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旦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旦華
朱旦華
出生(1911-12-26)1911年12月26日
 清朝浙江省寧波慈谿縣
逝世2010年5月29日(2010歲—05—29)(9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南昌市
職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

朱旦華(1911年12月26日—2010年5月29日),又稱朱丹華[1],女,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家政治家。朱旦華是毛澤東之弟毛澤民妻子,毛遠新之生母。浙江省寧波市慈谿縣莊橋鎮人。2010年逝世,享年99歲,為毛澤東家族享壽最久之成員。

生平[編輯]

家庭及早年[編輯]

1911年12月26日,朱旦華生於慈谿縣(今慈谿市)莊橋,原名姚秀霞[2]。父親經營紡織業。姚家有子女共十人,七男三女,朱旦華排行第二。朱旦華隨家人移居上海[3]

由于洋布充斥上海市場,姚家紡織業經營不景氣,家道衰弱。朱旦華小學畢業後,進入上海務本女子中學師範科學習,當時師範類學校無需交納學費。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在教務處任辦事員。[3]

自上海奔赴延安[編輯]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上海務本女子中學師範停辦。朱旦華收到延安好友來信,投稿至《解放周刊》,獲發表。朱旦華遂下決心奔赴延安。但延安上海路途遙遠,路費難以解決。幸好得好友李萬新資助之七十元。李萬新即東北抗日聯軍李延祿將軍之女。[3]

因戰事阻撓,朱旦華不得不先繞道浙江寧波金華江西南昌九江湖北武漢等城市,於1937年冬季,抵達延安。朱經過陝西西安時,入宿八路軍辦事處。據傳,此時賀子珍江青均經過此地,但三人未曾謀面。到達延安之後,朱旦華即入讀陝北公學。陝北公學為延安專職培養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之專門學校,相當於今之中央黨校。1938年2月,在陝北公學學習期間,朱旦華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經安排,朱旦華與時二十八畢業生轉赴新疆[3]

新疆歲月[編輯]

盛世才新疆迪化(今稱烏魯木齊)設有八路軍辦事處,為地下組織。到達新疆後,1938年7月,朱旦華經分配至新疆省立迪化女子中學,擔任教導主任。朱旦華旋即又被先後推舉為新疆省婦女協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秘書長,新疆省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3] 在迪化女中期間,朱旦華親自製定了學校校訓(為:「誠毅團結、勤肅緊張、敏活健壯、精勇創造」十六字),並創作《迪化女子中學校歌》。朱旦華在新疆還編輯發行了《婦聲半月刊》、《新疆婦女》等刊物。

時毛澤東胞弟毛澤民路經新疆迪化,因病遂留在新疆,其原計劃為中共中央專批自延安赴蘇聯養病。毛澤民在新疆化名作周彬,曾出任新疆省省財政廳代廳長。毛澤民在新疆期間,朱旦華曾多次聽取毛澤民的報告演講。1939年,毛澤民與朱旦華訂婚。毛澤民之前與錢希均有一段婚姻。1940年5月,毛澤民自蘇聯歸國,二人正式結婚。[3]1941年,子毛遠新出生。毛澤民中年得子,甚是疼愛。

1941年6月,歐陸戰場蘇德戰爭爆發,1942年8月,以盛世才為首的新疆政府與蔣中正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合作,轉變了在新疆政策。1942年9月,毛澤民陳潭秋等在新疆的共產黨人及家人被秘密軟禁於新疆滿城邱公館。朱旦華遂與毛澤民及子毛遠新入監獄。1943年2月,毛澤民、陳潭秋轉入第二監獄。1943年4月,朱旦華與子毛遠新入第四監獄。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被害。1945年2月,朱旦華得知毛澤民被害消息。抗日戰爭勝利後,經武裝暴動,在新疆被關押的共產黨人被無條件釋放。[3]

南下[編輯]

1949年,中共在三大戰役取得勝利,國軍退敗至長江以南。中共中央組織幹部南下,朱旦華就在其中。時朱旦華在婦聯任職。南下前夕,方志純方志敏之弟)前去探望朱旦華。方志純時任中央社會部二室主任兼中央衛戌司令部參謀長。方與朱在新疆時即為同事兼戰友。在新疆時,方志純與前妻婁曼及女兒曾受朱旦華精心照料。後婁曼文罹患癌症逝世。 1946年6月,農曆端午節,方志純與朱旦華成婚。

建國後[編輯]

自1949年7月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旦華曾在江西省婦聯任職長達三十七年,先後擔任江西省婦聯的宣傳部長、秘書長、副主任等職務。1983年,朱旦華出任江西省政協副主席。朱旦華也是第四、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遺物[編輯]

相關人物[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毛泽东侄子毛远新刑满后的生活(图). 搜狐文化. 2007年12月18日 [2012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31日) (中文). 
  2. ^ 謝振聲. “红色老人”朱旦华. 政協寧波市江北區委員會. 2010-11-01 [2012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馬社香. 朱旦华的传奇人生. 環球視野. 2010年5月29日 [2012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1月29日) (中文). 
  • 紅色女囚朱旦華——《上海灘》2000年第2期,作者:龍煥奇 。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