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前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為Saab 37 Viggen,其中藍色部分為前翼

前翼(canard,又稱前置翼鴨翼),是一種飛行器配置的稱呼。這種配置的特點是將水平穩定面放在主翼前面,而一般是將水平穩定面裝在後面,稱為尾翼[1]:85

使用這種配置方式的優點是可使主翼上方產生渦流,可提高失速攻角。而缺點為較容易造成不穩定、也會增加雷達散射截面

概要

[編輯]
萊特飛行器
XP-55
SAAB 37
殲-20

前翼(英文)之所以得名是來自於法語的鴨子,因其配置在前方,像是鴨子飛行時的翅膀一樣。

早在1903年,萊特兄弟萊特飛行器就使用前翼配置,但是在萊特兄弟以後,大部分的飛行器改採用尾翼配置。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要避免使用萊特兄弟的專利,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使用前翼配置較不容易穩定,早期的技術較不發達,使用前翼很難設計,尤其民航機對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也不可能採用前翼配置。

因為線傳飛控的進步,終於在1960年代,XB-70超音速實驗機採用前翼配置證明前翼配置可行。加上前翼的操控性比較好,所以近幾年來,許多先進戰機常常採用前翼設計[1]:85, 531,如飆風颱風JAS 39殲-10殲-20蘇-30蘇-34等。當然也是有客機使用前翼的例子,如Tu-144

特色

[編輯]

為維持穩定的前翼配置,飛行器有幾個特色如下[2]

  • 前翼永遠貢獻靜不穩定的效果,會造成飛機靜穩定性下降(與去掉前翼時相比)。
  • 一個穩定的前翼配置,飛行器的重心必須在前翼與主翼的空氣動力中心之間。
  • 配平過後的前翼配置下,前翼與主翼都會提供飛行器升力
  • 前翼的升力系數必須要比主翼還大。

較小表面積

[編輯]
上:傳統的二機翼設計
下:三機翼設計

由於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重心不斷改變,主翼的升力與飛行器的重量並非成一直線,不能互相抵消,因此需要尾翼提供配平力(trim force)來維持平衡。這樣主翼必須增大面積,提供額外的升力,平衡尾翼產生的向下力,去維持飛行器的俯仰。

在三機翼設計中,配平力由前翼及尾翼共同承擔,前翼提供升力,尾翼提供向下力。主翼只需要提供較小的額外升力去維持俯仰,使得機翼的總表面積可以減少。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Jonh Anderson. Introduce to Flight,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05. ISBN 0071238182. 
  2. ^ Warren Phillips. Mechanics of Flight. Hoboken: Wiley. 2004. ISBN 04713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