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書改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書改錯》,毛奇齡之書,全書22卷,分32個部門。毛奇齡其人乃清初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其學識淵博,在經、史、文、詩、詞、音韻、書法等各方面均成就顯著。毛奇齡身歷明清易代,生平坎坷,經歷傳奇,宏學長壽,著作頗豐,在經學史上地位十分重要;更因性格奇崛,恃才傲物,好為不羈之言而備受爭議,世人褒貶不一。

毛奇齡反對朱熹理學,他的作品如《大學問》、《中庸說》、《論語稽求篇》、《四書剩言》、《婚禮辨正》、《周禮問》等三十六部舊著中有大量批評《四書章句集注》的文章,後由其弟子收集成書。 《四書改錯》前身為《四書正事擴略》(七卷附錄一卷),乃是毛奇齡的兒子及門生輯錄其經集講錄中涉及到四書的內容編訂而成,內且有缺略不足之處。毛奇齡以耄耋之齡對《正事》加以增損補訂,分三十二門部,計四百五十一條,合二十二卷(二十一卷附錄一卷),成《四書改錯》之書。[1] 書中首句便說「四書無一不錯……然且日讀四書,日讀四書注,而就其注文以作八比,又無一不錯,……真所謂聚九州四海之鐵,鑄不成此錯矣」[2],羅列朱熹《四書》註釋的錯誤達451條。

註釋[編輯]

  1. ^ 孫蘊:毛奇齡《四書改錯》研究
  2. ^ 毛奇齡:《四書改錯》卷一。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