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張愛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愛萍
張愛萍像
第六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82年11月—1988年4月
總理趙紫陽
前任耿飈
繼任秦基偉
第五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任期
1980年9月—1982年5月
總理趙紫陽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張端緒
(1910-01-09)1910年1月9日
 大清四川省達縣
逝世2003年7月5日(2003歲—07—05)(9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楊純(無子女)
1939年結婚—1941年結束)

李又蘭
1942年結婚—2003年結束
兒女子:張勝、張翔
女:張小艾
母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
著作《神劍之歌》
《張愛萍軍事文選》
獲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服役時間1929年-1987年
軍銜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校(193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55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張愛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原名張端緒[1]:2四川達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張愛萍早年在蘇北紅十四軍作戰,後轉入中央蘇區任職,長征開始後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團、第十三團政委,後任軍委騎兵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旅長,第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東海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委主任。文化大革命時期遭迫害,此後擔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國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生平

[編輯]

早期革命生涯

[編輯]

1910年1月9日生於四川省達縣張家溝。1925年春入達縣中學,開始參加革命活動,任學生會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羅江口黨支部書記、臨時縣委委員,組織學生、群眾進行革命活動[1]:11-19[2]。1929年6月赴上海參加中共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閘北區委委員、副書記,曾兩次遭逮捕[1]:31-37。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39。在蘇北紅十四軍第一師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中隊長、大隊長,於戰爭中左臂負傷。

1930年底,張愛萍到中央蘇區工作,歷任共青團閩西特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共青團蘇區中央局秘書長,共青團中心縣委書記,共青團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中央反帝擁蘇大同盟青年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3]。參與創建少共國際師和紅軍後備兵源的組織動員工作,創作了少共國際師師歌歌詞[1]:77,參與編輯團中央機關報《青年實話》,主編少先隊中央總隊機關刊物《少年先鋒》,發表數十篇文章[4]。先後參加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春入紅軍大學學習,同年9月任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二團政委[1]:104,參與長征,歷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團、第十三團政委,參與婁山關戰鬥[5]和強渡烏江[6]:290。長徵到達陝北後,任中央軍委騎兵團政委兼代團長[1]:162,率部轉戰長城內外的榆林靖邊定邊、安邊地區。1936年6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1937年上半年,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1]:175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愛萍赴上海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組織滬杭寧地區抗日游擊戰爭[1]:179。1938年春,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做統戰工作,並代表八路軍115師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師以上政治部主任聯席會議,掛上校軍銜[7]。3月,奉周恩來之命前往徐州面見李宗仁,提出對日作戰意見[1]:193-194[8]。同年4月下旬,赴浙江金華進行統戰工作[1]:194

1940年8月25日,八路軍第五縱隊部分將領於皖東北合影。圖從左依次為韓振紀劉瑞龍田守堯、張愛萍、韋國清[6]:圖片頁第一組[9]

1938年8月中旬,赴河南確山,發展武裝力量,組建新四軍挺進縱隊[1]:205。1939年1月,任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同年6月,赴津浦路東開闢敵後根據地,任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處長,與江上青等進行對國軍盛子瑾部的統戰工作[10]。同年12月,任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總隊長兼政委,開闢蘇皖邊區根據地,後任八路軍蘇皖縱隊政委。1940年8月,擔任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淮海、鹽阜地區,發展蘇北[1]:261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旅長,發展皖東北根據地[6]:87-89。11月任第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11][1]:302。1942年12月,任第三師副師長兼第八旅旅長、政委,兼鹽阜軍分區司令員、政委及鹽阜地委書記,統一指揮鹽阜地區的反掃蕩戰爭。1943年3月,在張愛萍建議下,新四軍襲擊進入根據地的國軍韓德勤部,全殲該部隊並生擒韓[1]:331[12]。隨後,張愛萍又指揮陳集殲滅戰,全殲日軍三十五師團的一個中隊[1]:335-339。5月,又指揮陳家港戰鬥,並營救美軍飛行員[1]:343。1944年9月,張愛萍接替陣亡的彭雪楓,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發展豫皖蘇邊區[1]:347。1945年8月,率部向日軍反攻,逼近徐州

1945年10月,張愛萍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九縱隊司令[6]:126,12月因車禍導致頭部受傷[6]:127全面內戰爆發後,因傷情發作而轉到大連蘇聯伏羅希洛夫格勒海參崴療養[1]:378-379。1949年1月,張愛萍傷愈回國,任第三野戰軍前線委員會委員[13]。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即東海艦隊前身)成立(此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張愛萍成為第一任司令員,負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前身部隊[1]:38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張愛萍在現場向周恩來報告。

1951年初,張愛萍任第七兵團司令員兼浙江軍區司令員,次年2月任1954年9月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6]:214。1954年8月,張愛萍任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負責組織指揮大陳列島戰役[14]。1954年10月,張愛萍調任副總參謀長,組織指揮了一江山島戰役,該戰役是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15]。此後,又任總參黨委副書記、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負責軍事行政、裝備、軍務等工作[1]:482,主持制訂了《關於改變組織體制的決議(草案)》、《總參謀部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十條》、《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解放軍的發展方向及組織編制》、《全軍組織、裝備八年規劃》、《對改變我軍陸軍師編制的意見》等文件[4]。1955年,張愛萍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0年3月,張愛萍任國防科委副主任,1962年11月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12月任中共中央專門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國防科技、裝備和國防工業工作,並具體負責「兩彈一星」工程[6]:333

文革中,張愛萍受到批判,被關押五年,左腿致殘[1]:602。後來在周恩來關照下,得以匿名保外就醫鄧小平再次上台後進行整頓,張愛萍遂復出,1975年3月任國防科委主任,整頓國防科技領域。反擊右傾翻案風後再次被打倒[1]:644。1977年3月再次擔任國防科委主任,8月任中央軍委委員、9月恢復副總參謀長職務,並任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11月任中央軍委軍事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12月任中央專委辦公室主任[4]

