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文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文秉(1893年—1969年),中國眼科開拓者。浙江寧波[1]

生平[編輯]

浙江寧波人[1],1893年11月出生,也有資料記作上海人[2]。1920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士學位。1925年,赴奧地利留學,畢業於維也納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第二軍醫大學教授,並擔任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教研室原主任,專業技術職稱1級。1969年8月1日逝世於上海,有女林雲亮[1]

第一[編輯]

  • 1952年: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眼科病理學實驗室。[2]
  • 1963年:編輯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眼科病理學》,該著作在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2]
  • 1926年至1935年間:林在國內最早發現和描述傷寒痢疾黑熱病、斑疹傷寒等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患者眼部變化。[1][2]
  • 1950年:首次提出新的沙眼分期,分為炎性潤期和傷疤期。進一步揭示了沙眼的病理本質。[1]
  • 首次提出適合中國人的內眼手術切口的正確位置和醫學判定標準,提高了中國眼科手術的成功率。[1]

參考連結[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林雲亮(林文秉 女兒). 我的父亲林文秉. 上海長海醫院. 發表日期: 2010-03-25 10:21:00 [2012年10月25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2.3 林文秉.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年10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20日) (中文(簡體)).