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奇克拉約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奇克拉約
Chiclayo
Chiclayo's main square
Chiclayo's main square
奇克拉約徽章
徽章
綽號:友誼之城
奇克拉約在秘魯的位置
奇克拉約
奇克拉約
Location in Peru
坐標:6°45′47″S 79°50′12″W / 6.7629611111111°S 79.836613888889°W / -6.7629611111111; -79.836613888889
國家 秘魯
大區蘭巴耶克大區
奇克拉約省
建立16世紀
政府
 • 市長羅拔圖·托雷斯·干沙路斯
面積
 • 城市6.211 平方公里(2.398 平方英里)
海拔27 公尺(89 英尺)
人口
 • 市區738,000
 • 都會區972,713 (2,009)
時區PET(UTC-5
ZIP code(s)14000-14013
電話區號74
網站www.gobiernochiclayo.gob.pe

奇克拉約(西班牙語:Chiclayo,西班牙語發音:[tʃiˈklaʝo])是秘魯西北部城市。奇克拉約市區距離太平洋海濱僅13公里。總人口629,990,為秘魯第4大城市

這座城市最初是由西班牙探險者在16世紀建立的,當時名為聖瑪利亞·德洛斯瓦雷斯·德奇克拉約(Santa María de los Valles de Chiclayo),是一個通道和其他旅行者的小鎮。1835年4月15日,總統費利佩·聖地亞哥·薩拉韋里宣佈該市為官方城市。他將奇克拉約命名為「英雄之城」,以表彰其公民在爭取獨立鬥爭中的勇氣,奇克拉約至今仍擁有這一稱號。奇克拉約的其他綽號包括「友誼之都」和「北方明珠」,因她的人民善良友好。

奇克拉約是秘魯第四大城市,僅次於利馬阿雷基帕特魯希略,截至2011年,人口為73.8萬。[1]蘭巴耶克區是秘魯人口第四多的大都市區,2009年人口為972,713。該市分為三個城區,奇克拉約、拉維多利亞和何塞·萊昂納多·奧爾蒂斯。奇克拉約大都會區由12個區組成。它是秘魯北部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其競爭對手特魯希略。這座城市建在一個重要的史前考古遺址——北瓦里遺址附近,該遺址是瓦里帝國7至12世紀一座城市的遺蹟。這座城市也曾是莫切文化的一部分,該文化在公元100年至700年統治着秘魯北部。西潘王是莫切的統治者,西潘木乃伊是蘭巴耶克和奇克拉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大多數遊客來自奇克拉約。蘭巴耶克的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收藏了數千件莫切文物。

名稱

[編輯]

許多不同的歷史記載都提到了奇克拉約的名字。一些人將其歸因於一位被稱為「chiclayoc」或「chiclayep」的土著男子,他在古代城市薩尼亞、蘭巴耶克和莫羅佩之間運輸石膏

另一個版本聲稱,在這座城市建立的時候,該地區是一種名為chiclayep或chiclayop的綠色水果的家園,在莫切語中意思是「懸掛的綠色」。在卡哈馬爾高地的一些城鎮,南瓜被稱為chiclayos,這證明這種水果是該市名字的起源。

另一個來源表明,這個詞是從已滅絕的莫切語翻譯而來的,來源於Cheqta這個詞,意思是「一半」,yoc意思是「財產」。

其他人說,莫切語中有與這個名字相似的單詞,比如Chiclayap或Chekliayok,意思是「有綠色樹枝的地方」。[2]

標誌

[編輯]

紋章

[編輯]

紋章概述了該省的重要特徵,例如以淡藍色背景表示的聖母無染原罪,這是一個天主教城鎮,用十字架表示,但也可以看到與歷史、地理和景觀相關的其他項目。[3]

