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袁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振
中共安徽省委書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7年
 中國山東萊州
逝世2003年8月19日
 中國北京市
籍貫山東萊州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袁振(1917年—2003年8月19日),原名原風彩,又名袁彰武山東萊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民國時期

[編輯]

1936年在曲阜師範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抵達山東省魚臺縣,以教書為掩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參與開創、鞏固和發展泰西、魯西、冀魯豫、豫東抗日根據地,1937年,抵達長清縣大峰山組建抗日大隊,擔任第四大隊政治指導員。1938年,抵達泰西特委,任特委民運部部長、宣傳部部長,後特委改地位,先任組織部部長、後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魯西區黨委委員。1941年,率部擊斃日軍少將土屋兵駐,後擔任泰西地委書記[2]。1944年,他抵達冀魯豫分局黨校高級幹部隊,任黨支部副書記。恰逢河南戰役結束,國軍放棄豫東,而中共中央則向水東地區增派兵力[1]。同年6月,冀魯豫軍區抽調三百餘人,由袁振、余克勤率領,從蘭封、內黃跨越隴海鐵路,後進入水東地區。7月4日,擔任中共水東地委書記,部隊整編為新四軍第四師水東獨立團,余克勤任團長、袁振任政委。1945年,水東抗日根據地逐漸擴展,並打通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交通,並組建中共冀魯豫第十三地委。同年3月,成立冀魯豫軍區第十二軍分區,他任地委書記兼軍區政委[1]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曾任中共冀魯豫區委黨校副校長、區委委員。1947年7月,任幹部南下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隨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同年9月,任江漢區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3]。1949年6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1]

共和國時期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歷任荊汀分洪指揮部副總政委,直接指揮荊江分洪工程建設。後擔任中共中央中南局重工業部副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財委副主任[1]。後擔任武漢鋼鐵公司副總經理[4]。1954年10月,調任鞍山鋼鐵公司黨委第一書記兼總經理,中共鞍山市委第二書記[5]。1958年9月,兼任鞍山鋼鐵學院院長[6]。1964年5月,調任山西省委書記處書記,兼太原市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5年,任河北省承德地委書記兼承德市委第一書記[7]。1978年12月,補選為中共安徽省委常委。1982年4月,當選安徽省委書記(周子健任代理第一書記)。1983年3月,擔任副書記(黃璜任書記),1984年12月離職[8],改任安徽省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職(1987年2月1日離職[9])。

2003年8月1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5]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陳隨源主編.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河南人物.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9月: 528–531. ISBN 978-7-215-06495-9. 
  2. ^ 孫家洲. 莱州文史要览. 濟南:齊魯書社. 2013年5月: 336. ISBN 978-7-5333-2803-0. 
  3. ^ 李良明,田子渝,曾成貴主編.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 解放战争时期卷.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7月: 158. ISBN 978-7-5622-3719-8. 
  4. ^ 七冶黨委工作編輯部編. 风雨兼程50年 回忆部 上. 七冶黨委工作編輯部. : 037. 
  5. ^ 5.0 5.1 劉軒華編. 中国企业家百年档案 1912-2012.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2年8月: 47 [2015-07-11]. ISBN 978-7-5164-0086-9. 
  6. ^ 孫華旭主編. 辽宁高等学校沿革 1902-1982.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4年4月: 468. 
  7. ^ 李津才主編. 《承德巨變》編輯部編 , 編. 承德巨变 纪念建国五十周年.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 1999年9月: 90. ISBN 7-80019-861-8. 
  8.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安徽省志 9 政党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8年10月: 44–45. ISBN 7-80122-381-0. 
  9. ^ 郭德成. 安徽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7.6-2008.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217. ISBN 978-7-212-03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