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思忠 (懷化郡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思忠,原名嗢沒斯,封懷化郡王唐朝回鶻將領。開成五年(840年)回鶻汗國滅亡,他投降唐武宗,從此為唐朝效力。

背景[編輯]

嗢沒斯早期的經歷沒有太多記載,生年不詳。直到開成五年史籍才有關於他的記載。當年,黠戛斯人在可汗阿熱的率領下打敗回鶻,殺死了回鶻可汗藥羅葛闔馺和宰相掘羅勿。回鶻人四散,有的投奔葛邏祿部,有的逃到吐蕃,有的逃到安西(在今新疆阿克蘇)。九月,嗢沒斯和宰相赤心僕固及貴族那頡啜率領一部分人到達唐朝邊境的天德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據記載嗢沒斯是被殺的可汗藥羅葛闔馺的弟弟[1]。他們一邊和其他少數民族部落貿易以求糧食,一邊尋求唐朝的保護。

降唐[編輯]

會昌元年(841年)二月,一支回鶻殘部擁立貴族藥羅葛烏希為新可汗,稱勿介可汗。八月,天德戍將田牟和監軍宦官韋仲平想宣稱嗢沒斯部為回鶻叛軍,以幫助盟國回鶻平叛為由將其擊潰,作為自己的戰功。很多朝廷官員都贊同,但首席宰相李德裕指出勿介可汗登位時嗢沒斯早已逃到唐朝邊境了,認為嗢沒斯部不是叛軍。他勸說接受嗢沒斯投降。武宗雖沒有當即同意,也命田牟不要激怒回鶻人,同時命河東(軍部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振武(軍部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天德城在其管下)兩鎮做好被回鶻攻擊的準備。[1]

二年(842年)三月,嗢沒斯認為赤心不順從自己,向田牟偽報赤心圖謀攻打天德。田牟將赤心、仆固誘殺。那頡啜率部分殘部東逃。[2]包括勿介可汗部在內的各種回鶻殘部在唐朝北境劫掠,四月,李德裕進一步勸說接受嗢沒斯投降,希望藉此鼓勵其他回鶻貴族也來投降。當月嗢沒斯與大將多覽率本國三部特勒、宰相、大酋等二千六百人、二千騎去振武軍投降,[3]武宗派宦官慰勞,五月再派鴻臚卿張賈安撫嗢沒斯,[1]六月,嗢沒斯等到京師。任他為檢校工部尚書、左(一作右)金吾衛大將軍,封懷化郡王。武宗賜其部眾米五千斛,絹三千匹。[2][4]

效力唐朝[編輯]

勿介可汗仍然在唐朝邊境劫掠,還要求交還嗢沒斯,唐武宗拒絕。同時,嗢沒斯去長安覲見武宗。武宗封他的軍隊為歸義軍,任他為充歸義軍使,[4]並賞賜牙旗、豹尾、刀器等及冠帶。七月,為了表忠,嗢沒斯請求將家人安置在太原府,而讓他和他的兄弟們去邊境協助唐朝的防務。武宗命河東節度使劉沔善待嗢沒斯的家人,並賜嗢沒斯國姓,賜名李思忠。他的弟弟們阿歷支習勿啜烏羅思也分別被賜名為李思貞李思義李思禮[1][2]

李思忠部下軍將閻禺去見振武節度使李忠順,稱朝廷冊命黠戛斯,回鶻必嫉妒聯絡小番攔截漢族使者,故請求與黠戛斯合兵。[5]八月,勿介可汗等回鶻殘部仍然在威脅唐朝邊境,李德裕認為回鶻所恃者不過李思忠和赤心,如今都已離叛,強弱之勢可見,回鶻人獷悍,不顧成敗,因失去二將就乘憤入侵,只要出師急擊,必可破之,不應守險地示弱。九月,武宗命劉沔為兼招換回鶻使、李思忠為河西党項都將回鶻西南面招討使、盧龍(軍部在今北京)節度使張仲武為東面招撫回鶻使,在太原會師。[6]李思忠主動請求和契苾沙陀吐谷渾等部落六千騎一起對回鶻作戰,李德裕指出退渾部落與回鶻有仇未必與李思忠同心且可能生變,[7]武宗命銀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率河東蕃兵去振武軍協助他聽他調動。李德裕等大臣商量提議令劉沔與幽州、振武、天德合大軍置營柵,漸移向前逼敵,令李思忠領蕃、渾馬軍深入。[8]李德裕等之前商議令契苾通等不受李思忠指揮,何清朝分領部落,臨事取李思忠指揮,後來奉宣後又擔心契苾通等不受李思忠指揮,不應分領,且仍擔心李思忠不能制御退渾部落,李思忠雖然志誠效順,但剛用他,也不可獨任,應該由漢族將領分領才得宜,契苾通等雖是蕃人,已熟悉軍務,應該愈發自我誡勵,不敢不順李思忠。[9]詔命李思忠率回鶻、党項軍隊屯保太柵。[10]劉沔請求留沙陀兵為己用,李德裕等商議李思忠請率蕃騎是因為言語相通便於指使,易定兵恐怕難以勝任,且進軍少不了一二百騎蕃兵引路,故商量留一半沙陀兵給劉沔,另一半如前令與李思忠合兵。[11]十一月,李思忠和張仲武決定暫緩軍事行動,但李忠順要求李思忠和他一起進攻回鶻,武宗命李思忠做好準備[1](但這次軍事行動最終是否實施是存疑的)。李德裕又上奏消滅回鶻餘部,請詔李忠順令進軍於山外黑車子去路截擊,又擔心振武軍馬少,提出可令何清朝押領李思忠下屬沙陀五百騎、易定軍馬一千騎同去,到陰山後可令北蕃夾擊。[12]

三年(843年)正月,李思忠再次赴長安覲見武宗。因為認定唐朝邊將懷疑自己,他要求將自己和弟弟們以及歸義軍副使貴族愛弘順一同送來長安。武宗同意了。二月,詔命歸義軍解散,回鶻士兵被分散到各鎮為騎兵,厚賜糧食。[13][14]五年(845年),武宗詔加李思忠一子九品正元官。[15]李思忠的薨年不詳。

李思忠所部回鶻人張君政隨其內遷,在雲中合羅川定居。張君政之子即唐朝末年河東軍將領李存信[16][17]

註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