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旗魚號潛艇 (SS-192)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3年4月13日,加利福尼亞州瓦列霍馬爾島海軍造船廠外的旗魚號潛艇
歷史
United States Navy ensign美國
艦名 角鯊號潛艇
艦名出處 角鯊
建造者 樸茨茅夫海軍造船廠英語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
動工日 1937年10月18日
下水日 1938年9月14日
贊助 托馬斯·C·哈特夫人
服役日 1939年3月1日
退役日 1939年11月15日
結局 沉沒,後被打撈
更名 1940年2月9日,更名為旗魚號
艦名出處 旗魚
服役日 1940年5月15日
退役日 1945年10月27日
除籍日 1948年4月30日
榮譽和獎項
結局 出售並拆解
技術數據
艦級 重牙鯛級英語Sargo-class submarine複合柴電動力潛艇[1]
排水量
  • 1,450長噸(1,470公噸)(水上)[2]
  • 2,350長噸(2,390公噸)(水中)[2]
全長 310英尺6英寸(94.64米)[2]
全寬 26英尺10英寸(8.18米)[2]
吃水 16英尺7.5英寸(5.067米)[2]
動力輸出
  • 5,500匹馬力(4,100千瓦特)(水上)[1]
  • 2,740匹馬力(2,040千瓦特)(水中)[1]
動力來源
速度
  • 21(24英里每小時;39公里每小時)(水上)[2]
  • 8.75節(10.07英里每小時;16.21公里每小時)(水中)[2]
續航距離 11,000海里(13,000英里;20,000公里)/10節(12英里每小時;19公里每小時)[2]
耐力 48小時/2節(2.3英里每小時;3.7公里每小時)[2]
潛航深度 250英尺(76米)[2]
乘員 59名(5名軍官)[2]
武器裝備

旗魚號潛艇,舷號「SS-192」,是美國海軍的一艘重牙鯛級潛艇英語Sargo-class submarine,初名角鯊號。1939年5月23日,角鯊號在新罕布什爾州海岸附近進行試潛時沉沒,26名船員喪生。在救援中首次使用了潛艇救生鍾英語McCann Rescue Chamber,拯救了其餘33名船員的生命。角鯊號於1939年底打撈出水並退役。

1940年5月,該潛艇更名為「旗魚號」。旗魚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次巡航,獲得九枚戰鬥星章。1945年10月退役,後出售拆解,司令塔基特里樸茨茅夫海軍造船廠英語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展出。

建造[編輯]

1937年10月18日,角鯊號潛艇在基特里樸茨茅夫海軍造船廠英語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動工。該潛艇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以角鯊命名的潛艇。1938年9月14日,在海軍上將托馬斯·C·哈特妻子的贊助下下水,[4]1939年3月1日開始服役。首任艇長為奧利弗·F·納昆英語Oliver F. Naquin中尉。[5] 1939年5月23日,角鯊號由於機械故障在試潛中沉沒。打撈出水後更名為「旗魚號」,並於1940年5月15日重新服役。[6][7]

試潛事故[編輯]

打撈出水的角鯊號

1939年5月12日,角鯊號開始在新罕布什爾州樸茨茅夫附近試潛。5月23日上午,在42°53′N 70°37′W / 42.883°N 70.617°W / 42.883; -70.617淺灘群島英語Isles of Shoals海域試潛時,由於通氣管主感應閥故障並沒有關閉到位,[7][6] 船尾魚雷室、兩個機艙、船員宿舍淹沒,26人喪生。[8]船員迅速採取行動,防止其他船艙淹水。艇長下令解開甲板上的救生浮標,隨後潛艇坐沉到了243英尺(74米)深的海底。[7]

姊妹艇杜父魚號英語USS Sculpin (SS-191)通過救生浮標英語Rescue buoy (submarine)定位到角鯊號後,24日中午11點30分,潛艇救援船英語submarine rescue ship獵鷹號英語USS Falcon (AM-28)放出救生鍾英語McCann Rescue Chamber與角鯊號甲板的艙蓋對接。25日凌晨,受困的33名船員全部救出。參與救援的四名潛水員亦被授予榮譽勳章[9]由於之前鱘魚號英語USS Sturgeon (SS-187)前笛鯛號英語USS Snapper (SS-185)也曾失事,為了徹底調查遇險原因,海軍當局決定打撈角鯊號。1939年9月13日,角鯊號成功打撈出水拖入樸茨茅夫船廠,11月15日退役。[10]

服役歷史[編輯]

