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新四軍第4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四軍第4師
新四軍臂章
存在時期1941年-1945年9月
種類游擊隊
功能正式武裝團體
駐軍/總部蘇北、皖南
參與戰役國共內戰
對日抗戰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彭雪楓張震
標識
臂章新四軍標章

新四軍第4師,全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四師皖南事變後,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編成,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蕭望東。轄第10、第11、第12旅和蕭縣獨立旅,共1.5萬餘人[1]

概述

[編輯]
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在1945年5月下旬起發起宿南戰役。

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編成。同年春,遭受中華民國國軍共9個師14萬餘人進攻,第4師被迫進行自衛反擊。由於眾寡懸殊,第4師於5月30日退出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轉移到津浦路東的皖東北地區。6月,撤銷第12旅,並將各旅的騎兵集中編為師騎兵團。7月,鄧子恢任政治委員。9月,第10旅調歸第3師建制,第3師第9旅調歸第4師建制。1942年7月,吳芝圃任政治部主任。11月,粉碎了日偽軍6000餘人的大掃蕩,殲日偽軍700餘人,拔除了青陽、馬公店等據點。同月,第4師師部兼淮北軍區機關。1943年3月,第4師主力在新四軍第2師新四軍第3師一部配合下,在江蘇泗陽縣山子頭地區的自衛反擊戰中,俘國民黨江蘇省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以下千餘人[2]

1944年春,對日偽軍開展攻勢作戰,殲滅日偽軍1800餘人。7月,又殲滅日偽軍800餘人。8月,主力向津浦路西敵後挺進,在第3師第7旅的配合下,殲敵1.3萬餘入,拔除據點36處,恢復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9月,彭雪楓犧牲,張愛萍任師長,韋國清任副師長。1945年春,發動攻勢作戰,攻克據點20餘處,殲日偽軍4900餘人。7月,取得睢寧戰役勝利,殲偽軍2200餘人。同月,重建了第12旅。8月中旬,相繼攻克永城縣、泗縣縣、五河縣、蕭縣、靈璧縣等縣城及徐州之曹村、大許家、曹八集等車站,殲偽軍4000餘人,並爭取了偽第18師4000餘人反正。隨後,部隊進行了新的編組,第9旅北上魯南,編入津浦前線野戰軍第2縱隊,第11、第12旅編入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3]。新四軍第4師在抗日戰爭中,共殲敵6萬餘人,部隊發展到3.2萬餘人,組建地方武裝2.3萬餘人[4]

最初編制

[編輯]

軍政委員會

[編輯]

新四軍第4師軍政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四軍第4師的集體領導機構。1941年4月30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在新四軍第4師設立軍政委員會,由彭雪楓、張震、蕭望東岳夏賴毅5人組成,彭雪楓任書記。1941年8月7日,改由鄧子恢任書記。1942年10月,蕭望東調新四軍第2師工作,增補吳芝圃為軍政委員會委員。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犧牲,增補張愛萍為軍政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鄭建英,陳文柱主編.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1.06: 127. ISBN 7-80557-384-0. 
  2. ^ 黃玉章等主編. 军队建设大辞典.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4.01: 754. ISBN 7-5080-0236-9. 
  3. ^ 楊長林主編. 当代军官百科辞典.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7: 411. ISBN 7-5065-3161-5. 
  4. ^ 丁星,郭加復主編. 新四军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06: 32. ISBN 7-5326-0422-5. 
  5. ^ 丁星,郭加復主編. 新四军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06: 33. ISBN 7-5326-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