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怡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怡峰/怡鋒
車騎大將軍
國家北魏
姓名怡峰
景阜
封爵樂陵郡公
籍貫遼西人
別名怡鋒
諡號襄威

怡峰(500年—549年)[1],字景阜鮮卑族。遼西郡(今遼寧義縣)人,本姓默台氏,因避難改姓,北魏、西魏官員。

生平

[編輯]

怡峰少年時就進入軍隊征戰,以驍勇聞名。北魏孝莊帝永安年間(528—530年),假龍驤將軍,為都將,跟從賀拔岳討伐万俟丑奴,以功授給事中、明威將軍,轉征虜將軍、都督,賜爵蒲陰縣男。[2]

534年,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所殺,賀拔岳帳下諸將趙貴劉道德、怡峰等人謀劃迎立宇文泰為主,宇文泰到後,統眾進入隴川征討侯莫陳悅。侯莫陳悅部隊離散,逃至荒野中自縊而死。但他的黨羽原州刺史史歸猶仍佔據原州,與豳州刺史孫定兒等人一起繼續對抗宇文泰。宇文泰令劉道德率軍襲擊豳州,怡峰與侯莫陳崇攻打原州,平定了侯莫陳悅餘黨的叛亂[2]

534年,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歡控制,頻繁下詔拉攏宇文泰出兵對抗高歡。宇文泰於是令怡峰與都督趙貴等率輕騎趕赴洛陽。到潼關時,孝武帝已經從洛陽西逃長安[2]

十一月,宇文泰派儀同李虎李弼、趙貴、怡峰等人討伐靈州曹泥,李虎引河水灌城,次年,曹泥投降,靈州當地的豪帥被遷到於咸陽[3]。怡峰以功進爵華陽縣公,邑一千戶[2]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宇文泰成為丞相後,創立府兵制,成立左右十二軍[4](即十二衛,由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于謹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人統領[5]),由丞相府總領。怡峰統領其中一軍,與劉道德同為騎兵將領。八月,宇文泰率十二將東伐,攻陷潼關,怡峰以功拜安東將軍、華州刺史。不久轉大都督。此後他參加了俘虜竇泰,收復弘農及沙苑之戰,以戰功升遷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進爵樂陵郡公,食邑通前二千戶[2][5]

沙苑之戰後,西魏馮翊王元季海、開府獨孤信率步騎二萬向洛陽進軍,東魏洛陽守將高敖曹渡河逃走,獨孤信率軍入洛陽。怡峰率奇兵至成皋(在今河南滎陽市西北20公里汜水鎮虎牢關村),收攏當地戶口後返回。東魏大將堯雄趙育是雲寶潁川出兵,欲收復失地,被西魏儀同宇文貴梁遷擊破,趙育投降,東魏再次派遣任祥率河南兵步騎萬餘到潁川支援堯雄,怡峰率輕騎五百與宇文貴、梁遷等人再次擊破任祥,是雲寶投降西魏。由此怡峰威名轉盛,加授開府儀同三司[5][2]

大統四年(538年)七月,東魏派遣大將侯景厙狄干、高敖曹、韓軌可朱渾元莫多婁貸文等人將獨孤信圍在洛陽,高歡率大軍後至。宇文泰、西魏文帝也率軍支援獨孤信,並解除了據守金墉的怡峰、元季海的包圍。八月初三庚寅(538年9月12日),東、西魏開始河橋之戰[5]

當天兩軍從早上交戰到下午未時(13:00至15:00),右軍的獨孤信、李遠和左軍的趙貴、怡峰都被東魏擊敗,與後軍李虎念賢等人一起潰逃回長安。洛陽、弘農失守,關中大為震恐。宇文泰從閿鄉縣回到長安後,關中才安定下來。宇文泰將左軍統領趙貴免職,但原諒了怡峰等大將的罪責,仍然任命怡峰為東西北三夏州諸軍事、夏州刺史[5][2]

大統七年(541年)春三月,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伏上郡反叛,怡峰與開府于謹討平之[5]

大統八年(542年)十月,東魏高歡入侵汾州絳州,包圍玉壁。怡峰跟隨宇文泰從蒲阪出兵,解除了玉壁之圍[5]

大統九年(543年)春,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軍出迎,到洛陽時,派開府于謹、怡峰等攻陷柏谷塢,三月,東魏高歡領軍渡河至邙山,兩國開始邙山之戰[5]

大統十二年(546年)春,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涼州反叛,宇文泰派獨孤信率怡峰、史寧侯植王子直等大將征討,獨孤信在夜晚令諸將以沖梯攻其東北,自己親帥壯士偷襲其西南,早次日早晨攻克涼州城,宇文仲和被生擒[5]

大統十五年(549年),東魏大將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生等人率眾十餘萬圍攻西魏王思政潁川。西魏大將軍趙貴帥軍支援王思政,高岳引洧水灌城,潁川以北成為澤國,趙貴、怡峰等援兵被阻[5]。怡峰領軍至南陽時,病卒,時年五十[2]。當年六月,潁川被攻陷[5]

怡峰沉毅有膽略,很得士卒之心,當時號為驍將。他病亡後,宇文泰嘆惜良久,追贈他為華州刺史,諡曰襄威[2]

鮮卑姓氏

[編輯]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連慶認為,默台氏是默容氏的誤寫,台容二字形近易訛,默容氏即慕容氏之異譯。北魏屠殺慕容氏後,倖免的慕容氏支庶改為默容,字雖不同,而音頗近似。改為怡氏之後,便與慕容氏毫不相干。默容尚可以還原為慕容,怡氏則不能,但容、怡仍是雙聲字。默容氏避難改性的情況與豆盧氏完全相同[6]。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高然認為陳連慶理解有誤,怡姓並非與容字相對,而應為「輿」姓的不同譯寫,怡、輿一音之轉。默容到怡姓的變化其實就是慕容氏到慕輿氏再到輿姓變化的一種異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古代譯音無定字的情況造成的。在受到政治壓迫而改姓的過程中,怡峰祖上的一支慕容鮮卑人在自身姓氏被譯寫成漢字的過程中將「輿」字寫成了同音的「怡」字[7]

其他

[編輯]

戚徽之大象年間墓誌記載戚徽之曾任樂陵公怡峰府主簿,戚徽之大象年間墓誌則記載戚徽之曾任六菟頭府主簿[8]

家庭

[編輯]

高祖

[編輯]

曾祖

[編輯]
  • 怡文,北魏冀州刺史

子女

[編輯]
  • 怡昂,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鄯國公
  • 怡光,北周汾涇豳三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龍河縣公
  • 怡春,北周吏部下大夫、儀同三司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17》,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書目

[編輯]
  1. ^ 一作怡峯怡鋒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周書》卷十七
  3. ^ 《周書》卷一
  4. ^ 《周書》卷十一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周書》卷二
  6. ^ 陳連慶著.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年: 63–64. ISBN 7-80528-659-0 (中文(簡體)). 
  7. ^ 高然, 《民族历程与慕容改姓》,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04期), 2014年, (04期): 27–32 [2020-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8. ^ 呂偉濤, 《普六如徽之的两盒墓志》, 《美術考古》 (06期), 2023年, (06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