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病毒/Selected outbreak/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變體甲型H1N1流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最早的已知病例是2009年3月9日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格羅利亞的五歲小孩,4月中於美國亦有病患確診,疫情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多處快速爆發,其後向墨西哥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輸出案例,疫情不斷蔓延。經估計,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導致全球214個國家約7億到14億人感染,約150,000到575,000人死亡。其中有明確統計的死亡病例約1.85萬人,但世界衛生組織稱實際死亡人數「毫無疑問更高」。2013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2009年5月底,該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0.1%。另據美國CDC估計,截至2010年3月中旬,這場疫情導致5900萬美國人染病,26萬5千人住院,1萬2千人死亡。

由於未能為所有個案作檢測,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所有病例統稱為疑似流感疾病。而這些病例都有嚴重的疑似流感病徵,甚至肺炎病徵,譬如墨西哥的病例更導致死亡。這個新變種甲型流感病毒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禽流感重組而成的毒株。4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於新變種,疑似人傳人的風險及在墨西哥的高致命性都表示十分關注。4月25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把這次疫情定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10年8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緊急諮詢委員會15名獨立科學家發出建議後,宣布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