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鍋貼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在山東和北京吃的鍋貼都不是煎餃子,而是所說的褡褳火燒。「褡褳火燒」這個名字是正宗的稱呼嗎?有什麼依據?--Mountain(Talk) 01:02 2004年9月6日 (UTC)

台灣說的鍋貼,就是長條型兩邊開口的煎烙類,只煎單面,我發現小麥產區或麵食為主食地區,大部分如此,稻米產區比較多把煎餃當鍋貼的,火燒泛指煎炸類麵食,比較多煎雙面的114.25.180.21留言2017年12月5日 (二) 20:28 (UTC)[回覆]

鍋貼和煎餃不是同一種吧.......[編輯]

鍋貼較大。煎餃等同於一般水餃,應該分開來!

來源[編輯]

一說是宋太祖時期,一說是慈禧,一般網傳慈禧的事物,因很多事物呈箭垛效應在慈禧身上,沒可靠來源最好別加入。宋代鐵鍋開始流行,豆腐鍋貼也是宋代開始的開封菜,所以較可靠些,但也找沒可靠來源,就通通省略了。2001:B011:7004:411:5863:C30A:2CCF:A73留言2018年11月6日 (二) 00:2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