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反文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反文化屬於維基百科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來源不足的內容移向討論頁[編輯]

共三處。為了防止被移除後不便查證,存放在此。

。。。。。它在黨派政治或權力主義中並不討好。[11] 通常,當一種「邊緣文化」將自己的價值觀與主流文化對立起來,它便可能擴展為「反文化」。[來源請求] 反文化趨向於先達到頂峰,再在淡出社會的道路上給主流文化留下深遠的影響。整個歷程大致包括如下階段:受排擠、自身成長、部分被接受及融入主流文化。[來源請求] 在19世紀60年代末,嬉皮士成為了美國最大最搶眼的反文化團體。[12] 由浪漫主義者、波希米亞人、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留下的「文化陰影」直到當代仍在西方文化中依稀可辨。[來源請求] 希拉·惠特莉認為,。。。。。。。

Bluedeck 2013年12月17日 (二) 16:5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反文化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16: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