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鎮壓反革命運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政治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像博訊這種網站,不知道從哪搞到的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報告。—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6日 (一) 12:25 (UTC)[回覆]

剿土匪的功績絲毫未提真的沒問題嗎?[編輯]

從此之後大陸就只剩下一個黑幫了

另寫剿匪便是[編輯]

因為中國人多連一個治安運動,都給看成像種族滅絕的滔天大罪般,而土匪殺人越貨,可因為是NGO的分散性活動,即使總的殺人數比土匪本身還多十倍,也無法按現代的戰爭罪行人道來定義的。

其實最接近剿匪的,便是現在拉美的反毒戰爭,可因為毒梟是共產黨的,故媒體都刻意忽略其意識型態,變成了治安運動,可因為那些國家人少,就算死十分一人口,都比中國的千分一人口少得多的。

Gx9900gundam留言2014年5月21日 (三) 16:22 (UTC)[回覆]

性質確實和反毒戰爭非常接近,除了拉美可能還可以和杜德爾特的對比--5.151.21.128留言2022年1月6日 (四) 02:39 (UTC)[回覆]

應該參考英文條目擴充[編輯]

英文條目內容比本條目豐富,應該參考擴充本條目。例如引用了楊奎松的研究。--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7月31日 (四) 01:19 (UTC)[回覆]

剿匪與鎮反[編輯]

關於「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這描述來源[編輯]

例如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所述「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認為:華東地區多數都是用比較和平的方法分配土地的,匪首惡霸特務殺得太少。根據毛澤東的建議,1950年2月,中共中央專門召開會議討論了處決人犯的比例問題,『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這段文獻是否有中共中央文件佐證(非學者記述)?又有記錄稱按此決定「鎮壓運動」中有70+萬被殺,是否有人口記錄亦或是統計資料佐證?如果沒有是否應該刪去?另部分歷史學者所述中前文稱「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後文「雖然2月中央會議決定先規定殺人數以人口千分之零點五為準,但『現在西南已達千分之一,中南和華東的某些省區亦達到千分之一,個別地方且已超過。』」前後矛盾。請求對中共中央該文件查證。以及請求可靠來源稱「鎮反運動」為屠殺--MINQI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03 (UTC)[回覆]

  • 楊奎松. 新中國「鎮壓反革命」運動研究. 史學月刊 (上海: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學). 2006, (第1期) [2021-04-22]. [24]毛澤東致小平、漱石、子恢、劍英、仲勛同志並告一波、高崗同志電(1951年4月20日)。四川省檔案館藏檔。[1]
  • 關於鎮反:Torture was commonplace and the suppression of revolts, which were quite numerous, resulted in "veritable massacres." -Stephane Courtois, et al. 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674-07608-7 pp. 481-482
  • 關於土改:Benjamin A. Valentino. Final Solutions: Mass Killing and Genocid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rchived 2019-02-20 at the Wayback Machin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21–122. ISBN 0-8014-3965-5--Aronlee90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25 (UTC)[回覆]

1.前後矛盾,請查看全文;2.誰的鎮反?蘇聯的還是中國的?;3.Mass Killing and Genocide 是否就是Massacre?--MINQI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33 (UTC)[回覆]

