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味蕖
出生郭忻
(1908-02-15)1908年2月15日
 清朝山東省萊州府濰縣
逝世1971年12月21日(1971歲—12—21)(6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濰坊市
知名於中國畫花鳥畫

郭味蕖(1908年2月15日—1971年12月21日[註 1]),原名,後改慰劬味蘧味蕖汾陽王孫浮翁,晚號散翁齋號知魚堂二湘堂疏園[1]山東濰坊人,中國畫家、美術史家、美術理論研究者[2]。被認為是新花鳥畫的開拓者,是傳統花鳥畫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代表畫家。

生平[編輯]

幼時隨家鄉畫家丁東齋、劉秩東習畫。1929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西畫,畢業後任教於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 。1937年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研習中國畫,得黃賓虹指導。1951年受徐悲鴻之聘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部,後相繼在民族美術研究所、徐悲鴻紀念館從事理論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國畫講師,1962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科主任[3]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1970年被遷返濰坊。1971年12月21日在濰坊去世[4]。1980年文化部及中央美術學院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郭味蕖同志追悼會」。

著作[編輯]

其國畫代表作有《鸚鵡圖》《被澤之陂》《大好春光》《綠天》《銀漢欲曙》《蓬萊閣下》《東風朱霞》等,出版有《知魚堂鑑古錄》《知魚堂書畫錄》《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中國版畫史略》《藝話》《寫意花鳥畫創作技法十六講》《明清四畫人評傳》等著作[5]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注釋[編輯]

  1. ^ 去世時間一作1971年12月19日。

參考[編輯]

  1. ^ 郭味蕖艺术简介. 中國畫家網. [2020-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2. ^ 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新版面世. 人民網. [2020-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3. ^ 郭味蕖艺术简历. 人民網. 2018-03-15 [2020-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6). 
  4. ^ 纪念郭味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艺术大展. 人民網. [2020-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6). 
  5. ^ 郭味蕖--书画--人民网. 人民網. [2020-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