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芙蓮·布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嘉芙蓮·布思
Kathleen Booth
出生嘉芙蓮·海爾達·瓦萊麗·布里滕(Kathleen Hylda Valerie Britten)
(1922-07-09)1922年7月9日
 英國伍斯特郡斯陶爾布里奇
逝世2022年9月29日(2022歲—09—29)(100歲)
國籍 英國
母校倫敦大學
知名於發明了首個匯編語言
配偶安德魯·唐納德·布思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計算機科學
機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嘉芙蓮·海爾達·瓦萊麗·布思(英語:Kathleen Hylda Valerie Booth,1922年7月9日—2022年9月29日)是一位女性計算機科學家。她創造了首個匯編語言,同時設計了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首個計算機系統的匯編程序及自動編碼。[1]除此之外,她也參與了設計自動繼電計算器(Automatic Relay Calculator)、簡易電子計算機(Simple Electronic Computer)及通用電子(人造絲)計算機英語APEXC的過程。

生平[編輯]

嘉芙蓮·布思出生於英國伍斯特郡的斯陶爾布里奇[2]1944年,布思獲得了倫敦大學數學系的理學士學位;六年後,她獲得了應用數學的博士學位。同年,布思與其同事安德魯·唐納德·布思成婚,並育有兩子。[3]

職業生涯[編輯]

嘉芙蓮·布思與1946至1962年間就職於伯貝克學院。[4]1947年,她以安德魯·布思的研究助理身份前往美國,拜訪位於普林斯頓的約翰·馮·諾伊曼[5]回國後,她合著了《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設計總論》(Gener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an All Purpose 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文中描述了使用馮·諾伊曼架構升級自動繼電計算器時做出的改動。[4]除了搭建、維護自動繼電計算器的組件之外,[6]機器的匯編語言是其貢獻之一[7]

嘉芙蓮與其丈夫工作於同一團隊,分別擔任編程和構建計算機的職務。[8]他們的團隊在當時是人數最少的英國計算機小組。但1947至1953年間,他們造出了自動繼電計算器(Automatic Relay Calculator)、簡易電子計算機(Simple Electronic Computer)及通用電子(人造絲)計算機(All-purpose Electronic (Rayon) Computer)。[9]由於團隊成員之少、研究資金欠缺,這被認為是嘉芙蓮團隊的卓越成就。雖然通用電子(人造絲)計算機最終造就了英國制表機公司的HEC系列,但由於團隊之小,無人認為它是英國計算機領域的首屈一指。[10]

布思定期發佈有關自動繼電計算器及通用電子(人造絲)計算機系統的論文,同時還撰寫了《自動數字計算器》(Automatic Digital Calculators,1953),其中展示了她「規劃與編碼」的編程風格。[11]1957年,布思與其丈夫和J.C.詹寧斯(J.C. Jennings)一起創立了伯貝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及信息系統系。[4]1958年,布思在系中教授編程課程。[4]同年,布思撰寫了如何為通用電子(人造絲)計算機編程的首本書籍之一。[12]

1944至1946年間,布思在法恩伯勒皇家航空研究院擔任初級科學官(Junior Scientific Officer)一職。[3]1946至1962年間,布思轉職至英國橡膠生產商研究協會(British Rubber Producer's Research Association)的研究科學家;她同時在1952至1962年間擔任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研究員及講師。1962到1972年,貝斯成為了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研究員、講師和副教授。[3]1972至1978年,她作為加拿大湖首大學的數學教授任教。

貝斯對神經網絡的研究造就了多款成功模擬動物識別模式及角色的程序。1961年,在其丈夫未能獲得伯貝克學院的一席之後,夫妻雙方從學校辭職。他們向數控自動化系捐贈了一台I.C.T. 1400型計算機,但實際被安裝至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8]

書目列表[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Booth, Kathleen HV, Machine language for Automatic Relay Computer, Birkbeck College Computation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London) 
  2. ^ IT Honor Roll,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Dr. Kathleen Booth (nee Britten). IT History Society. 21 December 2015 [1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4. ^ 4.0 4.1 4.2 4.3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 short history (PDF), 50 years of Computing, UK: Birkbeck School of Computing, 2008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3) .
  5. ^ Lavington, Simon, Alan Turing and His Contemporaries: Building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s, 2012, ISBN 978-1-78017-105-0 
  6. ^ Kathleen Booth (nee Britten) at the ARC relay, parallel, A.U. which she constructed, UK: Birkbeck school of Comptuing, 1948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History, About, UK: Birkbeck School of Computing,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8. ^ 8.0 8.1 Johnson, Roger. "50 Years of Computing at Birkbeck". 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April 2008. http://www.dcs.bbk.ac.uk/50years/50yearsofcomputing.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Lavington, Simon. Early British computers: the story of vintage computers and the people who built them.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0: 62. ISBN 978-0719008030. 
  10. ^ Campbell-Kelly, Mart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in Britain (1945 to 1955).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1982-04, 4 (2): 121–139 [2022-02-23]. ISSN 1058-6180. doi:10.1109/MAHC.1982.10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2). 
  11. ^ Cliff B Jones, John L Lloyd (編). Dependable and historic comput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8: 27. ISBN 978-3-642-24540-4. 
  12. ^ Booth, Kathleen HV, Programming for an Automatic Digital Calculator, London: Butterworths, 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