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詩人與農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詩人與農夫》(德語:Dichter und Bauer)是一部三幕輕歌劇,由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馮·蘇佩作曲,於1846年8月24日首演於維也納。該歌劇的序曲常被作為單獨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奏。原劇本由戲劇家卡爾·埃爾馬爾德語Karl Swiedack編寫。1936年,古斯塔夫·奎登菲爾德根據蘇佩的樂譜版本寫了新的劇本。

人物[編輯]

  • 西奧菲爾·馮·薩爾本斯坦(Theophil von Salbenstein) – 富裕的土地所有者;
  • 赫爾米娜·馮·麥因(Hermine von Meyen)– 西奧菲爾的被監護人;
  • 費迪南·盧梅爾(Ferdinand Römer)– 詩人;
  • 克里斯蒂安·貝爾納(Christian Berner) - 農夫;
  • 麗辛(Lieshchen)– 克里斯蒂安的女兒;
  • 康拉德·毛雷爾(Konrad Maurer) - 年輕農夫;
  • 芭芭拉(Barbara) – 西奧菲爾的遠親。

劇情[編輯]

故事發生在風景如畫的上巴伐利亞。

赫爾米娜繼承了由她的監護人西奧菲爾管理的一筆巨額財產。但是遺囑有附屬條件:赫爾米娜要麼等待3年後繼承財產,要麼立即和西奧菲爾結婚;如果未經西奧菲爾同意她和別人結婚,將自動失去財產繼承權。但赫爾米娜愛着詩人費迪南。可是,費迪南已經逃到鄉村去了,因為他覺得他和赫爾米娜的關係完結了。在鄉下,他將充滿熱情與浪漫的詩篇獻給農夫的女兒麗辛,但麗辛愛着的人是年輕的農夫康拉德。芭芭拉是西奧菲爾的一位遠親,她決定出面應對這個紛紜複雜的局面。她設法向西奧菲爾展示了一份書面婚約;最後,每人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奎登菲爾德1936年劇本故事梗概[編輯]

(根據古斯塔夫·奎登菲爾德1936年的劇本)

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朗茲·約瑟夫治下的黃金歲月里,亨德爾伯格婚姻集市於每年春季舉行。適齡有情男女在同一天舉行教堂婚禮。富裕農夫盧高什和兒子弗洛林也來到集市,他想讓純樸的兒子把馬丁的女兒耶爾卡娶回來。但驕傲的耶爾卡對弗洛林毫無興趣,弗洛林也不贊同這個主意,因為他中意的人是可愛的女僕尤麗什卡。但盧高什和馬丁的真實意圖是獲得施坦霍夫莊園的擁有權。盧高什想讓兒子弗洛林得到它,而馬丁希望他的被監護人彼得·威爾希茲成為莊園的新主人,因為彼得是施坦霍夫莊園的合法繼承人。但此時誰也不知道彼得在哪裡,甚至沒人知道他是否還活着。而且,法院裁定的截止日在三天後:如果到那時候,法定繼承人還未出現,莊園將被拍賣。接着,一個新的發現驚呆了所有的人:尤麗什卡不久前在布達佩斯為一位名叫彼得·威爾希茲的人做過僕人。人們趕忙詢問尤麗什卡,得到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彼得·威爾希茲是一位詩人。興奮的馬丁、耶爾卡和尤麗什卡出發去布達佩斯,他們要把詩人帶回來。但是,在詩人成為新的莊園主人和成功的詩人之前,他們必須克服鄉下人和城裡人之間存在的種種奇特古怪的隔閡與障礙。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新的幸福花朵在施坦霍夫莊園盛開了。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