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場公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場公墓,位於今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的一座公墓,已經拆除。

歷史[編輯]

1936年,大場公墓建成,為國立公墓。1949年時,公墓由施吳氏負責[1]。1953年,靜安寺公墓遷葬大場公墓[2][3]。1956年,公墓改為國營。1958年,虹橋公墓、八仙橋公墓遷來合併。文化大革命期間,公墓被毀[1]

佈局[編輯]

大場公墓分天、地、玄、黃四個區域,天字葬6尺墓穴面積,收米2擔半,其他區域4尺以下,收米一擔,後統收每穴150元[1]

安葬名人[編輯]

大場公墓原有五卅運動顧正紅郁華柔石等烈士墓,龍華二十四烈士歐陽立安馮鏗伍仲文李文等的烈士墓[4],以及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陣亡的325座解放軍烈士墓等[1]。1967年,上海市烈士陵園籌建,原安葬在虹橋江灣、大場等公墓的烈士遺骸遷葬至上海市烈士陵園[5]

遺蹟[編輯]

公墓被毀後,原址建有上海寶華金屬冶煉廠、虹強燈具玻璃廠等。現已全部拆遷,原址為金屬材料倉儲區[1]。原設施遺留有拱門一座。「大場公墓遺址」被公佈為寶山區文物保護點,登記地址為「大場鎮東方紅村南大路18弄1~2號南對面」[6]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大场公墓.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2022-01-04]. 
  2. ^ 【知沪者也】老上海的殡葬那些事. 上觀新聞. 2016-04-01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3). 
  3. ^ 徐大標; 徐潤良. 上海殡葬业与宝兴殡仪馆. 上海通. 2005-12-27 [2023-09-24]. 
  4. ^ 上海妇女志.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3). 
  5. ^ 上海民政志.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7) (中文(簡體)). 
  6. ^ 宝山区主要公共文化设施名录.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 2022-02-24 [202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