描述

[編輯]
  • 「Tumi」是蘭巴耶克文化使用的儀式刀,代表Naylamp。
  • 「海」——大海因其海洋資源和傳說而一直非常重要。
  • 「Huerequeque」是該地區的典型鳥類,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它在鳴叫的聲音類似於Huere-que-que-que。

歷史

[編輯]

前哥倫布文化

[編輯]

莫切文化

[編輯]
西潘王的陵墓

莫切文明始於公元1世紀至7世紀,佔據了現在秘魯北部海岸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今天安卡什、蘭巴耶克和拉利伯塔德省的沿海地區。這個文明發展了廣泛的水利工程知識:它的人民建造運河來創建灌溉系統,以支持農業。它們產生了盈餘,支持了人口密度和強勁的經濟發展。這種文化的特點是在製造裝飾品、工具和武器時大量使用銅。[2]莫切文明是秘魯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文明之一,莫切人的遺址和考古遺址,尤其是西潘王,成為了大型旅遊目的地。

在莫切時代,奇克拉約附近的大邦巴(Pampa Grande)是一個主要的地區首府。

莫切人製作了設計精美的陶瓷,代表宗教主題、人類、動物以及反映他們對世界感知的儀式神話場景。他們以瓦科肖像畫而聞名,這些肖像畫保存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突出了驚人的表現力、完美性和現實主義。由於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災難,文明消失了。[2]

西坎文化

[編輯]

西坎文化(或蘭巴耶克文化)存在於公元700年至1375年之間,佔據了現在蘭巴耶克省的領土,包括今天的奇克拉約。

這種文化形成於莫切文明末期,吸收了許多莫切知識和文化傳統。在其高峰期(900-1100),它幾乎延伸到整個秘魯海岸。西坎文化在建築、珠寶和航海方面表現出色。1020年前後的三十年乾旱加速了這一文明的衰落,同時還發生了多起厄爾尼諾災害。

不久之後,西坎文化的領土被奇姆帝國控制,奇姆帝國在處理金銀方面吸收了西坎人的金飾技術,將其人口融入了這個王國。最後,在印加向北擴張的過程中,奇姆被印加君主帕查庫特克征服,將該地區納入印加帝國的欽察蘇尤(Chinchaysuyo),直到被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領西班牙人征服。

殖民地時期

[編輯]
繆斯公園

16世紀初,奇克拉約有兩個民族居住:辛托人和科伊克人。這些民族的首領捐贈了部分土地用於建造方濟會修道院。1585年9月17日的皇家法令批准了這片土地。因此,在奇克拉約的聖瑪麗亞的倡導下,在康塞普西翁的弗雷·安東尼奧神父的指導下,奇克拉約建立了一座教堂和一座方濟會修道院。在建造這些西班牙建築時,奇克拉約市成立了。與利馬皮烏拉特魯希略阿雷基帕等秘魯其他主要殖民城市不同,奇克拉約的居民主要是土著居民,而不是西班牙殖民者。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在前往卡哈馬卡的最後一次探險中經過了奇克拉約地區,到達了薩尼亞。在這個地方,這條路一分為二,一條向南,另一條通往卡哈馬卡,後者是為了會見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儘管秘魯探險隊的一些成員建議他繼續向南前往現在的阿雷基帕

城鎮是特魯希略省的一部分,該省有九個區,即特魯希略蘭巴耶克皮烏拉卡哈馬卡瓦馬丘科、喬塔、莫約邦巴、查查波亞斯、哈恩和馬埃納斯,後者以前組成了現在所說的省(聖馬丁省、烏卡亞利省、洛雷托省),是秘魯總督轄區最大的省,即今天秘魯北部幾乎所有地區;1784年至1791年,它的第一任省長是費爾南多·薩維德拉。緊隨其後的是維森特·希爾·德·塔沃阿達(1791-1805年和1810-1820年)、菲利塞·德爾·里斯科·托雷斯(臨時)(1805-1810年)和領導該省獨立的托雷·塔格萊侯爵(1820年)。