1940年2月9日,角鯊號更名為「旗魚號」,成為美國海軍第一艘以旗魚為名的軍艦。1940年5月15日重新服役,艇長是美國海軍學院畢業的海軍少校小莫頓·C·穆瑪英語Morton C. Mumma[11]

9月中旬完成整修後,1941年1月16日旗魚號前往太平洋。[12] 旗魚號經過巴拿馬運河,在聖地牙哥補充燃料後於3月初抵達珍珠港。爾後向西航行到馬尼拉,並加入亞洲艦隊英語United States Asiatic Fleet,直到日軍襲擊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期間,艇長下令禁止船員稱該潛艇為「角鯊號」。觸犯禁令的船員會在下一次停靠港口時被逐出潛艇。[1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編輯]

前五次巡航:1941年12月至1942年8月[編輯]

珍珠港事件後,旗魚號離開馬尼拉,在呂宋島西海岸開始第一次巡航。12月10日,旗魚號發現一支巡洋艦驅逐艦支援的登陸部隊,但無法確定射擊位置。[14]12月13日晚遭遇兩艘日本驅逐艦。驅逐艦發現旗魚號後,投下數枚深水炸彈,而旗魚號則發射了兩枚魚雷。兩艦在戰鬥中均未受損。[15]12月17日,旗魚號返回馬尼拉。

艇長更換為李察·G·沃格英語Richard George Voge後,[16]旗魚號在12月21日前往台灣進行第二次巡航。1942年1月27日上午,在達沃哈馬黑拉島附近遭遇一艘妙高級巡洋艦,並向其發射四枚魚雷,造成目標損傷。[17]但兩艘護衛艦的攻擊迫使旗魚號潛入260英尺(79米)深的水下,向南逃向爪哇島。2月14日,旗魚號抵達芝拉扎縣加油並補給彈藥。

2月19日,旗魚號經過龍目海峽前往爪哇海開始第三次巡航。途中與盟軍軍艦侯斯頓號重巡洋艦和兩艘護衛艦相遇,爾後侯斯頓號和護衛艦前往巽他海峽,旗魚號留在附近巡航。3月2日,旗魚號遭遇一艘敵方驅逐艦,但攻擊未能成功。當晚,在龍目海峽入口處發現一艘疑似是加賀號航空母艦的大型艦艇和四艘護航的驅逐艦。[17]旗魚號發射四枚魚雷,擊中兩枚,目標艦沉沒。[17] 但事實上,加賀號當時在爪哇島南部海域,旗魚號擊沉的艦艇是加茂川丸特設飛機運輸艦。3月19日,旗魚號回到澳洲弗里曼特爾[18]

3月22日至5月21日,旗魚號在爪哇海和西里珀斯海進行第四次巡航,並向「麥克阿瑟游擊隊」運送1856發防空彈藥。[17]此次巡航僅與敵人有過一次接觸,未獲得任何戰果。

6月13日至8月1日,旗魚號在中南半島附近的南海進行第五次巡航。7月4日發現一艘大型貨船,但由於其是醫療船,無法進行攻擊。7月9日,旗魚號遭遇日軍陸軍運輸船青葉山丸,並向其發射兩枚魚雷,擊中一枚。[19]青葉山丸傾斜了15°,但並未沉沒。之後旗魚號返回弗里曼特爾。[20] [21]

第六及第七次巡航:1942年9月至1943年1月[編輯]

第五次巡航結束後,旗魚號前往布里斯本,艇長換為約翰·R·摩爾。[22] 9月13日,前往所羅門群島西部開始第六次巡航。9月17日至18日的夜間曾遭遇由八艘驅逐艦護送的日軍巡洋艦,但未能攻擊。9月19日,旗魚號向一艘佈雷艇發射三枚魚雷,但均未命中,被迫下潛以躲避反擊。11枚深水炸彈近距離爆炸,造成船體多處小規模損傷。11月1日,旗魚號返回布里斯本。

11月24日,旗魚號前往新不列顛南部開始第七次巡航。12月2日對兩艘驅逐艦發動攻擊但失敗。12月25日,旗魚號聲稱擊沉一艘日軍潛艇,但戰後日軍的記錄無法確認是否屬實。12月30日和31日分別攻擊了一艘貨船和驅逐艦,但未成功。1943年1月15日,旗魚號返回珍珠港。

第八及第九次巡航:1943年5月至9月[編輯]

