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昱(1世紀—81年8月8日),東漢上黨郡屯留人,字文淵。祖父鮑宣,祖母桓少君,父親鮑永

鮑昱在東平授徒建武初年,為高都縣長,歷任沘陽縣長,治縣仁愛,境內清靜。建武中元元年為司隸校尉。劉秀下詔和大臣上書不用稱姓,只有鮑昱例外,鮑昱問原因,劉秀說我想讓天下知道忠臣(鮑昱的父親鮑永也當過司隸校尉)的兒子又當司隸校尉了。漢明帝永平五年,因為救火遲疑,被免官。後來擔任汝南郡太守。他修繕石渠,使灌溉得時。汝南陂塘不斷決壞,於是用石頭建造水門,攔水泄水,讓陂塘保持充足的水量,便於灌溉農田,使被灌溉的農田增加一倍。

永平十七年(74年)三月為司徒[1],期間辟用陳寵,建初四年(79年)五月,為太尉[2],建初六年六月去世[3],終年七十餘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後漢書·明帝紀》:三月癸丑,汝南太守鮑昱為司徒。
  2. ^ 《後漢書·章帝紀》:甲戌,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
  3. ^ 《後漢書·章帝紀》:六月丙辰,太尉鮑昱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