共和國時期

[編輯]
奇克拉約中央公園

秘魯獨立戰爭期間,奇克拉約在最進步克里奧爾人何塞·萊昂納多·奧爾蒂斯、胡安·曼努埃爾·伊圖雷吉、帕斯夸爾·薩科·奧利韋羅斯和其他蘭巴耶克愛國者的監督下,用士兵、武器、馬和其他資源支持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的解放軍。

獨立後,奇克拉約還是一個小村莊。1835年4月15日,時任總統費利佩·聖地亞哥·薩拉韋里宣佈奇克拉約為一座城市,並宣佈其為「英雄之城」,以表彰其人民在獨立戰爭中所做的貢獻。第二天,奇克拉約省成立,奇克拉約被指定為首府,然後成為蘭巴耶克大區的首府。1827年,奇克拉約被提升為villa(城鎮)級別。

現代

[編輯]

今天,奇克拉約是秘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秘魯北部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之一。其戰略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鐵路、通信和汽車中心。現代風格包括大型超市、連鎖銀行、倉庫、醫院、診所和畫廊。[4]計劃中的項目海岸火車計劃將蘇亞納伊卡連接起來,其中包括奇克拉約作為車站。許多項目正在計劃中,以改善這座城市。

奇克拉約也被稱為「友誼之城」和秘魯的「北方明珠」,因為它的人民善良友好。[4]

行政

[編輯]

在奇克拉約,市長是政府首腦。市長由民主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每個區都有一名區長,在奇克拉約市長的監督下。他們負責協調所在地區的政府行政活動。奇克拉約現任市長是哈內特·庫瓦斯·卡蘭薩,她於2023年當選,接替了馬爾科·加斯科·阿羅瓦斯。

分區

[編輯]

奇克拉約市中心由三個區組成:[5]奇克拉約區、何塞萊昂納多奧爾蒂斯區拉維多利亞區。中心城市的外圍還有其他三個區:皮門特爾區波馬爾卡區雷克區。各區被細分為住宅開發區。總陸地面積為252.39平方公里。

1992年,一項名為「奇克拉約2020」的城市發展計劃提議將皮門特爾、波馬爾卡和雷克併入到奇克拉約市。該計劃於2016年被《領土合作計劃》(PAT)和《城市發展計劃》(PDU)取代。[6]

大都會區

[編輯]

奇克拉約是奇克拉約-蘭巴耶克大都會區的一部分。大都市區包括上述奇克拉約的六個區,以及其他六個區:蘭巴耶克、聖羅薩、埃滕港、埃滕市、蒙塞福和雷克。大都市區60%的人口集中在奇克拉約的六個區[7]。大都會區包括奇克拉約中心和鄰近地區,包括省會蘭巴耶克,其中一些地區是臥室社區,為奇克拉約提供商品。[7]

地理

[編輯]

位置

[編輯]

奇克拉約距離太平洋13公里(8.1英里),距離特魯希略市208公里,距離秘魯首都和最大城市利馬770公里(480英里)。它海拔27米(89英尺)。與特魯希略非常相似,奇克拉約的衝浪條件很好,皮門特爾是該市最受歡迎的海灘區。

氣候

[編輯]

