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崖門海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歷與西曆日期不統一[編輯]

以下兩段中歷與西曆日期不統一,望查證

十五年四月十五日戊辰,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8日:不到10歲的宋端宗死去。

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庚午,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5月10日:宋幼主立。

小鯨~ 12:03 2006年5月10日 (UTC)

這兩段不知是何來処[編輯]

這兩段不知是何來処,先放於此:

  • 正在此時,南宋流亡政權內部卻鬧起了內訌。先是國舅楊亮節自持有功,對人很輕慢,但小皇帝宋端宗一再的縱容他舅舅,陳宜中看不貫,於是就趕走了楊亮節。後來,文天祥率軍收復許多領土,端宗皇帝十分器重他,丞相陳宜中害怕文天祥奪了自己的官爵,便下令將文天祥貶謫到南劍洲(今福建南部),並且不給文天祥軍隊的糧餉。
  • 後來一個漁民撈起一具小兒的屍體。只見他面色白皙,手執玉璽,身穿龍袍。頭戴皇冠,腳穿黑靴襪,人們就認出是趙昺。現在厓山的三傑祠宋少帝陵太后陵都是為了紀念當年厓山赴死的宋朝君臣的。

zzz....很睏 (叫醒我) 19:11 2005年4月15日 (UTC)

崖門海戰是否應作厓山海戰?[編輯]

厓山誤作崖山,由來已久。打字是方便了,只恐貽誤後人。當從宋時地名作厓山。且厓山為華夏亡於胡元之處,豈宜妄改?建議中文維基的所有涉及宋代的崖山字樣改正為厓山。inhorw (留言) 2008年8月15日 (五) 14:01 (UTC)[回覆]

維基不是用來正名的,維基的命名原則是儘量用事物最常用的名稱。而目前,無論是書籍、網站,或其它傳媒,大部分都稱其為「崖門海戰」,就連崖門海戰的古戰場,當地政府都命名為「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長夜無風(風過耳) 2008年8月15日 (五) 19:06 (UTC)[回覆]
也許是我說得不太清楚,已將標題中正名二字換掉。我覺得我跟您所說的不是一回事。厓山與崖山可算作古今名的關係,而不是莫三鼻給、莫桑比克之類同名異寫,所以不存在「最常用的名稱」問題。就如寧遠大捷不作興城大捷一樣。inhorw (留言) 2008年8月21日 (四) 11:22 (UTC)[回覆]
這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常用就正確嗎?宋史裡面寫的是「厓山」,就應該是「厓山」,不然不是亂套了嗎? Heroyog (留言) 2008年8月25日 (一) 09:44 (UTC)[回覆]
「崖山」最初應是誤用,用的人多了就成了正確而且常用的了,不過竊以為還是應以原名「厓山」為准。113.14.55.17留言2012年3月13日 (二) 18:0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崖門海戰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16日 (三) 03:5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