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多用戶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腦和信息技術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電腦和信息技術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資訊科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內容質量備註[編輯]

英語維基百科的對應條目缺乏來源,並且內容混亂,編輯時請不要直接照抄。要點:

  • 多用戶適用軟件產品時,授權許可使用和技術上允許支持多個用戶的上限不一定相同。例如,Microsoft Windows 客戶端系統的終端服務只允許同一個用戶登錄會話。對這樣的產品是不是「多用戶」的問題,不同的理解可導致不同的答案。
  • 在系統的內部設計中,用戶可能指允許不被實際用戶交互使用的用戶賬戶,作為標識訪問控制的憑據,用於保持權限隔離或替換身份(impersonation)登錄的用戶會話等。例如,一個 Microsoft Windows 用戶登錄會話的同時,系統服務可使用內建的不同的用戶賬戶(SYSTEM、LOCAL SERVICES、NETWORK SERVICES 、TrustedInstaller 等)運行。
  • 對一個操作系統或應用系統,同時是系統對支持運行的任務的調度的屬性,和多用戶(不論是實際的用戶還是用戶賬戶)本質無關。這個上下文更適合使用多任務——英語維基百科正確地提到了這一點,但文本較為混亂。引起這個混淆的原因可能是最常見的多用戶系統——主流的現代操作系統——都是多任務分時系統,總是具有同時性。此外,強調同時性和一些傳統的多任務設計直接衝突,例如 UNIX 不會因為用戶只使用單用戶模式而改變它的權限和文件系統布局等事實上支持多用戶的設計。
  • 英文維基百科詞條指出 time-sharing systems are multi-user systems ,這個邏輯蘊含是錯的。如果不強調同時,兩者沒有關係;如果強調同時,正好說反了。

--幻の上帝留言2021年2月12日 (五) 16:1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