1980年5月,組織指揮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發射,同年8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1月任國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1]:705改革開放期間,鄧小平允許並鼓勵軍隊各級部隊經商的政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16];張愛萍對此表示「(軍隊)熱衷於經商,必然導致腐敗」、「無異於自毀長城」[17]。1987年10月,張愛萍離休,但又被安排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另據《美國之音》間接引述胡績偉的說法,1989年六四事件中,張愛萍[18]葉飛楊得志蕭克陳再道宋時輪李聚奎等七位將軍強調人民解放軍的槍口不能對着人民群眾[19]

張愛萍與其妻李又蘭合葬墓。2020年

張愛萍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20]。2003年7月5日20時35分,張愛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耆壽93歲。7月6日,新華社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現代國防科技建設的領導人之一」來形容張愛萍,顯示中國共產黨對他一生評價。[2]

著作

[編輯]
  • 《張愛萍軍事文選》1994-01 長征出版社
  • 《青年運動回憶錄》(第一集)張愛萍 肖華等著,1978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評價

[編輯]
  • 毛澤東評價:「好犯上!」
  • 葉劍英評價:「渾身帶刺!」
  • 鄧小平評價:「軍隊中有兩個人惹不起,你張愛萍,就是一個!」[21]
  • 上海解放日報》曾刊登前輩撰文憶述張愛萍,稱其文武皆備,詩作傳世,又善書法,其行草米芾神韻,英氣勃發,酣暢淋漓,1944年新四軍師長彭雪楓陣亡,他草書輓聯,上為「恨寇賊殺死吾戰友」,下對「率全師誓為爾報仇」,時人稱佳,有「軍中才子」、「馬上詩人」之名[2]。喜攝影,戰爭年代曾拍照片上千,晚年仍樂此不疲,凡外出活動相機必掛胸前,不識者誤為攝影師,知之者稱「將軍攝影家」[2]

家庭

[編輯]

第一任妻子楊純,原名萬國瑞,在皖東北工作期間化名陳光薇,1939年與張愛萍結婚,1941年離婚。曾任衛生部副部長[22]

第二任妻子李又蘭,1942年8月8日與張愛萍結婚,曾任國防科工委辦公室副主任。

  • 長子:張翔。曾任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副司令員、中將[23]
  • 次子:張勝。曾任總參作戰部戰役局局長,大校。1992年,張勝擬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兼戰役局局長,但他請求退役[6]:670。張勝退役後,著有《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全面記述張愛萍的一生。
  • 女兒:張小艾[24]
    • 外孫:張辛亮(隨母姓)。企業家,辛夷資本創始人。中國高級領導人汪洋的女婿。

張愛萍胞弟張燦明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2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東方鶴. 上将张爱萍(上下).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01-003139-2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2.3 前防長張愛萍病逝. 《明報》 (香港). 2003年7月7日. 
  3. ^ 李景田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2011 總論·人物.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1: 321. ISBN 7-5035-4491-0 (中文(簡體)). 
  4. ^ 4.0 4.1 4.2 组图:张爱萍同志生平. 新華網. 2003-07-12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5. ^ 王樹增. 长征.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275-279. ISBN 978-7-02-005798-6 (中文(簡體)).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張勝.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修訂版.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ISBN 978-7-108-04695-6 (中文(簡體)). 
  7.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簡體)). 
  8. ^ 周恩来与台儿庄大战鲜为人知的往事. 搜狐. 2014-04-03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5). 
  9. ^ 嚴建平. 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幅照片求证. 新民晚報. 2013-07-07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10. ^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他改变了中国 江泽民传. 人民網 來源:《大地》2005年第八期. [2011-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 (簡體中文). 
  11.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163.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簡體)). 
  12. ^ 劉小清. 新四军捉放韩德勤纪实 (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01-26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13. ^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424.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14. ^ 亮剑台海:解放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纪实. 鳳凰新媒體. 2007-10-10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中文(簡體)). 
  15. ^ 徐焰. 金门之战.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1: 128. ISBN 978-7-205-06942-1 (中文(簡體)). 
  16. ^ 傅高義著;馮克利譯. 邓小平时代.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530. ISBN 978-7-1080-4153-1 (中文(簡體)). 
  17. ^ 张爱萍痛斥军队经商.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10-16 [201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9) (中文(簡體)). 
  18. ^ 張, 勝.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結合w:王震的經歷和立場,這個發生在1989年的「重大問題」很可能是六四事件.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8-1: 489. ISBN 9787500679561 (中文(簡體)). (第420頁)……可惜在九年後(1989年),他們(指張愛萍和王震)在一個『重大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19. ^ 鲜明对照:中外媒体谈赵紫阳葬礼. 美國之音. 2005-04-02 [2005-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3). 
  20.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105. ISBN 7-5065-5055-5 (中文(簡體)). 
  21. ^ 揭秘:哪位开国将军被毛泽东评价为“好犯上”?. 戰略網. 2014-08-04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22. ^ 女中豪杰杨纯纵横淮海. 我蘇網. 2017-12-05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5). 
  23. ^ 张爱萍之子张翔:打破我军信息化瓶颈的将军. 新浪. 2007-08-20 [2015-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4. ^ 将军女儿寻找泡桐岗. 網易. 2006-10-09 [2015-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0). 
  25. ^ 张爱萍故居. 達州市通川區人民政府. 2017-06-20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耿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1982年-1988年
繼任:
秦基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陶魯笳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75年3月-1982月5月
併入國防科工委
前任:
王建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司令員
1951年2月-1952年7月
繼任:
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