英勇了。但終其一戰,通篇只在描寫思鄉和男女之情的這首歌曲卻成為了最受士兵們歡迎的曲目,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值得注意的是,該歌曲經常被同比利·莫雷(Billy Murrey)在1907年譜寫的另外一首歌曲《蒂珀雷里》相混淆。但實際上,縱使歌名提到了相同的地方,這兩首歌曲從內容到曲調上都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蒂珀雷里》是一首美式四重奏,而《蒂珀雷里在遠方》是一首簡單明快的小調進行曲。在譜曲中,《蒂珀雷里在遠方》選用了銅管樂器,鼓和銅鈸。同時,在樂句的交替之間,《蒂珀雷里在遠方》也參照借用了一些《統治吧,不列顛尼亞!》譜曲中的樂句結構。[5]

創作過程[編輯]

曼徹斯特街頭的一尊銅像。佳治正在譜寫樂章,而一位年輕的英國士兵低頭對着佳治的耳朵竊竊私語。表達了該歌曲真正反映了參戰士兵的心聲。

作曲者之一的傑克·佳治是愛爾蘭人,而他的祖母就來自蒂珀雷里。[6] 年輕的佳治和威廉姆斯的第一次相遇發生在奧爾德伯里的一家由威廉姆斯家經營的酒館裡。鍾情音樂的他們在攀談之中一見如故,決定一同進行音樂創作。在他們合作的這段時間裡,佳治和威廉姆斯一共譜寫了32首民歌民謠。但一天晚上,威廉姆斯不慎從酒館中通往酒窖的台階上跌落。這次意外大大影響了威廉姆斯的創作能力。而從那時開始,佳治就搬至威廉姆斯家經營的名叫「鐵犁酒館」(現已改名「蒂珀雷里酒館」)的居所里照顧他。這首著名的《蒂珀雷里在遠方》,也是在這段時期里被創作出來的。

特許使用[編輯]

2012年,威廉姆斯的後人經過申訴取得了該歌曲的版權。因此,包括帝國戰爭博物館在內的使用該歌曲的機構都需要向威廉姆斯的後代支付特許使用費直到該歌曲的版權失效為止。[7]

歌詞[編輯]

蒂珀雷里在遠方
英語原文 漢語翻譯
Up to mighty London

Came an Irishman one day.

As the streets are paved with gold

Sure, everyone was gay,

Singing songs of Piccadilly,

Strand and Leicester Square,

Till Paddy got excited,

Then he shouted to them there:

Chorus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It's a long way to go.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To the sweetest girl I know!
Goodbye, Piccadilly,
Farewell, Leicester Square!
It's a long long way to Tipperary,
But my heart's right there.
愛爾蘭人派蒂來到了倫敦城裡,

眼見行人衣着光鮮,街道廣闊大氣。

所有人都在歌頌着大都市的紙醉金迷,

派蒂也沉醉其中,高唱起了興奮的旋律:

副歌
蒂珀雷里在遠方,
隔山跨海路漫長。
蒂珀雷里在遠方,
那裡有我心愛的姑娘。
再見了,壯麗的倫敦城;
永別了,萊賽斯特廣場!
我要返回蒂珀雷里,
回到我愛的姑娘的心上!
Paddy wrote a letter

To his Irish Molly-O,

Saying, "Should you not receive it,

Write and let me know!"

"If I make mistakes in spelling,

Molly, dear," said he,

"Remember, it's the pen that's bad,

Don't lay the blame on me!"

Chorus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It's a long way to go.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To the sweetest girl I know!
Goodbye, Piccadilly,
Farewell, Leicester Square!
It's a long long way to Tipperary,
But my heart's right there.
派蒂寫了封信給他心愛的莫莉,

向她講述了倫敦城的光鮮亮麗。

「如果字跡看不清,請別責怪我的老鋼筆,

我最近用它寫字老是會出問題。」

副歌
蒂珀雷里在遠方,
隔山跨海路漫長。
蒂珀雷里在遠方,
那裡有我心愛的姑娘。
再見了,壯麗的倫敦城;
永別了,萊賽斯特廣場!
我要返回蒂珀雷里,
回到我愛的姑娘的心上!
Molly wrote a neat reply

To Irish Paddy-O,

Saying "Mike Maloney

Wants to marry me, and so

Leave the Strand and Piccadilly

Or you'll be to blame,

For love has fairly drove me silly:

Hoping you're the same!"

Chorus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It's a long way to go.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To the sweetest girl I know!
Goodbye, Piccadilly,
Farewell, Leicester Square!
It's a long long way to Tipperary,
But my heart's right there.
莫莉的回信很快來到了派蒂的手裡,

「別人也向我求婚了,所以我想問你,

能否回心轉意,重返蒂珀雷里?

