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Ceilk/文化露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方記錄的列扎諾夫艦艇及人員

概述[編輯]

179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俄國派亞當·拉克斯曼前往根室要求與日本進行貿易,江戶幕府沒有接受西伯利亞總督的書信,但指示他前往長崎,並對拉克斯曼頒布了入港許可證(信牌)。

1804年江戶時代後期,俄羅斯繼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派遣尼古拉·雷扎諾夫進行貿易需求行動未果,後續又進行了軍事行動。

文化元年(1804年),列扎諾夫持入港許可證前往長崎並與江戶幕府進行長達半年的談判,但最終以失敗收場。由於貿易談判毫無進展,而列扎諾夫瀕臨監禁的狀態。因此他認為,要求日本武力開國取得貿易權是唯一的辦法[注釈 1]

為了報復日本,列札諾夫命令部下攻擊日本在北方的據點,如庫頁島擇捉島。 1806年(文化三年),列扎諾夫的部下尼古拉·赫沃斯托夫​(俄語攻打了松前氏在庫頁島的據點,隨後又攻擊了駐紮在擇捉島的幕府軍。在新成立的松前縣令[注釈 2]的指揮下,從弘前藩南部藩莊內久保田藩徵召了約 3,000 名武士保護蝦夷的重要據點,如宗谷斜里等地。然而,這些軍事行動並未得到俄國沙皇的授權,俄國沙皇不滿,於 1808 年下令全軍撤退。與此同時,駐紮在蝦夷個藩的守衛也開始撤離。然後,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日本方面有記載,在利尻島遇襲的幕府船上,有一門石火矢(大炮的一種)被盜。(後述)[1]

突襲樺太[編輯]

文化3年9月11日(1806年10月22日),有約20名持槍的俄羅斯士兵乘坐小艇在樺太久春古丹登陸,綁架了一名17、18歲的阿伊努兒童。 13日,又有30餘名士兵在運上屋登陸,俘虜了4名守衛,搶劫了600捆大米和雜貨,放火燒毀了11間房屋,岸邊的漁網和船隻都被燒毀;俄羅斯人釋放了前一天綁架的孩子後,返回船上。17日,俄羅斯船艦起航離開該地。由於船被燒毀,在通訊手段缺乏的狀況下,到了次年四月,此事才被報告給松前藩和幕府。

紗那事件[編輯]

文化露寇
日期文化4年4月23日(1807年5月30日)~文化4年5月1日(1807年6月6日)
地點
結果 ロシア側の勝利
參戰方
俄羅斯 露米會社武裝集団 Template:JPN1603箱館奉行弘前藩盛岡藩
指揮官與領導者
ニコライ・フヴォストフ

箱館奉行支配調役下役・戸田又太夫

箱館奉行支配調役下役・関谷茂八郎
兵力
不明 200~300
傷亡與損失
不明 日本側の全軍撤退、紗那幕府會所の喪失

文化4年4月23日,兩艘俄羅斯軍艦停靠在擇捉島以西的內湖灣。原住民將此事報告給紗那幕府會所。紗那是幕府會址所在的島中心,由弘前藩和盛岡藩的士兵守衛。函館知府部將關谷茂八郎接到消息後,便率軍從海路趕往內保,途中內保盛岡藩的監視點被襲擊,中川五郎治等五名守衛身上的米、鹽、器具、衣服被洗劫一空後,被火燒死。回到船上才得知已俄羅斯船艦已經出航。關谷取消了前往內保的行程,返回紗那鞏固當地的防禦。

4月29日,一艘俄羅斯船隻駛入沙納港。幕府軍官拒絕了堅持立即交戰的弘前、盛岡兩艦長的意見,先是讓函館知縣手下的翻譯官川口洋介揮白旗尋找對話機會,並警告坐着小船準備登陸的俄國士兵,他試圖迎上去,但俄國士兵不理會,登陸後立即向日方開槍。幕府終於承認對話的困難,命令弘前和盛岡一族的士兵進行反擊,但壓倒性的火力差距讓日方舉步維艱。傍晚,俄方返回艦上。用海軍炮火恐嚇陸地。因勢均力敵而失去鬥志的戶田又雄和關谷茂八郎指揮官決定拋棄紗那撤退。幕府將官間宮林藏久保民等人趁此堅持徹底抵抗,被戶田等人打發。結果,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對失敗負有責任的戶田在向流別撤退的營地中自殺。抵達Furion後,該黨的部分成員被送回函館,而弘前藩和南部藩的士兵出於安全原因仍留在 Furion。

5月1日,俄軍在日方撤離的佐那幕府會所登陸。洗劫庫房,劫掠米、清酒、雜貨、兵器、金屏風等後,放火焚燒。他們於次日2日登陸,在戰鬥中負傷留守的南部藩槍術師大村治五兵衛被俄方俘虜。 5月3日,俄艦起航離開沙納。

6 月 6 日,大村治後兵衛和被俘的衛兵獲釋並返回宗谷。

這一事件揭開了已經爛熟的化成文化的繁華,也再次喚醒了看似和平的日本國防的重要性。江戶幕府的領導層感受到俄國的威脅,此後幕府努力維護國家孤立制度,加強國防體系。此外,由於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幕府被迫在國內和國際上採取強硬措施以維持其威望<span style="white-space: nowrap;" title="來源請求開始於錯誤:時間格式不正確。">[來源請求] .這就是1811 年Golonin 事件的起因。此外,據說這件事激發了平田敦種研究日本古典文學的靈感。 [1]

2010年,俄羅斯方面在文化入侵期間從日本繳獲的許多物品被移交給俄羅斯政府,現在存放在聖彼得堡的人類學和民俗博物館( Kunstkamera ),根據史學匯編東京大學

</sup>[./文化露寇#cite_note-asahi-1 [1] ]細目包括武器,如盔甲、刀劍、長槍、槍支,以及南方士兵的其他日常用品。這枚印章代表了「Francisco」的洗禮名,被認為是基督教大名大友宗麟使用的「 kuni kuzushi 」之一[2]
  1. ^ レザノフは同様の意見書をロシア皇帝にいったん上奏したが、のちに撤回した。
  2. ^ 幕府は享和2年(1802年)に箱館奉行を置いたが、文化4年(1807年)に西蝦夷地の松前藩領も召し上げて、松前に奉行所を移した。

[[Category:庫頁島歷史]] [[Category:北海道歷史]] [[Category:江戶時代戰役]] [[Category:江戶時代事件]] [[Category:江戶時代外交]] [[Category:日本对外贸易史]] [[Category:日本外交史]] [[Category:国际贸易史]] [[Category:外交政策]]

  1. ^ 1.0 1.1 ロシアに眠る幕府の大砲 江戸後期の紛爭略奪品・東大調査(朝日新聞、2010年9月6日)
  2. ^ 保谷徹 「ロシアに持ち去られたフランキ砲の謎」(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 『日本史の森をゆく』 中央公論新社中公新書2299〉、2014年12月20日、pp.90-94、ISBN 978-412-102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