1月27日至4月22日在梅爾島海軍造船廠英語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整修後,4月30日,旗魚號返回珍珠港。5月17日前往日本附近開始第八次巡航。在中途島加滿燃料後,抵達日本本州東岸的巡航海域。雖然和敵人有過幾次接觸,但由於天氣惡劣,無法進攻。6月15日,在釜石市海岸發現了兩艘由三艘獵潛艦護航的貨船。[23] 旗魚號發射了三枚魚雷,命中一枚,擊沉運輸船神珠丸。十天後,旗魚號擊沉了運輸船伊布里丸,[23]並因此遭到護航艦隊超過98發深水炸彈的攻擊。旗魚號船體小規模損傷,於6月26日離開巡航海域。[23]7月3日返回中途島。[24]

艇長更換為威廉·R·勒法沃爾後,[25]7月25日,旗魚號前往台灣海峽沖繩附近開始第九次巡航。此次巡航只發現了一艘輪船和一艘戎克船,沒有取得任何戰果。[23]9月16日,旗魚號返回珍珠港。[26]

第十次巡航: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編輯]

在珍珠港整修後,艇長更換為羅伯特·E·M·沃德。[27]11月17日,旗魚號前往本州島南部開始第十次巡航。[28]途中,船尾的一個魚雷管發生故障,船員取出其中的魚雷。

在中途島加油後,旗魚號抵達巡航海域。12月3日晚,旗魚號在橫須賀東南240英里(390公里)用雷達探測到從丘克群島駛向日本的艦隊,其中包括沖鷹號航空母艦雲鷹號航空母艦、11月5日在轟炸拉包爾中受損的摩耶號重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雖然受到颱風影響,旗魚號仍以12節的速度衝到艦隊前方,發射了四枚魚雷,兩枚命中沖鷹號。爾後旗魚號深潛以躲避驅逐艦投下的深水炸彈,而日軍艦隊迅速撤離,只留下受損的沖鷹號和護航的浦風號驅逐艦。4日凌晨2時,旗魚號浮出水面追擊沖鷹號。5時,旗魚號發射三枚魚雷,兩枚命中沖鷹號,之後下潛規避反擊。[28]

稍晚,旗魚號又發射了三枚魚雷,[29]最後兩枚命中沖鷹號。下潛過程中,潛艇內的船員聽到巨大的爆炸聲。[30]不久,沖鷹號航空母艦向左舷傾斜沉沒。[30]沖鷹號是美軍潛艇在二戰中擊沉的第一艘日軍航空母艦,[30]也是1943年唯一一艘被敵方擊沉的日軍大型軍艦。[31]諷刺的是,沖鷹號上裝載了21名美軍戰俘。而這些戰俘都來自四年前在旗魚號(當時的角鯊號)試潛事故中參與救援的杜父魚號潛艇。沖鷹號被擊沉後,其中20名葬身大海。[30]

12月7日,旗魚號在豐後水道附近上浮時遭到日軍戰鬥機攻擊,命中右舷,動力部分受損。船員進行了緊急處理。12月13日上午,在九州島南部發現兩艘貨船。當晚,旗魚號向其發射四枚魚雷,擊沉了其中的東泰丸陸軍船。[30]12月20日晚,旗魚號發現一艘日軍醫療船。

12月21日,旗魚號在豐後水道發現由三艘驅逐艦護航的六艘大型貨船。旗魚號發射了剩餘五枚魚雷中的三枚,兩枚命中貨船。[30]在下潛躲避驅逐艦反擊時,宇洋丸海軍徵傭船沉沒。[30]1944年1月5日,旗魚號返回珍珠港。艇長沃德獲得一枚海軍十字勳章[32]

第十一次巡航:1944年7月至9月[編輯]

6月15日至17日,旗魚號在馬雷島進行大規模檢修,爾後返回夏威夷。7月9日,作為「狼群戰術」的一部分,[33]旗魚號與六線魚號英語USS Greenling (SS-213)尖嘴魚號英語USS Billfish (SS-286)組成編隊在呂宋海峽執行第十一次巡航。8月7日下午,旗魚號和六線魚號發現日軍船隊。旗魚號發射三枚魚雷,命中一枚,擊沉陸軍護衛艇錦州丸。[21]

8月18日至19日午夜,旗魚號通過雷達探測到由三艘驅逐艦護航的榛名號戰艦[33]1時35分,旗魚號發射四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護航的驅逐艦。[34] 雖然驅逐艦應該受到重創,但是沒有記錄可以證實。[34]