如果你還愛我,就快回來把我娶!」

副歌
蒂珀雷里在遠方,
隔山跨海路漫長。
蒂珀雷里在遠方,
那裡有我心愛的姑娘。
再見了,壯麗的倫敦城;
永別了,萊賽斯特廣場!
我要返回蒂珀雷里,
回到我愛的姑娘的心上!

其他知名版本與使用[編輯]

  • 1916年,每日鏡報將此歌曲翻譯為了大英帝國治下的每一種語言併集結出版。[8]
  • 在1970年代的羅德西亞叢林戰爭中,該歌曲的一個版本《It's a long way to Mukumbura》被羅德西亞士兵們廣為傳唱。[9]
  • 美國的密蘇里大學校隊戰歌就參考了該曲的音樂結構,並重新填詞為《赤子之歌》(Every True Son)。[10]
  • 美國的俄勒岡大學也將詞歌重新填詞改編為校隊戰歌,並命名為《戰無不勝的俄勒岡》(Mighty Oregon)。[11]
  • 由該曲曲調重新填詞而作的《文昌魚目在遠方》(It's a Long Way from Amphioxus)[12]芝加哥大學生物科學學系的官方系歌。[13]
  • 《蒂珀雷里在遠方》的曲調和另一首廣為英軍士兵傳唱的戰歌《把你的憂愁用行軍袋裝起來》(Pack Up Your Troubles in Your Old Kit-Bag)可以無縫鏈接起來。因此,彼時軍中也出現了很多兩歌混唱的歌詞版本。
  • 阿根廷甲級聯賽俱樂部之一的河床競技俱樂部隊歌,是由《蒂珀雷里在遠方》的曲調改寫而來。[14]
  • 1997年拍攝的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中使用了該曲約翰·麥克科馬克演唱的版本作為配樂。
  • 為鼓舞士氣,英軍在1917年委派比利·莫雷譜寫了一首《蒂珀雷里越遠,離勝利就越近》(The Further It Is From Tipperary, The Closer It Is To Berlin)的曲子。唯不受士兵的歡迎,名氣遠遠比不上《蒂珀雷里在遠方》。[15]
  • 1966年的史努比電視劇《It's the Great Pumpkin, Charlie Brown》中,有史努比踏着此歌的曲調行進的畫面。
  • 1986年的英國情景喜劇《同志老爸》(Comrade Dad)中,該歌曲被設定為蘇聯占領的「倫敦格勒」的「市歌」曲調。
  • 在1963年的蘇聯電影《三加二》(Три плюс два)中,主角用英語讀出了這首歌的前幾段歌詞並以此獲得了女友的芳心,也片面體現出該歌曲的流行程度。
  • 電子遊戲戰地風雲系列中使用了約翰·麥克科馬克演唱的版本作為遊戲配樂。
  • 1943年拍攝的電影《獻給莉莉馬爾斯》(Presenting Lily Mars)的原聲帶中包含該首曲目。
  • 1937年拍攝的電影《加里喬》(Jericho)中有出現過該旋律的伴奏。
  • 卡塔爾航空使用的機上安全事項宣傳片裡也使用了該歌的旋律,搭配「請留意距離您座椅最近的安全出口」指示詞的播放。

參考資料[編輯]

  1. ^ Pybus, Meg. Final recognition of harrys composition. Pybus. 2014 [8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2. ^ Max Cryer. Love Me Tender: The Stories Behind the World's Best-loved Songs. Frances Lincoln Publishers. 2009: 188. ISBN 978-0-7112-2911-2. 
  3. ^ Gibbons, Verna Hale. Jack Judge: The Tipperary Man. West Midlands: Sandwell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1998. ISBN 1-900689-07-3. 
  4. ^ Whitburn, Joel. Joel Whitburn's Pop Memories 1890-1954. Menomonee Falls, Wisconsin: Record Research Inc. 1986: 531. ISBN 0-89820-083-0. 
  5. ^ [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6 December 2006.
  6. ^ Gibbons, Verna Hale. The Judges: Mayo, to the Midlands of England. West Midlands: Sandwell Community Library Service. 1999. 
  7. ^ Fricker, Martin. Song that won war: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and a long time to pay royalties. Mirror. 19 February 2014 [8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8. ^ Peter Berresford Ellis, The Cornish Language and its Literature,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74.
  9. ^ Ballinger, Tony. A Walk Against The Stream: A Rhodesian National Service Officer's Story of the Bush War. Solihull: Helion and Company. 2015: 68. ISBN 978-1-910294-43-7. 
  10. ^ University of Missouri fight song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3 April 2007.
  11. ^ 'Mighty Oregon' sings of the past. Daily Emerald. November 12, 2006 [February 2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12. ^ The Sam Hinton Website – Sounds. Golden Apple Design. [1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13. ^ University of Chicago: Biological Sciences Divi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1 August 2011.
  14. ^ YouTube上的影片
  15. ^ UCSB Cylinder Audio Archive.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