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2018年通海地震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2018年通海地震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2018年8月22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2018年通海地震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質物理學,提名人:中二西奧多B 慶祝地震專題條目數破五百 2018年8月15日 (三) 13:05 (UTC)[回覆]
投票期:2018年8月15日 (三) 13:05 (UTC) 至 2018年8月22日 (三) 13:05 (UTC)
1.一周前發生的地震,什麼新聞報道都還沒跟進,至少也得到9月份再申請優良。
2.導言兩個表格?從來沒見過這樣處理的,右邊那個應該屬於餘震,不應該在條目中單列一個表格。
3.瑣碎細節:
有當地居民反映稱房屋內的吊燈旋轉繞圈,還有居民稱辦公室里的東西搖晃起來,飲水機等物件都掉到了地上(不這樣才奇怪了)
2018年通海地震即發生在此
當地李某通過微信向他人故意傳播了有關2018年通海地震的虛假信息,被抓獲歸案
4.歸類不明:推測出13日和14日的兩次主震的最大烈度均為4(IV)度(這到底是參數測定還是震災情況,就像隨便插進去的一句)
5.語病:受到地震影響,共造成24人受傷,約有6萬人受災。

--10³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05:15 (UTC)[回覆]

  • (:)回應閣下所提出之建言,經查條目內容後,敬復如下:
  1. 「一周前發生的地震,什麼新聞報導都還沒跟進」→麻煩詳閱條目來源,報導、報告都有,符合GA條目來源規範。
  2. 「右邊那個應該屬於餘震」,請問規模相似的地震該如何判斷其主震?更何況現行並沒有任何報告顯示何者為餘震與主震,若按閣下所言恐有原創研究之虞。
  3. 「瑣碎細節」的部份是可以再做調整,待主編看到後調整敘述。
  4. 最大烈度指的是表示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振動的激烈程度,請詳閱,係屬震災情況的一部份,閣下若不清楚請不要隨意斷言為「就像隨便插進去的一句」。
  5. 造成受傷不是語病,若閣下參閱其他氣象條目的人員傷亡,亦採此用法。
以上,請閣下重新審視條目。--🍫巧克力~✿ 2018年8月22日 (三) 09:32 (UTC)[回覆]
重新審視也是一樣,別的不說,至少那個語病你根本不懂我在說什麼。上面還掛着「本文記述一項新聞動態。隨着事件發展,內容可能會快速更新」的模板,說明還不穩定,之後內容還會有變動,這就能直接評審?--10³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11:24 (UTC)[回覆]

9支持,1反對,入選。--10³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13:16 (UTC)[回覆]
  • 關於是否應當稍晚些再提報GAC,這只是個共識問題。
  • 「右邊那個應該屬於餘震」這句話是錯誤的。最簡單的(但並不十分嚴謹)判定一個地震是否為某次地震的餘震的方法其實就是比較兩次地震的規模。該條目所提及到的地震序列可有理由被認為是雙主震型。
  • 實際上,無論是中文維基百科還是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吊燈旋轉繞圈,還有居民稱辦公室里的東西搖晃起來」這種對中等震感的描述並不被認為是瑣碎細節。
  • 請看好「推測出13日和14日的兩次主震的最大烈度均為4(IV)度」的上文。DYFI是美國地質調查局推出的一種地震感知收集系統,通過收集互聯網用戶的問卷調查數據從而估算出各地域的地震烈度信息。因此將該句歸至震害情況一段並無不妥。而我們通常所指的通過一手數據計算出的烈度實質上在前文就已提到了。
  • 語病一句已進行修改。
    • 那我很有興趣繼續討論:
  1. 如果存在很大變數,那麼就不該將條目投遞條目評審,這在維基百科本身就是共識。更何況現在受災人數依然在增加,還有新的新聞跟進,誰知道再往後還會不會有什麼其他「變數」,一周後就來太操之過急。(這裡實例太多,比如桃園捷運以及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等等,就算可能「沒有變數」,如果處於這個不穩定的時段,按照維基百科一貫的要求也是不行的)
  2. 沒關係,本來就是推測。但是沒有這麼寫的吧?這種處理方式不妥。一是缺乏說明,二是觀賞……
  3. 。如果斷水停電出裂縫還能忍受,那「辦公室里的東西搖晃起來」……還有點區別。
  4. 好,震害情況第二段那句,請問上面在說哪裡哪裡受災,怎麼「搖晃」,怎麼「旋轉」,那這裡又說「兩次主震的最大烈度」,是總結嗎?按照正常的語序,得先說地震的烈度,起總領句,再說地震的受災情況(意指第二段內容加到第一段最前方)。目前這樣讓人感覺的確是「像隨便插進去的一句」,讀着不舒服(其實這個烈度放哪裡都可以,但是單開就很奇怪了)。至於那位說「隨便斷言」的,你連我話都未必理解到位,有點太主觀認定了吧?--10³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15:23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