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人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人希(1918年12月15日—2008年7月27日),原名張仁熙迦葉法號勝是室名聽渢樓。福建泉州人。中國藝術家,中國全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全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廈門書畫院副院長。能詩文。工書,尤擅隸書篆書行草書。擅長中國畫,長於花鳥,兼山水,人物。精於金石篆刻,並研金石學。妻李惠若

生平[編輯]

出生十個月喪父,母親守寡,靠做針線活維生。三歲多在父親棺木抽屜發現《芥子園圖譜》、《古今名人畫冊》等開始臨摹及學習書法,並在市集裏為人寫春聯。七歲上私塾,因先生不許學畫憤而退學。十歲讀了兩年新潮小學,因家貧而輟學。後當過醫生學徒、畫社學徒、《福建日報》校對、記者。1940年,曾為泉州銅佛寺覺圓主持治印而獲弘一法師李叔同青睞,並賜法號「勝是」,收為入室弟子,交往甚密。

抗戰期間任《福建日報》派駐石獅記者,與就讀於集美中學的黃永玉成莫逆之交。抗戰勝利後出任廈門《青年日報》採訪主任。因為同情共產黨而為閩中地下黨及香港華南局「五四小組」搜集情報。1949年秋為逃避國民黨軍統追殺亡命香港。1950年回廈,組建廈門中國農工民主黨。1952年被聘為廈門市第二屆人大代表[1]

1981年成為中國全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6年起,出任廈門畫院副院長。1988年成為中國全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9年任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顧問。1994年,獲菲律賓「國際文化交流榮譽金獎」,台灣中華民國「第四屆詩、書、畫、攝於作品大展國畫金嶺獎」,成為美國加州中華藝術協會會員。曾在美國、台灣、新加坡及中國多個城市舉行個人畫展,並分別於1986年參與日本「中國一流書畫展」,以及1993參與名古屋「日中水墨畫代表作家展」。1995年起,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2]

作品[編輯]

  • 1980年,《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作品集》
  • 1990年,《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黃河出版社)
  • 1991年,《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辭典》(河南美術出版社)
  • 1992年,《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篆刻家大辭典》(哈爾濱出版社)
  • 1993年,《華夏千家書畫集》(香港漢榮書局有限公司)、《中國美術年鑑1949-1989》(國家美術博物館)、《中國印學年鑑1988-1992》(西泠印社)、《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河南美術出版社)
  • 1992年,創作國畫《蒼松木棉花圖》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並出版。
  • 199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書法大展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
  • 2004年,《中國美術家協會1949-2002會員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福建省文藝家辭典》(作家出版社)
  • 詞條選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浙江美術版本),《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辭典》(浙江古籍版本),《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增補本》(西泠印社版本,張根全編)

書畫集

  • 《張人希花鳥畫》
  • 《張人希作品集》

參考文獻[編輯]

  1. ^ 劉雲鶴編著. 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13.08: 310. ISBN 978-7-5486-0546-1. 
  2. ^ 唐書同主編. 中国书法全集 4 图文版.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0.01: 200. ISBN 978-7-5601-4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