奇克拉約屬於溫暖乾燥的沙漠氣候,終年陽光明媚。由於奇克拉約市位於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天氣應該是炎熱、潮濕和多雨的。然而,它主要類似於亞熱帶氣候,舒適乾燥。這是由於被稱為「旋風」的強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氣溫較低,氣候溫和,但夏季氣溫升高的月份除外,因此夏季人們通常在埃滕港和皮門特爾等度假勝地度過。在夏季(12月至5月),白天溫度從27°C到30°C不等,晚上溫度在19°C到21°C之間,在2月至3月期間,白天溫度達到31°C到33°C的峰值,晚上溫度達到22°C到23°C。這使其成為在埃滕港和皮門特爾度假勝地度過夏天的理想城市;這使得它與秘魯中部海岸的其他地區不同,因為它的夏天更長(6個月),更熱,熱帶的夜晚悶熱,通過抵消白天秘魯海典型的冷水熱量,使海灘日更加宜人。因此,7月至9月的冬季比該國中部海岸溫和、涼爽、溫和得多,晴天更多,白天氣溫更高,在21°C至24°C之間,夜晚有風但濕度較低,幾乎完全沒有特魯希略、欽博特或利馬的典型的garúa(毛毛雨)。每隔7年、10年或15年,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夏季會出現超過35°C的高溫,定期降雨和河水極端增量。在1998年2月的厄爾尼諾現象期間,該市有史以來最強烈的風暴造成了每天100毫米的降雨量。

人口

[編輯]
奇克拉約及周邊地區地圖

根據2007年進行的人口和住房普查,奇克拉約市六個市轄區內有574,408人居住。大都會區人口930,824;它包括附近的其他城市,如蒙塞福和蘭巴耶克,在十分鐘半徑內的鋪面公路上。在30分鐘的範圍內,按照等級順序,有費雷尼亞菲、聖羅薩、埃滕、伊伊莫和圖曼。奇克拉約位於錢凱河三角洲的中心,在一個肥沃的山谷里。這座城市是秘魯第四大城市,僅次於利馬阿雷基帕特魯希略

據奇克拉約規劃總監介紹,到2020年,屬於蘭巴耶克省聖何塞區將與奇克拉約市完全融合。該區人口有12,156人。該區的大部分區域與奇克拉約其他地區一起進行城市化。

文化與教育

[編輯]

博物館

[編輯]
位於奇克拉約郊區蘭巴耶克的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

奇克拉約以擁有秘魯最好的博物館之一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奇克拉約大都會區的蘭巴耶克市。奇克拉約的其他博物館包括類似於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的瓦卡·拉哈達博物館和漢斯·海因里希·布魯寧國家博物館。

以下是該地區的博物館列表:

  • 瓦卡·拉賈達-西潘博物館[8]
  • 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8]
  • 西潘國家博物館[8]
  • 漢斯·海因里希·布魯寧國家博物館[8]
  • 圖庫梅金字塔山谷博物館[8]
  • 西潘現場博物館是最新、最小的博物館。[8]

食物

[編輯]
奇克拉約特色鴨肉飯

奇克拉約和蘭巴耶克省最受歡迎的菜餚是奇克拉約鴨肉飯(Arroz con pato)以及abrito a la norteña。鴨肉飯,顧名思義,又辣又酸,含有浸在大蒜和醋中的鴨子和辣椒。Abrito a la norteña與煮熟的絲蘭、羊肉、米飯和豆類一起食用,其中皮烏拉的一種變種含有塔馬利而不是絲蘭。蘭巴耶克羅切,也被稱為南瓜羅切,是奇克拉約常見的一種水果,可以追溯到前西班牙時代。

體育

[編輯]

足球是奇克拉約最受歡迎的運動。奇克拉約當地最受歡迎的足球俱樂部是秘魯乙級聯賽的胡安奧里奇,他們曾經獲得2011年秘魯足球甲級聯賽的冠軍。奇克拉約的其他足球俱樂部是卡洛斯·斯坦因足球俱樂部和皮拉塔足球俱樂部。奇克拉約斯的主要和最大的體育場是埃利亞斯·阿吉雷體育場,可容納24,500人,曾舉辦過2004年美洲國家杯和2005年在秘魯舉辦的國際足協U-17世界錦標賽。奇克拉約的其他流行運動是排球籃球欖球

教育

[編輯]

以下是位於奇克拉約的大學名單:

