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托多克聖庇護十世教堂

座標28°37′09″N 17°54′18″W / 28.61917°N 17.90500°W / 28.61917; -17.9050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庇護十世教堂
Iglesia de San Pío X
2020年的教堂
詞源庇護十世
概要
狀態教堂
類型已棄用建築物[*]教堂
用途天主教教堂建築[*]
所屬國家/地區 西班牙
地點洛斯利亞諾斯-德阿里達內托多克英語Todoque
座標28°37′09″N 17°54′18″W / 28.61917°N 17.90500°W / 28.61917; -17.90500
啟用1954年5月30日
毀壞日2021年9月26日
地圖
地圖

聖庇護十世教堂(西班牙語:Iglesia de San Pío X)是一座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自治區拉帕爾馬島洛斯利亞諾斯-德阿里達內市鎮內托多克英語Todoque區的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建於1954年,在2021年老昆布雷火山爆發中被完全摧毀[1]。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獻給教皇庇護十世的教堂[2][3]

建築設計[編輯]

外觀[編輯]

這座教堂是在西班牙內戰時期結束後由該鎮居民自己建造的,建築採用當地流行的加那利建築風格,同時也融合了穆德哈爾的建築風格[3]

建築的前牆由磚塊砌成;位於前牆的上方有一個突起的屋簷,形狀略類似於梯形,屋檐鋪設有阿拉伯瓦;屋檐的門廊下方由四根帶有矩形底座的柱子支撐;整個屋檐結構構成了教堂的外廳,外廳的底座由石塊鋪設,而頂部則是托斯卡納柱式的柱頭。教堂正門的入口則呈半圓拱形,而在教堂大廳的頂樓有一扇簡易的玫瑰窗。山牆部分的屋頂有突出的扶壁和封閉的窗戶。以大門為基準的教堂的主視圖的左側是鐘樓,鐘樓的俯視圖呈方形,分為兩部分,有一個陽台、一個時鐘和一個圓錐形圓頂,圓頂上有一個八角形底座,上面有一個十字架。大門左側有一塊小牌匾,上面寫着:

PRIMER TEMPLO DEL ORBE CATÓLICO
DEDICADO A LA ADVOCACIÓN DEL
GRAN PONTÍFICE DE LA EUCARISTIA
PIO X
XXX - V - MCMLIV
TODOQUE 19 - 8 - 84

牌匾文字的中文大意為:天主教世界第一座致力於響應教宗庇護十世的倡導聖體聖事的教堂,建立於1954年5月30日。牌匾於1984年8月19日在托多克設立。

內飾[編輯]

教堂的內部設有一個長方形的平面結構和一個中殿結構,地面鋪設有有格子地板和木製天花板。主教堂的裝飾非常簡單,裝飾有祭壇畫,平面呈矩形,位於半圓形拱門後面,由方形基座的鑲嵌柱支撐。主祭壇由一個含三條過道的主結構、一張長凳和一個閣樓組成,全部由彩色和大理石木材製成。中央壁龕有一個分段式拱門,由壁柱構成,雕刻着令人悲痛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刻,而側面的壁龕有半圓形拱門,有紋理,大小是中央壁龕的一半,上面刻有耶穌受難的雕像。左邊是迦密聖母,右邊是教宗庇護十世的大象。在側面壁龕和閣樓之間,有突出的楣板,分別在左側和右側展示了卡梅爾聖母和庇護十世的盾牌,這些盾牌由壁柱和側面壁龕構成,並通過簡單的連接與這些壁龕分開。閣樓的周圍環繞着魚鰭結構和尖塔,頂部設有三角形的山牆,以鴿子圖案的樣式展示了聖父、耶穌和聖靈的圖像,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圖像。

毀滅[編輯]

2021年9月19日,位於埃爾帕索附近的卡貝薩德瓦卡松林(西班牙語:Cabeza de Vaca)附近的老昆布雷火山開始噴發[4],儘管當天教堂仍然處於當局設立的火山爆發災害的安全範圍內[5]。而在距離首次火山爆發事件報告十六個小時後,火山噴發產生了三股高度達六公尺的熔岩流[6]。在9月21日14時後,火山爆發的主要熔岩流以時速為每小時約120米的速度抵達托多克地區[7]。隨着熔岩流對教堂可能產生的威脅越來越大時,當地人便將教堂內的各種物件拆除,包括繪畫、禮拜物品和聖物[8];而剩下的祭壇繪畫無法被拆卸,最終和長凳一樣被熔岩流摧毀。儘管在9月26日前,熔岩流出現了明顯的減速現象(移速低於每小時4米),然而在9月26日當天,熔岩流的移速又恢復到了每小時100米,當天的熔岩流不僅抵達托多克,且向人口密集區移動了150米[9]。受熔岩流的影響,在9月26日的17時55分,該教堂的鐘樓倒塌,加那利廣播電視台英語Radio Televisión Canaria的節目BTC Connection對事件進行了現場的全程直播[5]

參考資料[編輯]

  1. ^ Carracedo, Juan C.; Troll, Valentin R.; Day, James M. D.; Geiger, Harri; Aulinas, Meritxell; Soler, Vicente; Deegan, Frances M.; Perez‐Torrado, Francisco J.; Gisbert, Guillem; Gazel, Esteban; Rodriguez‐Gonzalez, Alejandro; Albert, Helena. The 2021 eruption of the Cumbre Vieja volcanic ridge on La Palma, Canary Islands. Geology Today. May 2022, 38 (3): 94–107 [2023-10-12]. ISSN 0266-6979. doi:10.1111/gto.123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3) (英語). 
  2. ^ Los Llanos de Aridane. palmerosenelmundo.com.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3. ^ 3.0 3.1 Beltrán, J. "La ermita de San Pío X se volverá a poner en pie". larazon.es. 2021-09-28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7). 
  4. ^ La Palma: Al octavo día, estalló el volcán. Agencia EFE. 2021-09-19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1). 
  5. ^ 5.0 5.1 González, Yago. Colapsa el campanario de la iglesia de Todoque. alfayomega.es. 2021-09-26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6. ^ Erupción La Palma: una nueva boca alimenta las lenguas de lava y obliga al desalojo de 700 personas más. www.lasexta.com. 2021-09-20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7. ^ Vídeo: La lava llega al barrio de Todoque. Canarias7. 2021-09-21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8. ^ El obispo de Tenerife lamenta el derrumbe de la iglesia de Todoque: "La gente le tenía un gran cariño". cope.es. 2021-09-27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9. ^ La lava sobrepasa Todoque y está a 1,6 kilómetros de la costa. infobae.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