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感傷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感傷主義(德語:Empfindsamkeit)是個人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首先是在虔信派的宗教領域,之後發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感傷主義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世俗化的虔信派(Pietismus),它是通過對內心生活及狂熱和感動等主觀感情的觀察和描述,來表明對於美德和其他道德典範的看法。在感傷主義中,內心的特有感覺被認真對待,甚至是狂熱地崇拜這種內心感受,並反對通過宮廷禮儀中的等級觀念來規範這種感覺。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感傷主義的頂峰之作。

感傷主義一直在世界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感傷主義在文學的許多體裁都有體現,如感傷主義詩歌、感傷主義小說、感傷主義音樂。歐洲文學的感傷主義在啟蒙時代出現,部分是對哲學上的感傷主義的回應。在18世紀的英格蘭,感傷主義小說成為了一種主要的文學體裁。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