  • 莫格羅維霍聖托里比奧天主教大學[9]
  • 私立胡安梅希亞巴卡大學[9]
  • 西潘成人大學[9]
  • 奇克拉約私立大學[9]
  • 蘭巴耶克大學[9]
  • 聖馬丁德波雷斯大學[9]
  • 塞薩爾·瓦萊霍大學[9]
  • 阿拉斯秘魯大學[9]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研究所[9]
  • Senati,國家工業培訓服務中心[9]

註:佩德羅·魯伊斯·加約國立大學不在奇克拉約,但在蘭巴耶克市附近,距離11公里(6.8英里)。

景點

[編輯]
奇克拉約大教堂前立面

蘭巴耶克省是該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它是莫切人古老文明的家園,莫切人創造了古代秘魯已知的一些最巧妙的紀念碑和藝術品。1987年,發掘了古代莫切統治者的皇家陵墓。墓中發現的文物被轉移到蘭巴耶克市的西潘皇家陵墓博物館。還有位於費雷尼亞菲的布魯寧博物館和西坎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展示了古代莫切人製作的宏偉古代藝術品。圖庫梅金字塔也在這個地區。2007年,超過306,000名遊客參觀了蘭巴耶克博物館。這裏有20多座土坯金字塔,所有這些金字塔都有40米(130英尺)高,植被和野生動物豐富。該地區還有查帕里生態保護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蘭巴耶克省擁有秘魯最好的美食。這個地區最受歡迎的菜餚是Arroz con Pato(鴨肉飯)。該省首府奇克拉約市是秘魯北部第二大城市,夜生活充滿活力。

主公園

[編輯]

它位於奇克拉約的中心,分為兩部分,有一個游泳池,配備了三個水閥,可以產生三股水柱,形成秘魯國旗。她周圍有購物中心、RENIEC、大教堂、皇家酒店、熱帶和殖民地老電影院劇院和共和國建築,以及許多遊客或公民喜歡的地方。它的實際設計,幾乎沒有修改,建於1969年,一塊仍然存在的青銅板將設計歸功於建築師卡洛斯·加利多·萊卡。

大教堂

[編輯]

位於城市的主廣場,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由古斯塔夫·艾菲爾設計,於1869年建造。封面由兩個主體組成,由多立克柱式支撐。第一個位於三個拱門前。第二個是科林斯式的柱頂,其柱廊之間可以欣賞陽台或凸窗。立面兩側有尖頂,尖頂上有圓頂。裏面有三個主體,突出了窮人基督的雕塑和安東尼奧之家。大教堂建築於1945年左右完工;然而,教堂的鐘是在1961年安裝的。

市政廳

[編輯]

它位於主公園的北側,位於聖何塞街823號。優雅的建築建造(1919年),耗資30,000多英鎊;1924年完成。它具有共和國風格,有大窗戶和鍛鐵大門。副市長何塞·巴雷托·桑切斯與其對手之間令人痛惜的政治爭吵引發的火災部分摧毀了這座城市,當時恢復了市長阿圖羅·卡斯蒂略·奇里諾斯的職位,他試圖依靠憲法法院的裁決來恢復這一職位,而他在2006年10月當選的任期剛剛結束兩個月,它已修復並作為博物館運營。會議室每年在特殊儀式和活動中使用幾次。

維羅妮卡教堂

[編輯]

位於托雷斯·帕斯街294號。建於十九世紀末。1987年被宣佈為國家歷史古蹟。祭壇上覆蓋着金盤子和銀。

聖安東尼奧大教堂

[編輯]

它位於托雷斯·帕斯街和路易斯·干沙路斯街的交匯處。聖安東尼奧是奇克拉約赤腳神父們的故鄉,擁有現代而簡單的建築(1949年)。主廳相當大,有拱門,祭壇上立着用多色木雕鉸接的十字架。

埃利亞斯·阿吉雷廣場

[編輯]

埃利亞斯·阿吉雷廣場位於埃利亞斯阿吉雷街和聖何塞街之間。這是旅客在埃滕火車站下車時看到的第一個地方。這座雕像由秘魯雕塑家大衛·洛薩諾製作,建造於1924年,是為了紀念1879年安加莫斯戰役中的奇克拉約英雄埃利亞斯·阿吉雷而豎立的。

