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Chkb123456/超聲波生成聽閾聲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超聲波生成聽閾聲波是一種用於使用超聲波作為載體的、不需要接收器的聲音傳輸技術。該技術利用了超聲波的集束特性定向傳輸聲音,並利用人體聽覺系統的特性對超聲波進行解調製,從而產生可以被聽到的聲音。

概述[編輯]

早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們就已經進行了利用超聲波定向傳輸聽閾聲波的相關實驗。由於超聲波的波長比聽閾聲波的波長短得多,所以超聲波能產生更窄和更集中的波束,從而定向地傳輸所攜帶的聲音。為了水下活動的需要,大部分相關的實驗都是在液體中開展的。

最早的空氣中的超聲波載波聽閾聲波的傳輸設備出現於1998年。[1]該產品現在的商標名稱為「Audio Spotlight」。在這之前,一個日本的團隊於1983年首次研發出了該技術[2],但在幾年之後就因可行性太低放棄了進一步的開發。

利用一個可以發出強達100至110分貝聲壓的超聲波發射器傳輸載有調製後的聽閾聲波,則所傳輸的聲音只能被在波束路徑上的人聽見,或者在波束路徑上的表面散射,就像聲音是從該表面上發出的一樣。這種技術能夠長距離地定向傳輸聲音。由于波束路徑之外的超聲波很微弱,只有在一個有限的區域中的聽者能聽見所傳輸的聲音。

這種技術的局限性是,聲音傳輸路徑上的障礙物會阻擋聲音的傳輸。所以這種設備通常以類似照明燈的方式安裝於目標區域的頂上,以提高傳輸的效果。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5th AES Conv, Preprint 4853, 1998
  2. ^ Yoneyama, Masahide; Jun Ichiroh, Fujimoto. The audio spotlight: An application of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sound waves to a new type of loudspeaker design.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3, 73 (5): 1532–1536. Bibcode:1983ASAJ...73.1532Y. doi:10.1121/1.38941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