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磚國家峰會
第一次金磚國家峰會,召開於2009年6月16日的俄羅斯葉卡捷琳堡[1]。包括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印度四位國家的元首出席了本次會議[2]。
簡要
[編輯]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來自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BRIC ,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其發音類似英文的「磚塊」(brick)一詞,並表示這些國家將在2050年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3]。這四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15%,並擁有全球40%的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4]。
2006年9月,金磚國家之間的政治會談在紐約市召開,當時各國的外交部長代表出席了那次會議;之後又陸續召開了四次高級別會議,並確定在2008年5月16日在俄羅斯召開第一次金磚國家元首會議[5]。
參與者
[編輯]金磚國家的四位元首和領導人均參加了此次峰會:
金磚國家 | |||
成員 | 代表國家 | 職位 | |
---|---|---|---|
巴西 |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 總統 | |
俄羅斯 | 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 總統 | |
印度 | 曼莫漢·辛格 | 總理 | |
中國 | 胡錦濤 | 國家主席 |
與會元首
[編輯]主題
[編輯]領導人就2007年至2010年金融危機、全球發展、增強金磚國家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會談[6]。
世界經濟
[編輯]金磚國家領導人號召經濟改革,要求成為在國際經濟組織中扮演更好的聲音、代表更多的權益,並且要求國際經濟組織在遴選領導時須經過公開、透明、多方互惠的選拔程序[6]。他們主張促使多哈回合貿易談判能夠形成令人滿意的結果[6]。
政治主體
[編輯]另外一項主體是關於聯合國改革,並主張給印度、巴西在國際事務中更高的地位和權利,並理解、支持他們希望在聯合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6]。
糧食危機
[編輯]就2007年至2008年世界糧食價格危機這一問題,領導人們達成一項全球糧食安全的共識,呼籲所有政府及相關組織作為,並重申各國應當努力貢獻自己力量克服全球糧食危機[7]。
參考
[編輯]- ^ First BRIC summit conclud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eutsche Welle. Retrieved on 2009-06-16. 2009-06-19.
- ^ Developing world leaders show new power at summi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on 2009-06-16.
- ^ Goldman Sachs: The BRICs Dream: Web Tour.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9).
- ^ Emerging Economies Meet in Russ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on 2009-06-16.
- ^ Cooperation within BR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Kremlin.ru. Retrieved on 2009-06-16. 2009-06-19.
- ^ 6.0 6.1 6.2 6.3 Joint Statement of the BRIC Countries』 Lead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Kremlin.ru. Retrieved on 2009-06-17. 2009-06-20.
- ^ BRIC's Joint Statement on Global Food Secur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remlin.ru. Retrieved on 2009-06-17.
外部連結
[編輯]- First BRIC summit Officia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