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YaguangZhu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個用戶喜歡在沙盒里塗鴉。
凱特•亞莉克莎
歌手
出生
凱特•亞莉克莎•古丁絲奇

1988年3月2日(現年26歲)
職業歌手,作曲人
音樂類型流行, 流行搖滾, 青少年流行樂, 成人現代樂, 流行舞曲
演奏樂器人聲, 鋼琴, 吉他
出道地點墨爾本, 維多利亞, 澳大利亞
活躍年代2004年至今
唱片公司自由音樂(Liberation)
(2004年至今)
網站www.katealexa.com
相關團體傑西•麥卡尼(Jesse McCartney), 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 辛蒂•羅波(Cyndi Lauper), 貝比•貝許(Baby Bash)

凱特•亞莉克莎•古丁絲奇[1] (1988年3月2日出生在墨爾本, 維多利亞, 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流行歌手,她也是澳大利亞音樂發起人邁克爾•古丁絲奇員佐勛銜)之女。 亞莉克莎於2004年首次受到大眾矚目,她的單曲《永遠存在》(Always There)在7頻道播出的電視劇《聚散離合》(Home and Away)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的第二張單曲反響平平,但是,在她支持了后街男孩的澳洲巡演之後,凱特的第三章單曲《所有我聽到的》(All I Hear)直接衝進了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ARIA)的榜單前十名,並且連續八周保持在前二十名的位置。

背景[編輯]

亞莉克莎的音樂生涯從十三歲開始,她那時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曲,一年後,她開始製作錄音樣帶。[2]她錄的第一首歌曲是《彩虹的顏色》(Colors of the Rainbow),她說:「這首歌真的很有趣,但是我想我不會把它播放給任何人聽。[2]

在2004年的年中,她開始和自由音樂(她父親名下的公司)簽訂了一份錄製協議

音樂生涯[編輯]

《破碎與美麗》(2004-2006)[編輯]

在2004年,亞莉克莎上中學7年級,當時正值2004年悉尼奧運會期間,而她的首張單曲《永遠存在》被選作7頻道的電視劇《聚散離合》宣傳片的影視原聲。這給亞莉克莎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宣傳,有許多觀眾都想要更多地了解這首歌曲。這對她而言是相當值得的,因為這首歌對她非常有意義。[2]

在2005年,當亞莉克莎發行第二張單曲《終會成功》的時候,她正在墨爾本女子文法學校(Melbourne Girls Grammar School)[3]完成12年紀的課程(學習攝影英語、法律和信息技術)。這首歌寫的是把握機會,是另一首排名在前30位的單曲。[2]同年,亞莉克莎高中畢業,知道了完成學業的重要性,並且她決定音樂是她想做一輩子的事情。[2]

她在2006年,18歲生日的時候,發行了她的第三張單曲《所有我聽到的》。正值慶祝的時候,她被發現患上了腺熱,而且由於這個原因,她無法為這首歌的宣傳做太多的工作。[2]這首歌在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的單曲榜取上得的最好成績是第九名,亞莉克莎說:「能夠衝進前十名,感覺就很不可思議了。人們在推廣這首歌曲,這對我的意義重大。」[2]

在2006年9月4日,亞莉克莎發行了她的第四首單曲《在那裡的某個人》,再次獲得前三十名的成績,並且在同年的9月23日,亞莉克莎發行了她期待已久的首張專輯《破碎與美麗》,她形容這張專輯是她的人生和過去的這些年的人生旅途的寫照,並且她聲稱在專輯裡的一切都是真實的。[2]

專輯間隔期(2007-2008)[編輯]

在2007,亞莉克莎為澳大利亞電視劇《美人魚》(H2O: Just Add Water)第二季的影視原聲大碟(名字同樣是《美人魚》),寫下並錄製的12首原創歌曲,附加主題曲《尋常女孩》和來自專輯《破碎與美麗》中的兩首歌曲。

在2007年底,亞莉克莎與澳大利亞製作人莫利•梅爾德倫(Molly Meldrum)和美國說唱歌手貝比•貝許合作,以錄製一首來自沃麥克&沃麥克(Womack & Womack)的翻唱歌曲眼淚》(Teardrops),這首歌是亞莉克莎於2008年發行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中的第一首單曲。[4]

2008年的2月和3月,凱特支持了辛蒂•羅波在澳大利亞的全國巡演。她在這個巡演上的演唱曲目,確定了有三首新歌,可能出現在她的第二張專輯中,分別是《無法比擬》(Nothing Compares)、《櫻桃汽水》(Cherry Pop)和《墜入愛河》(Hit by Love)。[5]

在2008年4月16日,《破碎與美麗》在日本發行,其中加上了兩首額外的曲目,《一直走》和純樂隊演奏版的《永遠存在》。[6]這張專輯發行時,並未獲得太多關注,因此也沒有進入排行榜。

《迷戀》(2009年至今)[編輯]

自2008年年初起,亞莉克莎一直忙於她的第二張名為《迷戀》(Infatuation)的錄音室專輯,原本設想是在2008年末發行,但是由於許多事情的耽誤,現在將於2012年8月17日發行。她的官方網站聲明,她想出了一種新的聲音,她自己將其描述成「流行的邊緣」。[7]

在2011年,兩首單曲和視頻先於該專輯被發行,同名主打歌以及《X級》。這兩首單曲和該專輯,都未進入澳大利亞的排行榜。

在2010年1月,昆士蘭黃金海岸的「潮濕與狂野」節上,亞莉克莎是部分的主力陣容。[8]

《迷戀》的第三張單曲《我正墜落》(I'm Falling)的視頻,於2012年7月16日發行。該專輯的第四章單曲《我否認》(I Deny)於2012年12月發行。再次,隨後的幾首單曲皆未進入澳大利亞的排行榜。

個人生活[編輯]

凱特會彈鋼琴,而且正在自學吉他。她說過攝影是她在學校時的愛好。她聽一些藝術家,如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奧西斯(Oasis)、天鈎樂隊(Skyhooks)和麥當娜(Madonna)的音樂。她還說過,她感興趣的是時尚、設計鞋子如芭蕾平底鞋[9]

唱片分類目錄[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Cameron Adams "Kate Alexa speaks to us". Herald Sun.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9月16日。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Official website "About Kate". Katealexa.com.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9月16日。
  3. ^ Whole school notices. Daily Bulletin. MGGS. 2005-10-05 [2008年11月5日。]. 
  4. ^ "KATE ALEXA LATEST NEWS". 自由音樂.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2月7日。
  5. ^ "Kate's Tour Diary". Take40.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21日。
  6. ^ "Information on the Japanese edition of Broken & Beautiful". Towerrecords.co.jp.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4月26日。
  7. ^ Kate Alexa Official Website KateAlexa.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18日
  8. ^ [1]
  9. ^ "Kate Alexa chats to CLEO" Cleo.com

外部連結[編輯]

Template:Kate Alexa

Template:Person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