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SN 2003fg

天球赤道座標星圖 14h 16m 18s, +52° 14′ 0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N 2003fg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超新星種類脫離常規的Ia
赤經14h 16m 18.78s
赤緯+52° 14' 55.4
銀道座標096.3812 +60.2821
發現日期2003
物理特徵
原來恆星?
原來恆星種類?
色指數(B-V)?
重要資料錢德拉塞卡

SN 2003fg,有時也稱為"香檳酒超新星",是一顆不尋常的Ia超新星。它是在2003年被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加法夏望遠鏡凱克望遠鏡發現的,並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此一發現[1]。這顆超新星出現在距離地球40億光年遠的星系,它的暱稱來自1996年一首歌曲"香檳酒超新星",是英國綠洲樂隊的一首搖滾樂[2]

它的不尋常是因為其祖先的質量。依據當時的理解,當白矮星的質量接近1.4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時,就會爆炸成為Ia超新星。這個恆星質量的添加是來自其伴星,無論是來自同伴的恆星風捐贈,或溢出洛希瓣,都是可能的演化過程[3]

然而,SN 2003fg的祖恆星在爆炸之前的質量達到2太陽質量。被用來解釋的一顆白矮星如何錢德拉塞卡極限的主要機制是白矮星以高速自轉,添加的支撐有效的提高了臨界質量。另一種解釋是,爆炸是由兩顆白矮星合併造成。質量異於正常的證據來自超新星的光譜和光變曲線 -特別是超過亮度的時段,從光譜測量到的動能比平常出現的更小。一種解釋是,要耗費更多的動能才能從比平常深的重力阱逃逸出來[4]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Ia超新星被認為有一致的亮度,使它們可以成為測量宇宙距離的標準燭光。這種異常類型的Ia超新星造成其他科學工作上測量距離時的疑慮;然而,SN 2003fg的光度曲線特徵使它永遠不會被認為是普通的高紅移Ia超新星。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owell, D. Andrew. The type Ia supernova SNLS-03D3bb from a super-Chandrasekhar-mass white dwarf star. Nature. 21 September 2006, 443 (7109): 308–311 [9 August 2011]. Bibcode:2006Natur.443..308H. PMID 16988705. arXiv:astro-ph/0609616可免費查閱. doi:10.1038/nature05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5). 
  2. ^ Branch, David. Astronomy: Champagne supernova. Nature. 21 September 2006, 443 (7109): 283–284 [1 October 2010]. Bibcode:2006Natur.443..283B. doi:10.1038/443283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7). 
  3. ^ Nugent, Peter. The Weirdest Type Ia Supernova Yet. Research News. September 20, 2006 [2006-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8). 
  4. ^ McKee, Maggie. Bizarre supernova breaks all the rules. New Scientist. 20 September 2006 [2007-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