8月24日,旗魚號在台灣南部用雷達探測敵方的四艘貨船和兩艘小型巡邏艇。旗魚號發射四枚魚雷,命中兩枚。[34] 東安丸海軍徵傭船斷成兩截沉沒。下潛躲過深水炸彈後,旗魚號又向第二艘貨船發射了四枚魚雷,命中兩枚。雖然船員認為該貨船必然沉沒或受損,但日軍沒有記錄證實。[35]

第十二次巡航:1944年9月至12月[編輯]

9月26日至12月11日,旗魚號在呂宋島和台灣海域和鯧魚號英語USS Pomfret (SS-391)礁蝴蝶魚號英語USS Parche (SS-384)一起參加了第十二次巡航。

經過颱風邊緣後,旗魚號抵達巡航地點。10月12日,旗魚號在琉球島附近海域營救了12名海軍機師。[35]這些機師在襲擊台灣的日軍基地後中彈棄機。旗魚號還用甲板炮擊沉了企圖俘虜機師舢舨和巡邏艇。10月24日,旗魚號到達塞班島讓機師下船,並加油整修。[35]

返回巡航區域後,11月3日,旗魚號襲擊一支運輸船隊但未成功。次日,成功擊中日軍驅逐艦春風號英語Japanese destroyer Harukaze (1922)和登陸艦T-111號,但由於敵方巡邏機攻擊,自身也受到了損傷。[21]隨後旗魚號離開該海域。11月24日傍晚,旗魚號發現前往菲律賓伊巴雅特的船隊。在通知鯧魚號船隊方位後,旗魚號向一艘護航的驅逐艦發射了三枚魚雷,據信至少命中一枚,之後該艦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然而,旗魚號突然受到驅逐艦攻擊。在確定沒有船體損壞後,旗魚號下潛迴避。四個半小時後,旗魚號躲過驅逐艦的攻擊,離開戰場,經中途島,於12月11日返回珍珠港。[20]

返回美國本土[編輯]

12月26日,旗魚號在整修後離開夏威夷。1945年1月22日,經巴拿馬運河抵達新倫敦海軍潛艇基地。6月9日至8月9日,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用作訓練艇。在費城海軍船塢停留六周後,10月2日抵達樸茨茅夫進行封存。

戰後[編輯]

1945年10月27日退役後,[36]樸茨茅夫的居民試圖保留旗魚號作為紀念,但沒有成功。[37]1946年11月停戰紀念日英語Armistice Day上,海軍副部長約翰·L·沙利文英語John L. Sullivan (United States Navy)同意保留司令塔進行展覽。[38]其餘部分原計劃用於核試驗或擊沉,[39]但最終還是在1948年4月30日除名,6月18日出售拆解。旗魚號的司令塔則在樸茨茅夫海軍造船廠(43°04′55.4″N 70°44′18.7″W / 43.082056°N 70.738528°W / 43.082056; -70.738528)展覽,以紀念試潛事故中的遇難船員。[40]

旗魚號在太平洋戰場獲得9枚戰鬥星章,並在第十次巡航中獲得總統單位表彰

榮譽[編輯]

紀錄片[編輯]

《深海脫險》是2001年由詹姆斯·基徹英語James Keach執導的紀錄片,講述了美國角鯊號潛艇的試潛事故。其中角鯊號和杜父魚號的佈景修改自電影《U-571》使用的S-33號潛艇英語USS S-33 (SS-138)的模型。該模型至今仍在馬爾薩馬耳他大港英語Grand Harbour35°52′46.00″N 14°29′49.92″E / 35.8794444°N 14.4972000°E / 35.8794444; 14.4972000)。