何塞·埃烏菲米奧·羅拉·羅拉市立圖書館

[編輯]

是秘魯最大的圖書館之一。但由於管理不善,缺乏任何形式的投資,它的收藏非常差,而且總是過時。它也沒有目錄互聯網多媒體等服務,也缺乏專業管理,年預算不到18,000美元。它沒有分支機構(位於地區首府需要四到五個分支機構),應該優先考慮並制定一個嚴肅的投資計劃。收藏不到10,000件,主要是舊書刊,而應該有50000到90000個標題,有組織並不斷更新。

市民中心

[編輯]

埃滕火車站關閉後,土地被分配給市民中心。第一座建築是奇克拉約中央郵政局(現SERPOST),接下來是國家銀行,然後是JELyL市立圖書館,接着是SUNAT大樓,新的蘭巴耶克司法高級法院,最後是蘭巴耶克的公共部長(檢察官)。它位於主公園以西八個街區,靠近奇克拉約省政府的新辦公地點,目前在共同奇克拉約大樓一起運作。

兒童公園

[編輯]

它是該市最大、最古老的公園之一,擁有許多休閒區,還有一個大型戶外景觀舞台,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物種,沿着公園的道路分佈,最後有一個溫室,所有這些都在1.8公頃(4.4英畝)的地區內。它也是城市中分佈的眾多童子軍團體之一的所在地。

交通

[編輯]

航空

[編輯]
奇克拉約機場航站樓入口

秘魯空軍機長何塞·阿貝拉爾多·奎尼奧內斯·干沙路斯國際機場(IATA:CIX,ICAO:SPHI)是服務於奇克拉約和周邊大都市區的主要機場。它由ADP運營,ADP是一家私人機場運營商,在秘魯北部運營着多個機場。該機場擁有國內航空公司、國際航空公司的航班和燃料供應服務。航站樓有一條2520×45米(8268×148英尺)的跑道。

四家航空公司為奇克拉約國際機場提供服務;秘魯捷聰航空、秘魯南美航空秘魯星航空為利馬提供國內服務。2016年7月,巴拿馬航空公司開通了奇克拉約與其巴拿馬樞紐之間的直飛航班,使其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抵達該市的國際航班。總部位於美國的精神航空表示有興趣從其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的樞紐為奇克拉約提供服務。秘魯星航空於2023年12月開通了前往塔拉波托伊基托斯的目的地。

陸路

[編輯]

奇克拉約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該國東北部各城市的互聯點,並擁有各種巴士公司,為利馬特魯希略皮烏拉卡哈馬卡喬塔庫特爾沃巴瓜哈恩查查波亞斯通貝斯等城市提供服務。

為了充分滿足交通需求,該市有兩個不同的陸路碼頭,一個位於城市南端,另一個位於泛美公路北端。許多公交公司都有自己的終點站,其中許多位於市中心附近和附近地區。這些省際巴士造成了奇克拉約市中心的擁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政府提出了在該市建造一個中央車站的計劃。

從地區上看,有各種不同的公共服務,如combis、cousters、colectivos,它們在蘭巴耶克省區內和省內提供服務。還有大量的私人出租車在市中心不停地按喇叭,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噪音污染。

姊妹城市

[編輯]

奇克拉約有以下友好城市:

著名人士

[編輯]
奧古斯托·雷吉亞是秘魯至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統
  • 何塞·奎諾內斯·干沙路斯。秘魯民族航空英雄;1914年4月22日,他出生在奇克拉約省海岸的皮門特爾區,在聖何塞市奇克拉約國立學院學習小學教育,然後轉學到利馬,在聖心雷科萊塔學院繼續接受中學教育,在瓜達盧佩聖母國立學院畢業,然後繼續在秘魯擔任空軍飛行員。在與厄瓜多爾的衝突中作戰時,他被厄軍的大炮擊中,沒有從飛機上跳傘逃生,而是直接撞向敵人的目標,英勇犧牲。
  • 奧古斯托·萊吉亞秘魯憲法總統(1908-1912/1919-1930);(1863年2月19日-1932年2月6日,生於蘭巴耶克)是秘魯政治家,曾四次擔任秘魯總統:1908-1912年、1919-1925年(前有過渡期)、1925-1929年和1929-1930年。在後面的三個時期,總共延續十一年,統稱為Oncenio。萊吉亞共執政15年,是秘魯總統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
  • 路易斯·卡斯塔涅達·洛西奧。利馬市長(2005-2010年)(2015-2018年);全名奧斯卡·路易斯·卡斯塔涅達·洛西奧(西班牙語:Óscar Luis Castañeda Lossio,1945年6月21日-)是秘魯律師和政治家,民族團結黨創始人和主席;在2000年秘魯大選2011年秘魯大選中競選總統,均排名第五。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他曾擔任利馬市長,辭職後第二次競選共和國總統。
  • 赫拉爾多·帕斯托爾·博希亞諾。奇克拉約市長(1970-1974);擴建了北巴爾塔大道,並特別重建了該市的橫向部分,尊重了原始設計。在奇克拉約建造了公民中心、市圖書館大樓,然後建造郵局、國家銀行,現在是公共部和司法宮的所在地。他引導科伊斯水渠,然後開始建造萊吉亞大道。從博洛涅西開放南巴爾塔大道,重建薩拉韋里大道。他一直為奧爾莫斯灌溉項目而奮鬥,該項目如今已成為現實。
  • 耶烏德·西蒙·穆納羅。前內閣部長級領導人;耶烏德·西蒙是一位獸醫、秘魯社會學家和政治家。2008年10月10日,他被任命為秘魯總理,接替豪爾赫·德爾卡斯蒂略,任期至2009年7月11日。卸任總理後擔任秘魯國會議員直至2016年。
  • 愛德華多·奧雷戈·貝拉科爾塔,建築師,也曾擔任過利馬市長(1981-1983)。
  • 貝拉斯克斯·奎斯奎恩。律師和政治家;主持國會,並於2009-10年擔任內閣首腦;全名安赫爾·哈維爾·貝拉斯克斯(生於1960年3月12日,秘魯蘭巴耶克埃滕)是一位律師、憲政主義者和秘魯政治家。大學時代開始成為APRA成員,自1995年以來在秘魯共和國蘭巴耶克選區的國會代表。2009年7月11日至2010年9月13日擔任秘魯總理。
  • 塔尼婭·利貝塔德,國際歌手

參考連結

[編輯]
  1. ^ Local Stats, Info, Weather. TravelsRadiate. 2011-08-03. 
  2. ^ 2.0 2.1 2.2 Historia de Chiclayo. Lambayeque.net.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3. ^ Mi tierra en la Web: Escudo de Chiclayo. mitierraenlaweb.blogspot.com. 2011-04-18. 
  4. ^ 4.0 4.1 Cabrejos, Juan. Raíces mochicas de Chiclayo, perla del norte del Perú. El Comercio. 2013-04-19. 
  5. ^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e Informática. 2012: 39. 
  6. ^ Municipalidad Provincial de Chiclayo Planes Urbanos. Municipalidad Provincial de Chiclayo. 2019-01-21 (西班牙語). 
  7. ^ 7.0 7.1 Gerencia de Urbanismo. 201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4). 
  8. ^ 8.0 8.1 8.2 8.3 8.4 8.5 MUSEOS EN LAMBAYEQUE-MUSEOS EN LAMBAYEQUE, MUSEOS EN LAMBAYEQUE. Lambayeque.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Educacion superior. Paginas Amarillas. 201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