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級救援打撈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支撐級救援打撈船
美國海軍「保護者」號 (ARS-39) 於 1967 年 4 月 26 日在夏威夷歐胡島附近航行
概觀
艦種救援打撈船
艦名出處支撐級救援打撈船
擁有國
艦級支撐級
前型潛水員級救援打撈船
次型保障級救援打撈船
數量6艘
服役中華民國海軍 1艘
退役5艘
技術數據
排水量
  • 1,497 long ton(1,521 t) (lt)
  • 2,048 long ton(2,081 t) (fl)
全長213英尺6英寸(65.07米)
全寬39英尺(12米)
動力柴電,雙螺桿
功率2,780 hp(2,070 kW
最高速度15(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
乘員120 人
武器裝備2 × 40 毫米火砲

支撐級救援打撈船二戰期間為美國海軍設計和建造的一系列救援和打撈船。 「支撐級」等救援和打撈船可以保護在戰鬥中受損的戰鬥艦艇免受進一步損壞,並將其拖至安全地帶。救援、打撈和拖航船為戰鬥中的軍艦提供快速滅火、泵送、戰損修復和救援拖帶,並將其拖至安全區域的船舶或基地進行搶修。

歷史[編輯]

玄武岩公司的鋼鐵部門建造了所有六艘「支撐級」船舶。該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納帕南部納帕河沿岸)最初於 1920 年開始從事採石業務,但到 1938 年開始建造自己的駁船[1]

1941 年 10 月 24 日,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建立海軍救助服務處。珍珠港事件後,海軍可以通過 1941 年 12 月 11 日與「梅里特-查普曼和斯科特」簽訂的合同開始打撈行動。這也使得美國海軍可以讓「梅里特-查普曼和斯科特」培訓未來的海軍打撈操作員。 救助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加強超出船員能力範圍的損害控制。 這可能包括救火、拖船修復設施或清理港口中在戰鬥中受損或自沉的船隻。

修復受損船隻比建造新船隻要快得多。 在太平洋戰爭跳島戰術中,救援人員將登陸艇從海灘上移走,清理海灘頭,使其成為繼續行動的集結地。 許多受損的船隻及其貨物被保留和修復,然後用於未來的行動。

美國海軍建設局與海軍軍官和打撈行業一起設計了「支撐級」特級打撈船,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訂購了新級打撈船。這些是堅固的遠洋拖船,配備了柴電推進裝置和強大的自動張緊牽引絞車。 Bolster級與Diver打撈船設計密切相關,擁有5英尺(1.5米)更寬的船寬以增加穩定性和設備。 [2]

艦名列表[編輯]

艦名 舷號 建造 退役 現況
支撐號 ARS-38 1945 年 5 月 1 日 1994 年 9 月 24 日 2011 年 4 月 12 日 以廢品形式出售
保護者號 ARS-39 1945 年 6 月 9 日 1994 年 4 月 1 日 2004 年 11 月 作為擔任靶艦擊沉
提升號 ARS-40 1945 年 7 月 21 日 1994 年 9 月 30 日 2007 年 7 月 17 日 以廢品形式出售
時機號 ARS-41 1945 年 10 月 5 日 1993 年 4 月 30 日 2003 年 12 月 5 日 以廢品形式出售
取料機號 ARS-42 1945 年 12 月 20 日 1994 年 9 月 16 日 2011 年 4 月 12 日 以廢品形式出售
恢復號 ARS-43 1946 年 5 月 15 日 1994 年 9 月 20 日 1998年9月30日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改名為大屯艦;目前服役中
獵犬號 ARS-44 1945 年 8 月 13 日,建造取消
熟練號 ARS-45 1945 年 8 月 27 日,建造取消
支持號 ARS-46 1945 年 8 月 12 日,建造取消
勞苦者號 ARS-47 1945 年 8 月 12 日,合同取消
緊迫號 ARS-48 1945 年 8 月 12 日,合同取消
願意號 ARS-49 1945 年 8 月 12 日,合同取消

(註: [3]

運作[編輯]

船員人數約為 120 人,其中包括潛水員,配備了船上的一些獨特功能。兩台消防炮,能夠泵出4,000美制加侖(15,000公升;3,300英制加侖)每分鐘向着火的甲板的水,協助救援工作。完整的機械車間允許切割和組裝補丁,修復損壞的船體足夠長的時間,以便返回港口進行任何重大維修。前部吊臂可舉升 20 噸,而尾部扇形尾翼的最大舉升力為 8 噸。扇尾上還有 Almon Johnson 拖曳機,其高度為2,100英尺(640米) 2-英寸(51-毫米)鋼絲繩最大拉力可達50噸。

此外,艦內的救助艙裏還存放着大量便攜式救助設備—泵、發電機和各種尺寸的焊接機,可以放置在任何需要的地方。 此外,船上還維護着八個完整的沙灘裝備腿,每個腿能夠產生高達 60 噸的拉力。 這些船可以利用其主艏滾輪從海底提升最多 150 噸的重量,並使用輔助艏滾輪額外提升 30 噸的重量。 再壓縮室可用於治療潛水相關疾病,並且正在使用 MK-5 水面供氣潛水系統。 [4]

該艦的船員還能夠在航行時對博爾斯特級艦艇本身進行小修。 主甲板上有一個配備焊機的小型直流電氣車間,而第二層甲板上有一個可以復制零件和進行維修的大型機電車間。 船員可以使用機載機器製造小零件,包括鑽床、磨床和車床。 船員還可以使用船上設備來修補打撈船,但造船廠通常會進行規模更大、更複雜的修理,而這些修理超出了船員的能力。。 [2]

導航[編輯]

船舶的航行在駕駛台上進行,電子設備在船舶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進行更新。 駕駛台上裝有指南針、發動機指令電報機、陀螺儀中繼器和舵。 右舷側的駕駛台後面是海圖室,而帶有測深計的雷達室則位於左舷側。 橋面的後部設有通訊室,用於接收和發送公報。 陀螺室位於駕駛台下方第一平台。[2]

武裝[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為「支撐級」級配備了防禦武器和安全設備。波斯特級40 毫米(1.57 英寸)火砲主要用作針對飛機和小型艦船的防禦武器。戰後,海軍將該艦的武器裝備改為兩門20毫米(0.79英寸)火砲和兩挺50口徑機槍。最終,「支撐級」僅攜帶50口徑火砲。萬一沉沒,駕駛台上有兩艘 35 英尺 (11 m) 的救生艇和七艘橡膠救生艇。[5]

參考[編輯]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美國海軍軍艦辭典英語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的文本。 完整內容請參見[1]

  1. ^ Archived copy (PDF). [10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6 September 2015). 
  2. ^ 2.0 2.1 2.2 Archived copy (PDF). [10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6 September 2015). 
  3. ^ ARS-38 Bolster. fas.org. 24 February 1999 [19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4. ^ USS Bolster (ARS 38). navysite.de. [19 Febr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5). 
  5. ^ Archived copy (PDF). [10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6 Septembe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