註釋[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Bauer, K. Jack; Roberts, Stephen S. Register of Ships of the U.S. Navy, 1775–1990: Major Combatant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1: 269–270. ISBN 0-313-26202-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U.S. Submarines Through 1945 pp. 305–311
  3. ^ U.S. Submarines Through 1945 pp. 202–204
  4. ^ New Submarine, Squalus, Launched. The Burlington Free Press英語The Burlington Free Press (Burlington, Vermont). Associated Press. 15 September 1938: 1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5. ^ Sub Squalus Is Commissioned. The Portsmouth Herald英語The Portsmouth Herald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2 March 1939: 6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6. ^ 6.0 6.1 Blair, Clay, Jr. Silent Victor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75. ISBN 978-0-397-01089-9. OCLC 821363. 
  7. ^ 7.0 7.1 7.2 Blair, p. 67.
  8. ^ Submarine Casualties Booklet. U.S. Naval Submarine School. 1966 [200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7). 
  9. ^ Express, 23 May 2019, p. 53.
  10. ^ Momsen, Charles B. Rescue and Salvage of U.S.S. Squalus. 6 October 1939 [201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2). 
  11. ^ Blair, p. 902.
  12. ^ Sailfish Leaves For Pacific Fleet. The Portsmouth Herald英語The Portsmouth Herald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16 January 1941: 1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13. ^ Blair, p. 143. No crewmembers are known to have been marooned, however.
  14. ^ Blair, p. 143.
  15. ^ Blair, p. 143. Holwitt, p. 157fn81
  16. ^ Blair, p. 144
  17. ^ 17.0 17.1 17.2 17.3 Blair, p. 165.
  18. ^ Blair, p. 187.
  19. ^ Blair, p. 910.
  20. ^ 20.0 20.1 Sailfish (SS-192) of the US Navy - American Submarine of the Sargo class - Allied Warships of WWII - uboat.net.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21. ^ 21.0 21.1 21.2 USS Sailfish record.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22. ^ Blair, p. 913
  23. ^ 23.0 23.1 23.2 23.3 Blair, p. 463.
  24. ^ Blair, pp. 463 & 930.
  25. ^ Blair, p. 932.
  26. ^ Blair, p. 464.
  27. ^ Blair, pp. 527 & 940.
  28. ^ 28.0 28.1 Blair, p. 528
  29. ^ Blair, p. 528.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Blair, p. 529.
  31. ^ Blair, p. 553.
  32. ^ Blair, pp. 529–530.
  33. ^ 33.0 33.1 Blair, p. 701.
  34. ^ 34.0 34.1 34.2 Blair, p. 702
  35. ^ 35.0 35.1 35.2 Blair, p.953
  36. ^ Final Tribute Paid to Gallant USS Sailfish. The Portsmouth Herald英語The Portsmouth Herald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29 October 1945: 1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37. ^ Sailfish Bridge, Conning Tower May Be Saved. The Portsmouth Herald英語The Portsmouth Herald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14 December 1945: 1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38. ^ Conning Tower of U.S.S. Sailfish made War Memorial. Oakland Tribune英語Oakland Tribune (Oakland, California). Associated Press. 11 November 1946: 2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39. ^ USS Sailfish Will Be Used in Tests of Counter-Measures to Atom Bomb. The Portsmouth Herald英語The Portsmouth Herald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16 November 1945: 1 [21 May 2019] –透過newspapers.com. 
  40. ^ Remembering the USS Squalus 75 years later. navalhistory.org. 23 May 2014 [5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參考書目[編輯]

  • Keach, James. Submerged (Film). New York: NBC. 2000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6).  (Television movie. The film does not acknowledge any design flaw and claims the cause is unknown.)
  • Maas, Peter. The Terrible Hours: The Man Behind the Greatest Submarine Rescue in Histor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9. ISBN 978-0-06-019480-2. OCLC 41504915. 
  • USS Squalus, Ship Source Files, Ships History Branch,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 "Oliver Francis Naquin," Obituary, New York Times, 15 November. 1989
  • Barrows, Nathaniel A. Blow All Ballast! The Story of the Squalus. New York: Dodd, Mead & Co, 1940.
  • Department's Report on "Squalus" Disaster. Washington: U.S. G.P.O., 1939.
  • Gray, Edwyn. Disasters of the Deep: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Submarine Accidents and Disasters.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U.S.). USS Squalus (SS-192) The Sinking, Rescue of Survivors, and Subsequent Salvage, 1939.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1998. http://www.history.navy.mil/faqs/faq99-1.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LaVO, Carl. Back from the Deep: The Strange Story of the Sister Subs Squalus and Sculpi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 Mariners' Museum (Newport News, Va.). Salvage of the Squalus: Clippings from Newspapers, 25 May 20 January 1939, 1941. Newport News, Va: Mariners' Museum, 1942.
  • Portsmouth Naval Shipyard (U.S.). Technical Report of the Salvage of U.S.S. Squalus. Portsmouth, N.H.: U.S. Navy Yard, 1939.
  • Falcon (Salvage ship), and Albert R. Behnke. Log of Diving During Rescue and Salvage Operations of the USS Squalus: Diving Log of USS Falcon, 24 May 1939 – 12 September 1939. Kensington, Maryland: Reprinted by Undersea & 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 2001
  • Maas, Peter. The Rescuer.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 Diving in the U.S. Navy a brief history. http://purl.access.gpo.gov/GPO/LPS88384

參考資料[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