    • 您在鎮壓反革命運動條目中針對相關來源提出「「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後文「雖然2月中央會議決定先規定殺人數以人口千分之零點五為準,但『現在西南已達千分之一,中南和華東的某些省區亦達到千分之一,個別地方且已超過。』」前後矛盾。」
    • 請注意原文:「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千分之一」的「一半」難道不等於「千分之零點五」?請問矛盾在什麼地方?不得不說您的中文閱讀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有礙於全面客觀地編輯中文維基百科。
    • 相關來源都是摘自敘述中國相關的內容。--Aronlee90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40 (UTC)[回覆]
    • 第三個問題我覺得很明顯,可以徵詢其他編者意見。--Aronlee90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46 (UTC)[回覆]
      • 所以「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這不是文件原文,而是敘述?鎮壓叛亂(反叛)指的是鎮反運動還是指中共歷次鎮反總結?題外話,閣下是如何閱讀到這幾本書原文的?--MINQI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1:51 (UTC)[回覆]
        • 1. 《新中國「鎮壓反革命」運動研究》中已經通過使用引號和標註數字指明了來源及所引用的內容。還有,您認為到底哪裡存在矛盾?請明確指出。2.《新...》等來源文章涉及的是1950年至1953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未提及「歷次鎮反」(據我所知鎮反沒有「歷次」)3.我說的原文是指引用來源的原文,請注意維基百科主要引用可靠的二次文獻,並沒有必要一定涉及一次文獻。--Aronlee90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5:39 (UTC)[回覆]
          • 1.前後矛盾問題解決,這句話是敘述而非中央文件,請注意維基百科主要引用可靠的二次文獻,另歷史:對於許多題材,有各種不同的學派,他們應用同樣的原始材料,但是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的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應該進行幾種檢索;2.針對的是你外國文獻"Torture was commonplace and the suppression of revolts, which were quite numerous, resulted in "veritable massacres." ,請求該書閱讀鏈接或其他編者查證。另外,此書被視為有關20世紀共產主義歷史的最有影響力和最具爭議性的書之一。其做出的定義是否只能作為觀點而非斷定?--MINQI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18:36 (UTC)[回覆]
            • 其他不同學派對此歷史事實有何其他描述?有何不同解讀?如有,建議直接加上;如無,閣下論點不成立。--Yangwenbo99 2021年4月22日 (四) 21:34 (UTC)[回覆]
              • 1.閣下是不是分不清事實斷定與觀點敘述?2.條目內容中本來就有其他解讀,閣下看都沒看就參加討論,是否涉嫌對人不對事?3.再者,Aronlee90閣下的意圖是將該事件認定為屠殺,並在毛等人條目中加入大屠殺參與者標籤,若按此邏輯,愛爾蘭大饑荒期間的英國君主及官員都得加上此標籤,這顯然是不合理的。--MINQI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07:14 (UTC)[回覆]
                • 一開始是閣下認為內文敘述有矛盾,但其他編者已回答閣下,他們認為閣下所說的「條目存在矛盾」,是因為中共中央決定和基層執行的差異,而非條目本身的問題。而後閣下又提出「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是否是中央文件原文的問題。條目原文並沒有說以口頭或書面方式進行的指示,而無論何種以何種指示,描述這個指示本身就是對事實的描述。而閣下卻堅持這是對觀點的描述,而非對事實的敘述,實際上是自立稻草人。再之後,閣下指出「對於許多題材,有各種不同的學派,他們應用同樣的原始材料,但是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的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應該進行幾種檢索」。於是我詢問閣下「其他不同學派對此歷史事實有何其他描述?有何不同解讀?」,閣下回應「條目內容中本來就有其他解讀」。條目中何處有對中共中央這個決定的其他描述或者不同解讀?對此運動的其他觀點不等於對此決定的其他描述。最後閣下開始把話題搬到毛澤東等人是否是大屠殺參與者,或者此事件是否是大屠殺,這已經偏離本節討論的範疇,我也沒有在維基百科上參與關於此話題的討論。如閣下需要討論此話題,可以另開討論。--Yangwenbo99 2021年4月23日 (五) 17:27 (UTC)[回覆]
                  • 閣下根本就沒看完我請求討論內容是不是?以及請求可靠來源稱「鎮反運動」為屠殺看不到?閣下做出的討論目的到底是對事還是對人?此處可能ABF,但閣下的如此行為不得不讓在下如此想。--MINQI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8:09 (UTC)[回覆]
                    • 作以下回應:
1. 抱歉我在撰寫此回覆的時候忘記閣下首段的最後一句話,但我依然認為討論「鎮反運動」是否是屠殺已經超過本節討論之討論範疇,至少是超出本節標題所描述的範疇,而且我現在也無意就此話題進行討論。
2. 我在此處的討論從未超出條目以外的內容,不知閣下為何會多次質疑在下「是對事還是對人」。
3. 我一開始作出的建議僅僅是針對閣下言論中我所能理解的部分進行建議。不知閣下為何要求我參與討論我本無意討論的內容。
4. 就閣下的討論技巧給予一些建議。請不要假定所有編者都是語言專家,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引文中提取閣下的主要論點,或者自動修正閣下表達中的語法錯誤。在同一段話中下拋出大量相關但不同的問題,會讓人難以回答。事實上,本討論已經嚴重偏離本章節標題了。也許閣下未有注意閣下在本次論述中言論的撕裂性,閣下可以參考User:Yangwenbo99/對個別討論的語句剖析
5. 就閣下對方針的理解,給予一些建議。維基百科「可供查證」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對內容有懷疑的編者可以自行查驗來源處,並不要求某些編者為讀者提供閱讀之途徑。更不應該因自己沒有辦法接觸到相關資料,便質疑其真實性。事實上,大部分參考來源的書籍,若無法直接在線取得,在蔽校的小圖書館中亦有藏書,如果閣下現處歐洲的綜合性大學,絕大多數的英文書籍都應當在貴校的圖書館中。
以上。--Yangwenbo99 2021年4月24日 (六) 00:22 (UTC)[回覆]
1.閣下的第一至第二點是閣下忽略我首段末句造成,既然閣下無意討論那麼忽略;
2.閣下第三點,閣下依舊理解錯誤。「對於許多題材,有各種不同的學派,他們應用同樣的原始材料,但是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的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應該進行幾種檢索。」針對的是大屠殺的認定,並非「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
3.無意對閣下的解讀做出解釋,閣下無外乎兩個邏輯:a.「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條目原文並沒有說以口頭或書面方式進行的指示,而無論何種以何種指示,描述這個指示本身就是對事實的描述。;b.大屠殺認定、加入大屠殺參與標籤不屬本討論範圍;
4.針對閣下所說「大部分參考來源的書籍,若無法直接在線取得,在蔽校的小圖書館中亦有藏書」、「絕大多數的英文書籍都應當在貴校的圖書館中。」,正如閣下的「大部分」「絕大多數」「應當」,本討論中的三本在我校並沒有,不知閣下是否能查證?維基百科「可供查證」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對內容有懷疑的編者可以自行查驗來源處;「模板:Verify source」:要求他人查證引用的來源是否支持段落中的材料;真誠地嘗試驗證信息之後再添加該模板。不清楚閣下是否清楚我請求是哪項?
5.鑑於以上討論的內容:a.已澄清來源內容,原編輯只需適當修改;b.閣下認為「大屠殺」有關內容離題而不願參與此部分討論,閣下可不必再回復。--MINQI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08:20 (UTC)[回覆]

1951年2月中旬的那段引文[編輯]

鳳凰網的文章沒有引用出處,google scholar上搜不到那段引文,如果有專門的黨史文獻數據庫的話望能指正;而第二篇論文中則完全沒有這段引文,添加者可能根本沒有讀原文--5.151.21.128留言2022年12月30日 (五) 16:02 (UTC)[回覆]

1950年3月的《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和10月的雙十指示是否有誤?[編輯]

文內稱1950年3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後面又寫10月毛澤東要羅瑞卿等人再公布了一份《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即所謂雙十指示。這裡就有兩份《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了,但根據一些文章,雙十指示的名字似乎應該是《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指示》。維基文庫里收錄的《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的時間也是3月份。另外簡中維基詞條「反革命」中也是這麼寫的「1950年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10月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37.128.247.201留言2023年4月18日 (二) 13:49 (UTC)[回覆]

《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是眾多書籍記載的雙十指示之名,《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則是最具權威性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和《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一冊)》寫明的雙十指示之名。經初步搜索,使用《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之名的都是相對更權威的書籍,因此我認為當以後者為是。前一名稱產生的原因,尚待研究。--Fire Ice 2023年4月18日 (二) 15:3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