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帳篷使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住民帳篷使館(Aboriginal Tent Embassy)是一個始於1972年1月26日的永久性抗議佔領地點,代表澳大利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政治權利。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原住民土地權利抗議活動[1]

起因和目標[編輯]

1972年1月26日,當時的總理麥克馬洪發佈了一項有關原住民土地使用的新政策,只給予原住民有條件的租賃權,而不承認他們的土地權或原住民所有權。四名原住民男子在國會大廈(現舊國會大廈)前的草坪上插上一把沙灘傘,宣佈建立原住民大使館。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控制北領地、法律所有權和採礦權、保護所有神聖遺址、賠償金和原住民委員會等[2]

過程和影響[編輯]

原住民大使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支持者,使用幽默和戲劇的方式與公眾和媒體溝通。他們多次遭到警方的驅逐和逮捕,但也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他們的行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促進了原住民土地權利和自決權的運動[3]

紀念[編輯]

原住民大使館在1972年以後多次被拆除和重建,直到1992年在原地重新建立。它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是唯一一個代表全國原住民政治鬥爭的原住民遺址。2022年1月26日,它慶祝了成立50周年,舉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和演講,回顧過去的鬥爭,展望未來的目標[4]

參考資料[編輯]

  1. ^ New doco captures 50-year-old 'David and Goliath' battle that is world's longest continuing protest. ABC News. 2022-12-07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澳大利亞英語). 
  2. ^ 50 years on, the Tent Embassy struggles remain urgent.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2022-01-20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英語). 
  3. ^ Timeline: Aboriginal Tent Embassy. SBS News.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英語). 
  4. ^ How a beach umbrella inspired half a century of Indigenous protest. ABC News. 2022-01-22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5) (澳大利亞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