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英國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英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英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政治專題 (獲評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Minister of State的中文翻譯[編輯]

@Clithering您好。在下剛剛看了閣下對於此中譯名詞的更新,請問閣下是否知道此中譯名詞的英國官方出處?在下很想將這些中譯問題釐清。

關於閣下在編輯說明中提到的「Under Secretary of State」,據查,有「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和「Permanent Under-Secretary of State」兩種,分別被譯作「政務次官」和「常務次官」。這兩個職位都不是「Minister of State」。

網路資料對於將英國的「Minister of State」翻譯成「部長」的反響都不佳,主要是因為「部長」一詞會讓人誤以為它是其所在部門的最高職位,但Secretary of State才是最高的,Minister of State則位居第二。--Matt Smith留言2015年4月5日 (日) 15:18 (UTC)[回覆]

多謝回應,根據我的理解,英政府決策部門的首長職務架構應按以下排序,與您的看法差異不大:
  1. 內閣大臣(Secretart of State)
  2. 國務大臣/國務部長(Minister of State)
  3. 政務次官(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4. 常務次官(Permanent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以上譯名是參照英政府過往的翻譯慣例而得出的。謝謝。--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4月5日 (日) 15:25 (UTC)[回覆]
謝謝,據瞭解,職位之高低排序確實如閣下所述。但高低排序在此倒不是重點,重點是「Minister of State」該如何中譯。網路資料大都傾向於譯作「次長」或「次官」,而認為「部長」或「大臣」易造成混淆。--Matt Smith留言2015年4月5日 (日) 15:34 (UTC)[回覆]
噢,這點我卻可以比較肯定的告訴您,近年英國外交部的中文新聞稿大多已統一把「Minister of State」譯作「國務大臣」了(例子一例子二例子三)。--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4月5日 (日) 15:53 (UTC)[回覆]
原來如此,多謝閣下提供資料。既然英國官方近年來大多都如此翻譯了,那麼我們就這樣使用吧。--Matt Smith留言2015年4月5日 (日) 16:18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