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專題討論:條目質量評級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個與維基百科:條目質量評級標準維基百科:專題委員會/評級問答什麼關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6月12日 (六) 07:59 (UTC)[回覆]

支持[編輯]

這計畫應從維基百科:條目評選改良而來,敝人予以支持並認同,維因近期忙於其他推廣計畫,故先暫緩加入。此計畫應該是屬於常態版面,請問是否考慮引用版主制,可參閱建議。--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發表於 2010年9月5日 (日) 05:56 (UTC)[回覆]

條目質量評級評級是為各專題服務的,尤其是其中的重要性/優先度評級,是相對於各專題所涉及領域而言的重要性/優先度,對於整個維基百科來說,條目沒有重要性/優先度之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1日 (四) 06:54 (UTC)[回覆]

問:為什麼中文維基里幾乎不提到甲級條目?[編輯]

既然特色>甲級>優良>乙級,介於特色和優良的條目必然不會沒有,請問為什麼不見到「A」,「★」和「+」倒是經常提及?
貌似有個「需經兩名以上獨立評審人同意」,既然優良/特色條目能候選,難道三個人來同時評A很難麼?--鐵鐵的火大了20.00000000000 words 2011年6月5日 (日) 18:38 (UTC)[回覆]

這個規則是英文版引進的。英文版GA只要1位評審通過就可以了。目前甲級的實際情況是凍結的。--達師198336 2011年6月6日 (一) 03:54 (UTC)[回覆]
特色和優良是整個社群選出來的,甲乙丙丁則只是某個專題的評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7日 (二) 03:19 (UTC)[回覆]
(!)意見某些專題有評定甲級(例如:Category:甲級台灣條目)但各專題評級為了避免有爭議,通常是規定需再專題評級頁面上提出「甲級一般需經兩名編輯同意方可評予」,但是在專題評定極為不活絡情況下,這種規定其實是多餘的,在Wikipedia:臺灣專題/評級經常可看到擱置3個月以上的提案。其實只要是曾經參選過優特條目但失敗,只要有獲得兩票以上的支持都可自動評為甲級條目,而優特重審而失去資格的條目亦可歸回甲級,代表這些條目都有潛力挺進優特行列。若該專題無專屬評級頁或者無特別提到需兩人認可的規則情況下,某些質量逼近優特但尚未進行評選的條目,若覺得有潛力也可自行評為甲級(先評再說吧)。--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6月7日 (二) 06:34 (UTC)[回覆]
您可能有點弄反了吧?甲級是比優良更好一點的條目,而不是評不上優良的就是甲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6月7日 (二) 07:00 (UTC)[回覆]
我沒搞錯,雖然再Wikipedia:條目質量評級專題,將甲級劃分為比優良條目更上一層,但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為甲級專門進行候選評審,也無細則規畫,目前根本沒有將甲級作為特色條目之基本,反而通常將優良條目與特色條目為條目質量之第一與第二之選,而且條目不一定要歸為甲級或優良才可晉級,所以若覺得夠資格成為優良條目或者比優良條目更佳,先將甲級視為尚未進行優特條目之潛力評級並無不妥。--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6月7日 (二) 17:3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